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性惡說”與西方自由主義學說中的“人性惡”有何區(qū)別?
? ? ? ?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從古至今許許多多的中西方思想家都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其中,“性惡說”和“人性惡”看似相似,實則大有不同。
? ? ? ? 荀子關于人性善惡的想法是儒家學說“人性本善”的主流中的一朵奇葩,不同于孟子的“人性本善”,他認為人性本惡,即所謂的“性惡說”。他“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①的觀點與孟子的“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 ? ? 荀子認為人性的惡是天生的:《荀子·性惡》中說:“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意思是說人的天性是先天成就的,是無法后天學習得到和努力從事做成的。但提出“性惡說”的他并不是悲觀消極的厭世者,恰恰相反,他對中國古代的“禮教”充滿信心,他認為人性的善是可以后天培養(yǎng)的,他的觀點“涂之人可以為禹。”③不同于孟子的“人皆可以為堯舜”④認為只要發(fā)展人天生的善端就可以成為圣人,荀子在堅持人生來就有求利求樂的欲望的同時,肯定除了惡端,人同時還有智可以使人向善,這也說明了后天教育的可行性。圣人之所以為圣,就是因為他們有良師的教導,用禮約束自己的行為,我們所稱道的“善”皆是自覺、努力和克制的結果。荀子認為這就是禮儀教化存在的意義所在,即教化生民,使之脫離天生的蒙昧與邪惡狀態(tài),融入社會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靶詯赫f”生長在封建社會的土壤上,它的方法論是符合封建統(tǒng)治者政治目的地通過禮來教化、訓導人,來確立合乎等級制度的正常秩序,實現(xiàn)社會穩(wěn)定。
? ? ? ? 而西方自由主義學說中的“人性惡”相比“性惡說”則更傾向于一種貫穿人生命始終的狀態(tài)。在新自由主義中,人被抽象成一種“經(jīng)濟人”,“追求私利的經(jīng)濟人的人性是人本身固有的本性, 應該以此來推演資本主義制度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在現(xiàn)代資本主義社會, 追求私利最大化, 是由資本主義私有制決定的, 所以西方經(jīng)濟學仍把經(jīng)濟人作為根本出發(fā)點?!雹萑藗兊赖缕谕桓摺H诵员欢x為天生的東西,不需要學習,也無法改變,只能被限制。具體做法就是創(chuàng)造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如“三權分立”等來限制社會權力的“權力惡”。

? ? ? ? 荀子“性惡說”在某種意義上無限近似于西方的原罪論,但它并沒有靠近西方的“權力制衡說”:西方自由主義選擇依法治國、三權分立等相對民主平等的方式來調(diào)整他們相信的“惡”的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講,它與封建帝制和君主制形成鮮明對比,因為它不相信一個人可以保持理性永不犯錯,只有制度可以始終如一。


? ? ? ①《荀子?性惡》
? ? ? ? ②《孟子?告子章句上》
? ? ? ? ③《荀子?性惡》
? ? ? ? ④《孟子?告子章句下》
? ? ? ? ⑤張曉紅.抽象人性論——新自由主義歷史觀評析[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9(05):44-48.
參考資料:
劉偉.《荀子與西方“人性惡”理念的比較》. 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2年(038卷). 006期.?
常笑.《中西方惡論之比較——以荀子和霍布斯為例》.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18年(034卷)0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