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威?。宏兾魑牟┙?。未來,誰主浮沉?
2019年1月23日,申威隆的二十九周歲生日。在即將走向“三十而立”之際,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作為90后“陜西文博一哥”,如何引領陜西文博行業(yè)的新風氣?如何勾畫陜西文博行業(yè)的新格局?如何推進陜西文博行業(yè)的新發(fā)展?一直都是我思考的問題——
?
1、不到長城非好漢
出自毛澤東1935年10月所寫的一首詞《清平樂·六盤山》,乃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抒發(fā)了“長纓在手”定能“縛住蒼龍”的革命豪情。
從小生長在咸陽,從小很喜歡歷史,長大后學習考古,一直都是我理想。其實,喜歡歷史的人很多,想學考古的人也很多,但是大多數(shù)人沒有堅持下來?;蛘邲]有通過高考,或者擔心就業(yè)困難,很多歷史知識很豐富的人,最后與考古工作失之交臂。
但是,我一直很堅持自己的理想,把它當做“長纓”一樣抓在手里,相信總有一天可以“縛住蒼龍”。不到長城非好漢,我已經到過長城了!
2、人間正道是滄桑
出自毛澤東1949年所寫的七律詩《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抒發(fā)了社會發(fā)展的正常規(guī)律。滄海桑田,巨大變化,比喻革命的道路艱難曲折。
2008年至2012年,本人在陜西師范大學攻讀博物館學本科;2012年至2014年,本人在陜西師范大學繼續(xù)讀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yè)研究生,方向為商周考古。但是,畢業(yè)之后,想在文博或考古單位工作,簡直比“登天”還要難呢!
我找工作,不求任何人,也不找關系,完全靠自己。雖然道路曲折一些,但是前途一片光明,讓我在陜西文博行業(yè)內:不靠誰,不欠誰,更不怕誰!
3、風物長宜放眼量
出自毛澤東1949年4月19日所寫的一首詩《七律·和柳亞子先生》,鼓勵柳亞子先生要放開眼界,以闊達的胸懷看待人世間的萬事萬物。
2014年畢業(yè)之后,我先后前往上海、遼寧、廣東、福建、安徽等地工作,相繼參加過八次全國各地文博單位舉行的事業(yè)單位考試,終于在2017年1月6日考入XXX博物館考古勘探部,勉強成為了一名有編制的文博和考古工作者。
雖然在“體制”內工作,但我從來沒有把自己束縛在“體制”內,更沒有在某些地方開始“養(yǎng)老”的打算。放眼陜西,眺望中國,我的未來還很廣闊!
4、無限風光在險峰
出自毛澤東1961年9月9日所寫的一首詩《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想看到無限美好的風光,必須登上最險要的山峰。
人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數(shù)英雄,論成敗,古往今來,誰能說明白?文人相輕,自古而然,說得多,做得少,向來都是君子動口不動手。因此,想在文化領域做一些事情,先要考慮自己會不會被“罵”死?
從2008年到2019年,本人在陜西文博行業(yè)摸爬滾打十一年,小小年紀已經看慣了各種“爭斗”的殘酷。如今,終于可以自信地說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今天,我已經29歲了!但是,在文博行業(yè),我還是很年輕的一輩,未來的道路還很長遠,自己的理想還要堅持,因為——
數(shù)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