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漢姆·哈曼《怪異實在論:洛夫克拉夫特與哲學》:間隙與恐怖的作家
選自Graham Harman《Weird realism:Lovecraft and philosophy》Part One:Lovecraft and philosophy
翻譯:Kaori Minamiya

哲學家做出的最重要的決定之一涉及到宇宙中間隙(gap)的生產(chǎn)或破壞。這就是說,哲學家要么宣布顯現(xiàn)為(appear to)一的東西其實是二,要么宣布顯現(xiàn)為二的東西其實是一。一些例子將有助于使這個主題更加明晰。常識認為我們周圍只有一個正常的日常實體世界,與之相對的,柏拉圖在完美世界的可理解形式和混亂的意見陰影之間創(chuàng)造了一個間隙。中世紀阿拉伯世界和十七世紀歐洲的偶然論者通過否認任何兩個實體對彼此施加直接的影響而在它們之間生產(chǎn)了間隙,因此,上帝成為了宇宙中唯一的因果代理人。康德的哲學主張表象和物自體之間存在鴻溝,兩者之間沒有對稱的機會;物自體可以被思考,但永遠不會被認識。
但也有大量相反主張的例子。我們可能認為馬是一種東西,原子是另一種東西,但鐵桿(hardcore)唯物主義者堅持認為,馬完全可以還原為物理原子,在它們之上什么也沒有。這樣一來,馬和原子之間的所謂間隙就被破壞了,因為在這種觀點下,根本就不存在 "馬 "這樣的東西,只有按照一定的模式排列的原子。我們也可以聲稱,整個世界是由水、空氣、火或一個巨大的、不確定的塊狀物構成的,而不是原子。在古希臘,這些是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們的各種傾向?;蛘?,我們可以認為,一邊是單個客體(object),另一邊是這些客體的各種性質(zhì)(quality)。大衛(wèi)-休謨(David Hume)譴責這種間隙,并把所謂的統(tǒng)一物體簡化為無非是性質(zhì)的疊加。根本不存在一個蘋果,只是許多不同的性質(zhì)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一起,以至于通過習慣的力量,我們開始把它們叫做 "蘋果"。至于康德在表象和物自體之間的劃分,德國觀念論者試圖通過將其稱為為不連貫性來摧毀這一間隙:在思想之外思考事物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鑒于我們確實在思考它們,它們顯然是思想的一個要素。間隙的破壞和生產(chǎn)很容易在同一個哲學家身上并存,就像黑色和白色在同一個繪畫中并存一樣。例如,如果休謨通過認為物體只不過是性質(zhì)的堆疊而成為間隙的破壞者,那么他也通過否認我們可以證明物體之間的因果關系而成為間隙的生產(chǎn)者(這后一點是從他所崇拜的偶然論者那里繼承來的)。盡管如此,在每個哲學家中一般都有一個主導的基調(diào),贊成一種技術或另一種技術。既然那些通過將間隙內(nèi)化為單一原則來摧毀間隙的人通常被稱為還原論者,那么讓我們創(chuàng)造一個詞來描述那些在以前沒有間隙的地方發(fā)現(xiàn)新間隙的哲學家們。
如果我們把這種區(qū)別應用于想象力豐富的作家,那么H.P.洛夫克拉夫特顯然是一位生產(chǎn)主義作家。沒有其他作家像他那樣如此困惑于客體和語言描述它們的能力之間的性質(zhì),或者物體和它們所擁有的性質(zhì)之間的間隙。盡管洛夫克拉夫特對哲學的興趣顯然有限,但他作為一個默契的哲學家,卻激烈地反對觀念論和休謨主義。事實上,有些時候,洛夫克拉夫特以一種幾乎等同于模仿休謨的方式呼應立體派繪畫。休謨認為物體是熟悉的性質(zhì)的簡單組合,而洛夫克拉夫特則類似于布拉克、畢加索和哲學家埃德蒙·胡塞爾,把一個對象切成性質(zhì)、平面或裝飾的巨大切面,即使加起來也不能窮盡它們所構成的客體的現(xiàn)實性。對于洛夫克拉夫特、立體派和胡塞爾來說,客體絕不是性質(zhì)的堆疊。與這種傾向平行的是,每當洛夫克拉夫特感嘆單純的語言無法描繪他的敘述者所面臨的深層恐怖時,他都是反觀念論的,以至于他的故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關于恐怖的暗示和影射。本書將考慮洛夫克拉夫特作品中這兩種間隙的眾多例子。但是,盡管洛夫克拉夫特是一位間隙的作家,他也是一位恐怖作家,這兩者不應混為一談。人們可以想象一個非常不同的作家,他將洛夫克拉夫特的主要技巧用于其他目的——也許是一位感官幻想家,他將把我們置于一個奇怪的、無法描述的快樂世界中,其中蠟燭、丁香和椰奶具有如此不世的完美性,以至于語言會宣布自己幾乎無力描述它們。一種文學上的 "怪異色情 "也許是可以想象的,其中人物的裸體會顯示出顛覆人類所有描述能力的怪異反?,F(xiàn)象,但又不至于怪異到情欲層面會崩潰成一種怪異的、殺死情欲的恐怖。我們將看到,雖然文體上產(chǎn)生的間隙增強了洛夫克拉夫特描寫畸形恐怖的能力,但恐怖本身必須發(fā)生在字面內(nèi)容的層面上,而不是文學典故的層面。作為恐怖小說的作者,洛夫克拉夫特寫的是可怕的內(nèi)容(比人類更強大的畸形生物,而且不顧我們的福祉),而作為間隙小說的作者,洛夫克拉夫特是一個可以在許多其他具有不同內(nèi)容的類型的作品中蓬勃發(fā)展的人。
?對我以前的書的讀者來說,應該顯而易見,為什么洛夫克拉夫特——如果他被看作是一個關于物體和它們的性質(zhì)之間的間隙的作家——對我的面向?qū)ο蟮谋倔w論(object-oriented ontology,或OOO)的模型有重大意義。面向?qū)ο蟮恼軐W的主要議題是世界上發(fā)生的雙重極化:一個是真實和可感性之間的極化,另一個是對象和它們的性質(zhì)之間的極化。下面我將更詳細地描述這兩者。一個涉及到 "垂直 "(vertical)的間隙,正如在海德格爾那里發(fā)現(xiàn)的那樣,對他來說,真實的對象永遠退縮在它們對我們可觸及的、可感的在場(presence)之后。另一個是更微妙的 "平行 "(horizonal)差距,如在胡塞爾那里發(fā)現(xiàn)的那樣,他對超越所有意識的真實世界的否定,仍然為我們感知的相對持久的客體和它們?nèi)缤D(zhuǎn)的萬花筒般變化的屬性之間的強大張力留下了空間。一旦我們注意到世界既包含具有真實和感性特質(zhì)的被抽離的真實對象,也包含也與真實和感性特質(zhì)相聯(lián)系的完全可觸及的感性對象,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世界中存在四種基本的張力或差距。這些間隙是面向?qū)ο蟮恼軐W的主要主題,洛夫克拉夫特對這些間隙的不斷利用自動使他成為面向?qū)ο蟮乃枷氲膫ゴ笥⑿?,就像荷爾德林對海德格爾而言那樣?/p>
2008年,我發(fā)表了一篇關于洛夫克拉夫特和胡塞爾的文章,廣為流傳。最近重讀這篇文章后,我發(fā)現(xiàn)我對它所發(fā)展的思想基本上是滿意的。然而,它提出了兩個建議,我現(xiàn)在認為這兩個建議不幸地是片面的。首先,文章認為洛夫克拉夫特不存在康德式的或 "本體的"的層面,并斷言洛夫克拉夫特作為一個局限于現(xiàn)象界的作者應該只與胡塞爾配對,,即使他在這個界內(nèi)生產(chǎn)了奇怪的新間隙。第二,它強烈地淡化了洛夫克拉夫特是一個恐怖作家而胡塞爾(盡管比大多數(shù)人意識到的更 "怪異")不是一個恐怖哲學家這一事實的重要性。我對這兩點的新的保留意見在許多方面是本書的引擎。
首先,洛夫克拉夫特必須不是作為一個胡塞爾的作者來閱讀,而是作為胡塞爾-康德的聯(lián)結(或更好:胡塞爾-海德格爾)來閱讀。這使他比胡塞爾或海德格爾任何單獨一人都更接近我自己的立場。其次,恐怖作為洛夫克拉夫特故事的具體內(nèi)容必須得到闡釋,盡管他也是一個在風格上可能體現(xiàn)為恐怖以外的許多不同流派的作者。簡而言之,風格和內(nèi)容之間的張力現(xiàn)在變得非常重要。在我們努力反對將洛夫克拉夫特僅僅作為可怕的怪物的描繪者進行過度的字面解讀時,我們也必須承認,這些怪物是他幾乎唯一的主題,而胡塞爾和絕大多數(shù)小說家的方式都不是如此。在本書的第一部分,我將說明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在最后的第三部分,我將嘗試提供一個部分的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與洛夫克拉夫特沿著兩條獨立的間隙軸線而不是只有一條軸線工作的事實相輔相成。在較長的第二部分中,我將詳細研究洛夫克拉夫特的許多段落,從而為結論論證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