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政權的核心成員“豐臣五大老”為什么有六個人?
對日本古代史比較了解的朋友們都知道,在豐臣秀吉的晚年,豐臣政權地位最高的家臣是所謂的“豐臣五大老”。不過有意思的是,日本歷史上的“豐臣五大老”一共有六個人(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上杉景勝)。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豐臣五大老”“五大老、五奉行”是江戶時代才廣泛使用的名稱。根據前田利家的文書以及其他史料,“豐臣家大老”在歷史上的真正名稱應該是“御奉行眾”。不過“大老”和“御奉行眾”的區(qū)別基本就是名字不一樣而已,本文接下來還是使用“五大老”的傳統(tǒng)說法。

天正十七年(1589年),豐臣秀吉統(tǒng)一日本。然而豐臣秀吉的統(tǒng)一是非常不穩(wěn)定,豐臣政權之下依然存在很多實力強大并且保持獨立性的外樣大名,比如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上杉景勝、伊達政宗等等,這導致豐臣政權本質上是個大名聯(lián)合體。

由于出身底層和家族人丁不旺,豐臣秀吉沒有可用的譜代和一門,親手培養(yǎng)的旗本(如石田三成、大谷吉繼、福島正則、加藤清正)雖然能力還行,但資歷和威望實在不足。無奈之下,豐臣秀吉只能從親豐臣的大名中挑選豐臣政權的重臣,讓他們進入核心決策圈。

文祿四年(1595年),豐臣秀吉殺死了自己選定的養(yǎng)子豐臣秀次,立還不到兩歲的豐臣秀賴為繼承人。當時豐臣秀吉已經五十八歲并且身體每況愈下,豐臣秀賴肯定會是幼主繼位。于是豐臣秀吉正式建立了“五大老”和“五奉行”,希望由這十位重臣輔佐豐臣秀賴到成年親政。

豐臣秀吉最早選定的“五大老”是德川家康、前田利家、宇喜多秀家、毛利輝元、小早川隆景。德川家康的孫女已經和豐臣秀賴定親,前田利家是豐臣秀吉的好友,宇喜多秀家時豐臣秀吉的樣子,而小早川隆景更是靠豐臣秀吉才從毛利輝元的家臣升格為與毛利輝元并列。

可以說豐臣秀吉最早選定的“五大老”中四個都忠于豐臣秀吉,有威脅的德川家康完全被孤立。然而在慶長二年(1597年),小早川隆景死了。為了繼續(xù)讓德川家康在“五大老”中被孤立,豐臣秀吉讓德川家康的舊敵、上杉謙信的養(yǎng)子上杉景勝繼任小早川隆景的大老之位。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病死,豐臣秀吉選出來的“五大老”也就確定為德川家康、前田利家、宇喜多秀家、毛利輝元、上杉景勝。加上死在慶長二年(1597年)的小早川隆景,豐臣秀吉先后任命的“五大老”一共有六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