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NyHoqT9NoSabxYl_y7vSQg?pwd=oogb?
提取碼:oogb

編輯推薦
一本了解個體為何及如何在他人、社會中進行表演的佳作。
內(nèi)容簡介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是我們了解自己的一本佳作,它對微觀的社會互動做了詳盡的論述,探討了個體在社會環(huán)境中的行為,特別是我們?nèi)绾卧谒嗣媲氨憩F(xiàn)自己。作者沒有對社會互動做面面俱到的系統(tǒng)性分析,也沒有試圖總結(jié)互動類型、區(qū)分互動性質(zhì),他的興趣在于研究人與人面對面交往的具體互動細節(jié)。
在對許多地區(qū)社會習俗的觀察和詳細研究的基礎上,他把社會比作舞臺,把個體比作演員,用諸如印象管理、前臺、后臺、劇班、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戲劇表演的概念,來分析種種舞臺表演行為。在日常的社會交往中,每個人都向他人展示自己和自己的行動,試圖引導和控制他人對自己的印象,并采用某些技巧來維持自己的表演,就像演員向觀眾展示一個角色一樣,這不失為一種表演的藝術。
作者簡介
歐文·戈夫曼(1922—1982),美國社會學家,符號互動論代表人物、擬劇論倡導者,美國社會學協(xié)會第73任主席。著有《避難所》《邂逅》《污名》《公共場所的行為》和《交談方式》等。
譯者:馮鋼,浙江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目錄
導論
第一章表演
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前臺
戲劇實現(xiàn)
理想化
表達控制的維持
誤傳
神秘化
真實與人為
第二章劇班
第三章區(qū)域與區(qū)域行為
第四章不協(xié)調(diào)的角色
第五章角色外的溝通
缺席對待
上演閑談
劇班共謀
再合作的行為
第六章印象管理藝術
防衛(wèi)性的品質(zhì)和措施
保護性措施
有關巧妙的巧妙
第七章結(jié)束語
框架
分析的背景
人格—互動—社會
比較與研究
扮演角色傳達著自我印象
舞臺表演與自我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當一個人在扮演一種角色時,他含蓄地要求他的觀眾認真對待自己在他們面前所建立起來的表演印象。他想要他們相信,他們眼前的這個角色確實具有他要扮演的那個角色本身具有的品性,他的表演不言而喻將是圓滿的,總之,要使他們相信,事情就是它所呈現(xiàn)的那樣。與此相同的是,流行的看法也認為,個體是 “為了他人的利益” 而呈現(xiàn)自己的表演。在開始探討表演之前,我們不妨將問題倒過來,先看一下個體自己在多大程度上信任他在他周圍那些人心目中所造成的現(xiàn)實印象。
在一個極端,人們發(fā)現(xiàn)表演者可能完全進入了他所扮演的角色,他可能真誠地相信,他所呈現(xiàn)的現(xiàn)實印象就是真正的現(xiàn)實。當他的觀眾也如此相信他所扮演的角色時——這似乎是一個典型的案例——那么,至少在這一時刻,也許只有社會學家或?qū)ι鐣粷M的人,才會對表演的 “真實性” 有所懷疑。
在另一個極端,我們發(fā)現(xiàn)表演者可能并未完全投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這種情況也不難理解,因為沒有人能比表演者本人占據(jù)更為有利的位置,去識破他所呈現(xiàn)的表演。與此相應,表演者卻有可能去操縱觀眾的信念,僅僅把他的表演作為達到其他目的的一種手段,至于觀眾對他本人或情境會有怎樣的看法,他則毫不關心。當個體并不相信自己的表演,也不在乎觀眾是否相信時,我們可以將之稱為 “玩世不恭者” (cynical),而把 “虔信者” (sincere) 這個詞獻給那些相信自己的表演所呈現(xiàn)的印象的人。需要明確的是,玩世不恭者由于可以不顧及職業(yè)牽累,因而能夠從他的偽裝中獲得非職業(yè)性的樂趣,他能隨意戲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