30億動物消亡,1000噸石油泄漏,最后一塊冰川斷裂…今年這些災難同樣恐怖
幾小時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頁面上,全球新冠確診數跳轉成了2000萬人,死亡人數正在接近75萬。而在多災多難的2020年,除了疫情之外,還有些更令人擔心的災難,正在我們的身邊發(fā)生。

如果沒有疫情的侵襲,它們本該更受到重視。
//冰架倒塌,窮人死去,高溫來了...
不知從何時起,每幾年就能看到新聞說“今年是最熱的一年”。這不代表記者在危言聳聽,地球的確正以飛快的速度,一年又一年地打破高溫記錄。
回望過去的60年時光,每個新十年都比上個十年更熱,而《紐約時報》認為2020年有望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年份。

澳大利亞打破夏季高溫記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氣溫創(chuàng)下52℃的紀錄;而北極的升溫速度尤為恐怖,是地球其他區(qū)域的兩倍。
今年6月,北極圈達到38℃歷史新高,加拿大極圈地區(qū)高出歷史平均氣溫5℃。這片冰雪王國已經搖搖欲墜,一切都在融化。

上周,意大利下達警告:普朗平西厄冰川可能有25萬立方米面臨坍塌。其中一塊搖搖欲墜的冰川就相當于米蘭大教堂那么大。

冰川一旦斷裂,巨大的冰層、碎石和雪水將會在2分鐘內淹沒山腳下的公路。而不幸的是,這只是意大利即將坍塌的70座冰川中的一座。

冰川在意大利,瑞士和法國的邊界上
5天前,以冬季風光聞名世界的加拿大,失去了他們最后一塊大型冰川。米爾恩冰架,坍塌了。從此加拿大再無一座完整的冰架。

7月底,僅僅兩天的高溫,就讓這座冰架融化了40%,加拿大冰雪局承認:反常的高溫,水位的上漲是罪魁禍首。

2020年7月30日至8月4日的衛(wèi)星成像
可以看到冰架已經碎成小塊
這將是加拿大生態(tài),乃至北極生態(tài)的巨大損失。小的冰川會迅速融化,大的冰川會不斷斷裂,而沒有冰層的保護,山體也會吸收更多的熱量,從而加速其他冰川的消亡。任何極端氣候在北極都會被放大幾十倍。

在這樣的高溫里,極地動物和海洋生物面臨著遷徙和滅絕。而人類,也無法從炎熱的泥濘中脫身。但確切地說是,更多貧窮的人們注定要在夏天死去...
如果你有錢,你可以吹空調,躲在鋼筋混凝土建成的隔溫房子里度過這個夏天。但如果你是貧窮或被社會邊緣化的人,每年夏天都是一場關于生命的賭博。

你可能買不起空調,甚至你付不起電費。但即便如此,你仍別無選擇,你必須在大太陽下工作,被烈日曬得膝蓋發(fā)軟,精神錯亂,不然你和家人就會挨餓。而就算是你忍受得了高溫對人體的摧殘,你卻無法阻擋干旱傷害你的莊稼,令你一年的勞作顆粒無收。

你不能像一些人一樣,買一張去避暑的機票,只能一天洗很多次澡,邊趕蚊子邊睡在外面給孩子多擦些痱子粉防止皮膚病。在不停電的時候,你坐在電扇前,腦子里一團漿糊,唯一的渴望是明年的夏天能短一點。

休斯頓是美國升溫最快的城市之一。7月中旬,該市達到了43攝氏度,當然,又是一次歷史記錄。休斯頓的夏天十分難熬,對于諾瑪一家而言更是如此。

父親是建筑工,今年夏天他仍在戶外被汗水浸透。工作靴積滿了汗,他的三個同事都因為中暑而倒下了。而他和妻子必須一周七天工作,為女兒的大學學費一搏。
向北望去,疫情最嚴重的紐約也在熱浪中翻滾。失獨老人們在狹小的房子里不知所措,疫情來了,他們找不到人來安裝空調 。外面是病毒,里面是高溫,人無處可逃。

這種絕望,在貧困的高溫國家眼里卻是小巫見大巫。
而尼日利亞東南部石油豐富的三角洲地帶,五個來自意大利石化企業(yè)的甲烷氣體火焰,24小時在城市的天空中燃燒,讓這里更加炎熱。

30多歲的Osi女士一直在哭。天太熱了,她每天只能在木薯園工作三個小時,然后便呼吸困難,頭痛欲裂。
去年她懷孕了,日子變得更糟。孕婦本來就怕熱,她每晚躺在地板上,整晚無法入睡。她的女兒因炎熱大哭尖叫,無奈的母親只能把整罐的痱子粉涂在孩子身上,讓她至少不要生瘡。

家里的風扇經常斷電
他們的村子經常斷電,水源匱乏。她納涼的方式是等待雨天,去外面淋雨。

Osi的丈夫熱的時候只能抽煙逃避現實
//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高溫的受害者同樣還有危地馬拉。這個農業(yè)國的年均碳排放僅有美國的十六分之一,貧窮的國家里大部分人買不起車,也不會坐飛機,卻承受著氣候變暖的嚴重后果。
三年干旱,愛德華多家的玉米幾乎沒有多少活下來,他每天只能在暴曬中到咖啡田里幫工,每天賺5塊錢,等待明年能多下幾場雨。

但最近專家說,氣溫還可能繼續(xù)升高,危地馬拉到2050年時,農民賴以生存的玉米和豆類產量還會再下降14%,農人的努力在這種時候顯得如此徒勞。

在這種高溫和干旱之下,你無法想象人會為了一滴水而做出什么事。
撒哈拉沙漠因為氣候變化,水源沖突越來越頻繁。過去曾經是植被的地區(qū),如今也變成了沙。干涸的河床上,曾經的水渠已經無法通航,沙子淹沒了一切。

西非馬里北部位于沙漠之中,人們需要行駛數十數百公里才能找到一口水井——他們唯一的供水設備。為了搶奪水源,馬里人相互斗毆廝殺,發(fā)動叛亂,甚至殺死外國來的救援人員。
更糟糕的是,在馬里的文化中,尋找水是女性的工作,隨著今年干旱的加重,女孩們找水的壓力越來越大。當她們空手回到家,不光要忍受口渴,還可能面對來自家庭成員的打罵...

俗話說“旱的旱死,澇的澇死”,這句調侃卻在極端天氣中成為了世界各國的現實。就在一些國家因干旱而掙扎時,地球的另一邊卻被迎來了洪災。
今年6月,中國承受了20年來最嚴重的洪災,7月,433條河流水位上漲到危險值。

安徽的曾先生因為新冠疫情失去了浙江一家服裝廠的工作,幾個月后,他的家又被大水淹沒:
一場深夜的暴雨后,曾先生被驚醒,發(fā)現水已經漫到了胸口。他把臥床不起的老母親放進了一個大型塑料澡盆,用盡力氣推向救援船。家里被沖的不剩什么。

曾先生 圖源:?NPR
這一幕在8月的韓國重演,京畿道和忠清兩地迎來7年來最長的雨季,政府宣布兩地進入災難狀態(tài)。

大片農田被水淹沒,漢江甚至涌上了首爾的高速和橋梁。權查順老人的家被山體滑坡沖走。

漢江淹沒了首爾有的一些街道
她說“什么都沒了,一個盤子都沒有,連我腌泡菜的大缸都被沖走了?!?/p>

同時,朝鮮也接到了暴雨警告。雖然沒有其他細節(jié)透露,但很多人擔心洪澇會造成當地的糧食危機;印度喀拉拉邦的茶園被沖垮,茶工被迫與世隔絕;
英國高溫飆至38℃,雷暴將天空染成紫色,山洪襲擊了威爾士和西海岸,這已經是今年英國第16次暴雨高溫天氣,要知道,從1961到1995年,這樣的天氣加起來只有6次。


//?30億動物受難,海洋天堂覆滅
高溫下,人在煎熬,動物在掙扎,而大自然同樣身處地獄。干燥和高溫導致了一些國家的森林火災越來越嚴重。
美國得在新冠期間承受野火肆虐的雙重打擊。南加州大火蔓延,數千人被迫撤離。而空中的可吸入顆粒物飆升。專家表示吸入這些顆粒很可能導致肺部發(fā)炎,從而加劇新冠肺炎感染的可能性。

2020年夏季的加州山火
今年,北極西伯利亞地區(qū)飆升至歷史最高溫38℃,引發(fā)當地記錄中最嚴重的野火。截至7月27日,西伯利亞已經燒光了整整一個希臘的面積。

2020年西伯利亞林火
雖然這是一片人跡罕至的地帶,卻是無數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家園。這讓人想到不久前,澳大利亞公布的2020野火損失數據。
約1,146萬公頃——相當于一個英國大小的土地被燒焦。這場持續(xù)了數月的野火,導致30億只動物死亡或流離失所,包括24.6億爬蟲類1.8億鳥類1.43億哺乳動物,和500多萬只青蛙。

又一座自然生態(tài)的寶庫被大火侵蝕,但這些竟還不是今年最壞的消息。森林之外,海洋之中,石油正在向潔凈的世界蔓延。
人類的災難沒有結束,動物們的災難才剛剛開始。

澳洲大火歐虎森林中被熏黑的動物
7月25日,毛里求斯2英里外的海域上,一艘日本游輪觸礁,導致船體開裂,盡管船員已經盡其所能以最快速度回收泄漏的燃油,柴油和潤滑油,但卻無力回天。

1,000噸石油快速流入海中,8月7日的衛(wèi)星照片中,石油黑色的羽翼像死神的袍子一樣,蔓延到了毛里求斯的近海。

這里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態(tài)濕地,有著7000多公頃的海洋保護區(qū)。田園詩一般的海灘,寶石一樣的珊瑚礁,這里本來是無數珍稀野生動物的天堂,但千噸石油的傾瀉,讓這里猶如地獄。
非洲綠色和平組織聲明中說,這次漏油事件“是該國有史以來最可怕的生態(tài)危機之一”。毛里求斯政府隨即宣布進入生態(tài)緊急狀態(tài)。


令人既感動又心酸的是,在這樣一個并不富裕的國家,當海洋被污染時,毛里求斯的普通民眾們卻上演了一出震撼人心的救援行動。

盡管政府告知人們不要擅自行動,等國家統(tǒng)一清理。但市民們知道如此大面積的污染每分每秒都在殺死他們的海洋。
于是普通的市民們戴著橡膠手套,劃著自家漁船,前往污染海域清理石油。潛水教練,漁民,餐廳的打工小妹,所有人都在拼命從石油的黑影下奪回海洋。

一些人把家里的絲襪,漁網,樹葉拿來做吸附過濾石油的濾網,女性不惜剪掉頭發(fā)塞進濾網里,只為了能快點把泄漏的油吸出來,理發(fā)店為這些慷慨的人們提供免費服務。
一些人在保護區(qū)尋找被石油黏在水面上的動物,還有一些不會游泳,于是負責做三明治給救援者們。


這是作為這個不富裕的國家的國民能為拯救自然做的一切。他們不顧政府勸阻的決定看上去魯莽,但也許是對的。兩周過去了,政府還沒有派出援助。
打撈游輪的工作還在繼續(xù),而游輪上還有2500噸油面臨泄漏。更令人絕望的是,不管那些心急如焚的市民們多么努力,這些石油都已經隨著海水擴散到了他們不能觸及的地方。

志愿者正在收集油污
石油污染很難逆轉,他們的海洋已回不到從前。
在這個無論是捕魚業(yè)還是旅游業(yè),都極度依賴海洋的地方。人們從沒有過度消費他們的大海,卻必須承受慘痛的代價。

當然,最先背負人類行為代價的還是海洋生物們。2年前,一只虎鯨媽媽曾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她叫Tahlequah,曾在2018年誕下一只虎鯨寶寶。這也是她所在的部落3年中唯一迎來的新生兒。

虎鯨雖然是幾乎沒有天敵的生物,卻深受人類活動的困擾。泄漏的石油、塑料垃圾被它們吃進肚子里,壽命越來越短。而由于過度捕撈,賴以生存的鮭魚大量減少,導致它們忍饑挨餓,營養(yǎng)不良。不孕、流產也越來越多。
懷孕1年半之久,在整個族群的期待中,Tahlequah千辛萬苦生下的寶寶卻還是夭折了。悲痛欲絕的媽媽,拖著孩子的尸體向遠方游去。

她不斷頂起死去的幼崽,以為它只要多呼吸一些空氣就能活過來。但1天過去了,1周過去了,她的孩子沒有奇跡般的復活。這只悲傷的虎鯨,最終頂著孩子的遺體,漂流了1600公里,直到體力耗盡,希望湮滅,親眼看著孩子沉入海底。

而她所屬的南部定居虎鯨(Southern Resident Orcas)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新生兒越來越少,族群就越來越衰弱。
但上個月,海洋里傳來了好消息。時隔兩年Tahlequah又懷上了寶寶!希望這次,她不用再承受喪子之痛...

《時代》雜志認為,今年是海洋生態(tài)最關鍵的一年。但也許不只是海洋,森林、冰山、土地、氣候都即將達到新的臨界點。

印度不久前的洪災
而疫情也對環(huán)境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期刊的研究認為,目前每月全球要消耗1300億個口罩和650億個一次性手套。這些防疫垃圾如果得不到妥善處理,將帶來嚴重的污染。

很多人都會說:希望2020年快點過去,但當世界各個角落都在因為人們的錯誤而燃燒、淹沒、掙扎時,不做出任何改變,只是祈禱時間流逝一定不是一個好方法。
至少在現在的情況下,不去努力改變,很多事情只會越來越壞。疫情雖然平息,但我們值得擔心的事情有太多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