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史上最長的一年是什么?武則天:朕的久視元年有444天!
PS:無不良信息,求通過~ 作者鄭重地寫在前面的話:聲明一下,公元700年存在兩個(gè)年號,前者是圣歷三年,后者是久視元年,標(biāo)題只是用久視元年代表公元700年而已,請勿摳字眼,謝謝。眾所周知,公歷平年是365天,如2019年;公歷閏年是366天,如2020年;農(nóng)歷平年最長有355天,如2003農(nóng)歷癸未年;農(nóng)歷閏年最長有385天,如2006農(nóng)歷丙戌年。而公歷年的年初是1月,年末是12月;農(nóng)歷年的歲首是正月,歲末則是十二月,這都是現(xiàn)代人習(xí)以為常的常識。 如果按農(nóng)歷年來算的話,一年有385天已經(jīng)是很長了,那它是不是史上最長的一年呢?講真,385天還真不是最長一年!史上最長的一年,是武周則天皇帝在位時(shí)期的公元700年,這一年有444天。可能會有人詫異了,怎么可能嘛!不管是古今還是中外,所用的歷法,無不都是根據(jù)太陽、地球、月亮的運(yùn)轉(zhuǎn)周期來確定的,誰都知道一年的約數(shù)就是360天,加上閏月也不到390天,你這444天怎么來的?當(dāng)然是皇帝為了體現(xiàn)他的正統(tǒng)性以及君權(quán)神授、濫施淫威搞出來的唄!而這個(gè)皇帝就是時(shí)下的熱播劇《風(fēng)起洛陽》中的圣人、歷史上的則天神皇武曌。 大唐永昌元年(689)十一月,自認(rèn)是周天子后裔的神皇武則天親享明堂,大赦天下,宣布把正使用的夏正,改為周正,以建子月為正月,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十二月為臘月,改舊正月為一月,大酺三日,并自創(chuàng)“曌”字為名。什么是夏正?什么是周正?這都什么意思呢?所謂夏正,就是夏朝以建寅正月為歲首,陰歷正月初一,就是夏歷的元朔。所謂殷正,就是殷商以建丑十二月為歲首,陰歷十二月初一,就是殷歷的元朔。所謂周正,就是周朝以建子十一月為歲首,陰歷十一月初一,就是周歷的元朔。這就是歷朝歷代所承認(rèn)的三正,和建子月的黃帝歷、建亥月的顓頊歷、建丑月(后改為建子月)的魯歷,合稱古六歷。
那什么又叫建子月、建亥月呢?古人為了度量時(shí)間,使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進(jìn)行兩兩搭配,組成60組不同的天干地支組合,來標(biāo)記年、月、日、時(shí),這就是干支歷,又被稱為甲子歷。上古時(shí)代是以北斗七星的運(yùn)轉(zhuǎn),來計(jì)算月令,如《淮南子·天文訓(xùn)》記載所說:“帝張四維,運(yùn)之以斗,月徙一辰,復(fù)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歲而匝,終而復(fù)始”。這句話中的“斗”,就是指北斗七星的斗柄,斗柄循環(huán)旋轉(zhuǎn),周而復(fù)始,一個(gè)周期為一歲,而古人又把斗柄頂端的指向稱之為“建”,就按照節(jié)令為基準(zhǔn),把一年劃分為十二月建。古代還有一句諺語,“一二三陽開泰,斗柄回寅萬事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每一年的寅月、寅日、寅時(shí),北斗的斗柄剛好指向寅位,正是一年之春、一年之始,所以就把正月稱為寅月,即建正之月。十二月建分別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據(jù)遷公《史記·歷書》記載,夏禹以建寅正月為正,稱之為孟春,即夏歷的寅正。殷商代夏后,就以建丑十二月為正,就是把每年的十二月當(dāng)作歲首之月,即殷歷的丑正。到了周武伐紂坐了天下,又以建子十一月為正,就是把每年的十一月當(dāng)作歲首之月,即周歷的子正。秦王政一統(tǒng)天下后,又以建亥十月為正,就是把每年的十月當(dāng)作歲首之月,即秦歷的亥正。劉邦建立漢朝承襲秦歷,也以建亥十月為歲首,一直到漢武帝元封七年(前104)五月,改用太初歷,才以建寅正月為歲首。
讀者君們可以去看看《漢書》本紀(jì),在武帝太初元年之前,每年的歲首都是冬十月,到太初元年及以后,每年的歲首才變成春正月。因?yàn)闈h武帝改用太初歷,就導(dǎo)致太初元年(前104)有15個(gè)月:即秦歷冬十月、秦歷十一月、秦歷十二月、秦歷春正月、秦歷二月、秦歷三月、秦歷四月;夏歷五月、夏歷六月、夏歷七月、夏歷八月、夏歷九月、夏歷十月、夏歷十一月、夏歷十二月,共計(jì)442天,成為僅次于公元700的史上第二長的年份。太初歷使用了188年,到了漢章帝元和二年(85)二月,開始改用《四分歷》,再之后就是景初歷、元嘉歷等等。雖然歷法在不同時(shí)期都有所改變,但基本都沒有脫離《太初歷》的基礎(chǔ),并都以夏歷建寅正月為歲首,一直延續(xù)至今,我們能在正月初一過春節(jié),就是源自于此。 不過,并不是沒人更改過夏歷,從漢朝到民國,就曾有四位帝王短暫地更改過歷法、變動(dòng)過歲首,這四位特別各色、特別會折騰的皇帝,分別就是新帝王莽、魏明帝曹叡、周則天大帝武曌、唐肅宗李亨。第一個(gè)折騰家是安漢公新帝王莽,他在大漢居攝三年(8)十一月的時(shí)候,改元初始,宣布以十二月癸酉朔,為建國元年(9)的正月之朔。也就是說,他把漢朝通行的夏歷建寅正月歲首,改成殷歷建丑十二月歲首,把寅正改為丑正了。在他的操作下,公元8年,就只有夏歷正月、夏歷二月、······夏歷十一月,共計(jì)十一個(gè)月。而公元9年,就從殷歷正月(即夏歷12月)、殷歷二月(夏歷1月)、殷歷三月(夏歷2月)、······殷歷十二月(夏歷11月),共計(jì)12個(gè)月。新朝的殷歷丑正,只使用到王莽倒臺,就被漢家劉氏天子重新恢復(fù)成夏歷寅正。 第二個(gè)折騰家是魏明帝曹叡,他在青龍五年(237)三月,下詔更改歷法,和王莽一樣改行殷歷,以建丑十二月為正,把青龍五年三月改為景初元年四月。也就是說,公元237年,從夏歷正月、夏歷二月、夏歷三月(改為殷歷4月)、夏歷四月(殷歷5月)、夏歷五月(殷歷6月)、夏歷六月(殷歷7月)、夏歷七月(殷歷8月)、夏歷八月(殷歷9月)、夏歷九月(殷歷10月)、夏歷十月(殷歷11月)、夏歷十一月(殷歷12月),只有11個(gè)月。而公元238年,則是殷歷正月(夏歷12月)、殷歷二月(夏歷1月)、殷歷三月(夏歷2月)、殷歷四月(夏歷3月)、殷歷五月(夏歷4月)、殷歷六月(夏歷5月)、殷歷七月(夏歷6月)、殷歷八月(夏歷7月)、殷歷九月(夏歷8月)、殷歷十月(夏歷9月)、殷歷十一月(夏歷10月)、殷歷十二月(夏歷11月),共計(jì)12月。曹叡改行殷歷的時(shí)間不到三年就被廢棄,還沒莽哥時(shí)間長。景初三年(239)殷歷正月初一,實(shí)際是夏歷的十二月初一,曹叡駕崩,養(yǎng)子曹芳即位。到了殷歷十二月,實(shí)際是夏歷的十一月,曹芳下詔復(fù)用夏正,以建寅正月為正始元年(240)的正月,原來屬于殷歷的建丑正月,改為景初三年的后十二月。這樣一來,公元239年,就有13個(gè)月,分別是殷歷正月(夏歷12月)、殷歷二月(夏歷1月)、殷歷三月(夏歷2月)、殷歷四月(夏歷3月)、殷歷五月(夏歷4月)、殷歷六月(夏歷5月)、殷歷七月(夏歷6月)、殷歷八月(夏歷7月)、殷歷九月(夏歷8月)、殷歷十月(夏歷9月)、殷歷十一月(夏歷10月)、殷歷十二月(夏歷11月)、后十二月(夏歷12月)。 第四個(gè)折騰家是唐肅宗李亨,他在上元二年(761)九月二十一,下詔去掉尊號,只稱皇帝;去掉年號,只稱元年;又效法曾祖母則天皇后,改周正,以建子十一月為歲首,月份以所建為數(shù)。就是說,這家伙拋棄尊號,丟掉年號,把大唐通行的夏歷,重新改成周歷,這是要向武則天看齊嗎?還是再次革大唐的命?好在他只折騰了半年不到,就在次年(762)四月十五,改元寶應(yīng),重新恢復(fù)夏歷,以建寅為正月,月數(shù)如舊了。因?yàn)槔詈嗟倪@番操作,導(dǎo)致公元761年,就是大唐元年,只有正月到十月,共計(jì)10個(gè)月。而大唐二年,即公元762年,則有14個(gè)月,即周歷建子月(夏歷11月)、周歷建丑月(夏歷12月)、周歷建寅月(夏歷1月)、周歷建卯月(夏歷2月)、周歷建辰月(夏歷3月)、周歷建巳月(夏歷4月)、寶應(yīng)元年夏歷五月、······十二月。 就是因?yàn)檫@些折騰家們,隨心所欲更改歷法,才讓某一年的天數(shù)或長或短,但史上最長的一年,并沒有讓王莽、曹叡、李亨遇上,而是讓女皇武則天碰上了。武則天在永昌元年(689)十一月,改夏正為周正,以建子十一月為正月,改永昌元年的十一月,為新年、即載初元年(690)的正月,并把建丑十二月改為臘月,把建寅正月改為一月。這樣一來,公元689年,就只有夏歷正月到夏歷十月,只有10個(gè)月。而公元690年,仍有12個(gè)月,卻是周歷正月(夏歷11月)、周歷臘月(夏歷12月)、周歷一月(夏歷正月)、周歷二月(夏歷二月)、······周歷十月(夏歷十月)。武則天更改歷法,自然是為自己稱帝做準(zhǔn)備的,所以才廢夏歷行周歷,她自詡為周朝后裔嘛!要革唐命,自然要換掉李唐的正朔。不過,武周的周歷也只推行了11年,到了圣歷三年(700,五月五日改元久視)十月初十,則天大帝就下詔恢復(fù)舊正朔,廢棄周歷,復(fù)夏歷,改夏歷一月為正月,仍為歲首,周歷正月依舊改為十一月。 正是因?yàn)槲鋭t天恢復(fù)了寅正,再碰巧遇到這一年是閏七月,致使公元700年就成為史上最長的一年:周歷正月(夏歷11月)、周歷臘月(夏歷12月)、周歷一月(夏歷1月)、周歷二月(夏歷2月)、······周歷十月(夏歷10月)、夏歷十一月、夏歷十二月,共計(jì)15個(gè)月,444天。這一年存在兩個(gè)年號,從正月初一(夏歷十一月初一,即公歷699年11月27日),到五月初四(夏歷五月初四,即公歷700年5月26日)是圣歷三年。從五月初五(即公歷700年5月27日)改元久視,到十二月三十(即公歷701年2月12日),則是久視元年。對了,大名鼎鼎的狄胖胖,就死在這一年的九月二十六,即公歷700年的11月11日。 以上僅供參考,無不良信息,求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