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史資料選輯 ( 第42輯) 陸禮華與中國女子體育運動
作者:吳志明 呂權(quán)?吳健 (講述由陸禮華創(chuàng)辦的兩江女子體專,以及中國第一支女子籃球隊的輝煌歷史) 三十年代初,我國體育界的一支勁旅——兩江女子籃球隊遠征東南亞,屢戰(zhàn)屢勝,為我中華民族贏得了榮譽。這支籃球隊的領隊,就是兩江女子體育??茖W校的校長陸禮華。 陸禮華今年八十二高齡,是我國女子體育運動的開拓者之一,她所創(chuàng)辦的兩江女子體育專科學校,不僅名滿中華,在遠東各國也享有盛譽。從這里培養(yǎng)出來的女子體育師資遍布全國各地,遠及南洋群島一帶?!皟山苯涸谌\會、遠東運動會和其他各種國際性比賽中,創(chuàng)造了可喜的成績。 陸禮華早年就讀于王季魯先生的“中國體育學?!?,因?qū)W習成績優(yōu)異,畢業(yè)后留校擔任教學工作,協(xié)助校長管理教務?!拔濉に摹边\動爆發(fā)的那年,她二十二歲。受到運動的洗禮,她思想覺悟有所提高,深感中國婦女屈辱,認為婦女卑下的社會地位必須改變,婦女要解放,首先要提高文化水平,解放思想,健壯體魄,革除有害婦女的一些風俗習慣。她對一些老教育家提出的“強身健種,繁榮我中華民族”深有同感。后來,她參加了江蘇省教育,結(jié)識了著名教育界前輩袁觀瀾、沈信卿、黃炎培先生,在他們的鼓舞與支持下,她決心從事體育教育事業(yè)。當時她受聘于中國體校、東亞體專、勤業(yè)女師、女子美專、民生女校等五所學校,擔任體育教師,同時,參加陶行知先生所舉辦的“中華全國教育改進社”,集中精力,貫徹強盛中華民族這一信念。 一九二二年,陸禮華在上海虹口區(qū)鄧脫路(今東長治路)謙吉里租賃到一幢房屋,以薪金所得的全部積蓄創(chuàng)辦了上海兩江女子體育專科學校,當時她僅二十三歲。她在擬定辦校宗旨時,明確地申明:“兩江女子體育??茖W校的創(chuàng)辦,目的在于中國婦女的解放;通過學校的體育教育,達到強健婦女體格,培養(yǎng)女子體育師資,為在中國開展女子體育運動訓練骨干。”第一學期招收十八名女青年。學校設有田徑、球類、體操、音樂、舞蹈、體育、心理、體育教學法、生理解剖、體育原理、國語、英語等科目。陸校長一開始就重視師資質(zhì)量,所聘教師多為社會上享有聲譽、學術(shù)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士。如文學家洪深,戲劇家歐陽予倩,舞蹈家吳曉邦,歌唱家喻宜萱,體育家朱了洲、王懷琪、舒鴻,著名骨科醫(yī)生鄭懷賢,著名武術(shù)家王子平等,都曾先后到校任教,同時,又與兄弟學校、體育團體,如中山體專、精武體育會交換師資,從而保證了教學質(zhì)量。 在辦校過程中,陸禮華含辛茹苦克服了人員不足、經(jīng)費拮據(jù)、社會阻力等困難,以顯著成績向社會表明中國婦女有能力辦好自己要辦的事業(yè),從而廣泛地贏得了社會的贊揚。后來,為了進一步發(fā)展女子體育事業(yè),學校組成校董會,由著名教育家馬相伯擔任董事長,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等一些社會著名人士為董事,從此兩江女子體育??茖W校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兩江女子體育??茖W校在發(fā)展的過程中,走過了曲折的道路。辦校之初,軍閥連年混戰(zhàn),社會動亂,民不聊生,而執(zhí)政當局對體育教育不重視,干擾刁難多,資助關(guān)懷少。當時的上海的其他體校,或關(guān)閉或停辦,兩江也面臨重重困難。陸禮華在風雨中搏斗,僅僅校址就先后遷移了十次之多。 一九二九年,陸先后在南市大吉路造起一幢四層高的教學大樓(現(xiàn)為南市區(qū)體委辦公室)及三層、二層校舍各一;又在江灣翔殷路(現(xiàn)邯鄲路)購置樓房二幢,住房十二幢及農(nóng)田一片,辟為風雨體育體操場、宿舍、教室等,同時還建造了籃球、排球、田徑等運動場地。好不容易初具規(guī)模,一·二八戰(zhàn)爭發(fā)生,苦心經(jīng)營的校園被毀殆盡。數(shù)度遭災的兩江女子體校并沒有因此而癱瘓,陸禮華以頑強的意志,率領全體學生,在原校的廢墟上又一次建校。經(jīng)過努力終于辦成了比以前更具規(guī)模、更為完善的學校。除了修復原有的那些場、房、室外,又增辟了杠、墊等運動器材齊全的健身房,音樂室,球場,游泳池,劃船運動所需的人工河和配套設施;音樂室增添至十四間,間間有鋼琴。此時的兩江女子體育??茖W校,真是一派勃勃生氣。 陸禮華在辦校過程中,親自任課,從嚴出發(fā),指導學生刻苦訓練,對基礎知識和基礎職能的要求尤高尤嚴。她與全村老師一起系統(tǒng)地編制了一套套適合中國婦女特點的體育運動教材和教育方教學方法,為培養(yǎng)女子體育師資和體育運動人才,提供了好經(jīng)驗,實踐證明,收效也是顯著的。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各項運動的比賽水平,她還不惜重金聘請國外的體育專家來兩江講學。這樣做的目的之一,是便于學生放眼世界,掌握當時國際體育界的新動向和體育教育情況,培養(yǎng)學生從世界行列的角度,去樹立為中華民族爭光的信心。 隨著學校的發(fā)展和學校聲譽的提高,報考兩江的學生越來越多,學生的來源由最初的市區(qū)、近郊,逐步擴展到江、浙、魯、豫等省,進而遍及全國各地。旅居日本及南洋的愛國僑胞,有的也將自己的子女送回祖國到兩江接受教育,這說明,兩江不僅在國內(nèi),在遠東各國也產(chǎn)生了影響。 三十年代的舊中國,戰(zhàn)火連年不斷,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苦不堪言。帝國主義列強辱稱中國人民為“東亞病夫”。這種奇恥大辱,為許多愛國者所不能容忍,當時在上海舉行的歷屆萬國運動會和遠東運動會,所頒發(fā)的獎牌、錦標都為日本、菲律賓等國所占有,我堂堂四萬萬人口的中國(當時中國人口為四萬萬),往往名落孫山?!皧Z取錦標、洗刷東亞病夫的大辱”,一時成了體育界各國愛國人士的奮斗目標。 兩江女子體校組織的中國第一支女子籃球隊,成立于一九二五年,經(jīng)過數(shù)年刻苦訓練,球技大進,先是在上海舉行的萬國籃球錦標賽中嶄露頭角,后又出訪遼沈、天津、武漢、香港、廣州等地,每戰(zhàn)皆捷。 一九三一年五月,兩江女子籃球隊在陸禮華率領下,遠征日本,這是中國第一支女子籃球隊出國比賽。陸禮華和全體隊員厲兵秣馬,士氣極高,決心傾全力打好這一志氣仗。 中國第一支民間女子籃球隊跨出國境和日本女籃爭高低,這一消息轟動了全國。球隊抵達日本后,在長崎首戰(zhàn)告捷,接著又到東京、大阪、京都等地迎戰(zhàn)日本關(guān)西、關(guān)東錦標隊等日本國手強隊,前后一共比賽十場,結(jié)果以九勝一平奪魁。輝煌戰(zhàn)果傳入中國,引起舉國歡騰,人們相見,爭告兩江戰(zhàn)績。一時,兩江女籃譽滿中、日。隊員們驍勇善戰(zhàn),力挫群雄的成績,成了日本各地大小報刊的頭條新聞,日本朝鮮隊這支來自中國民間的女子籃球隊,不得不刮目相看。 兩江女籃遠征東鄰日本,不但表現(xiàn)出高超的球藝,更為激動人心的,是表現(xiàn)了民族氣節(jié)。隊友們?yōu)榫S護國家、民族尊嚴,作出了努力,從而贏得了應有的尊敬。下面,摘取數(shù)例,以說明兩江女籃的風骨。 比賽開始前,日方向陸禮華提出,比賽用球必須使用日本制造的。這說明日方對中國制造的籃球抱有懷疑。陸不予采納,堅持比賽用球各方半場的原則。因理在我方,日方只得讓步。隨后,日方又提出比賽前,中國隊員要高唱日本國歌,所持理由為比賽地點不在中國而在日本。這一明顯帶有侮辱性的要求,理所當然遭到了陸禮華和全體隊員的反對。陸禮華義正言辭地表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只會唱中國國歌。……在任何情況下我們只唱中國國歌?!眻詻Q的態(tài)度使對方無言以對。后來每場比賽前,我們唱我們的,他們唱他們的,各自放聲高唱自己的國歌。接著日方又在升旗問題上提出,只升日本國旗,不生中國國旗,我們不同意。結(jié)果兩國國旗同時飄揚。訪問結(jié)束后,日本天皇的妹妹要接見中國女籃,日方提出在接見時我方隊員要行九十度鞠躬禮,陸據(jù)理力爭,結(jié)果行了握手禮。凡此種種表現(xiàn),都足以說明球隊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整個訪問期間,日本各報刊在登載有關(guān)專題報道時,皆以中日兩國國旗交叉作報頭或刊頭。 女籃歸國之前,又訪問了朝鮮,曾先后在釜山、漢城、平壤等地參觀、訪問,比賽又獲全勝。旅朝華僑熱情澎湃,欣喜若狂。球隊離朝前,旅朝華僑自發(fā)簽名,贈給球隊一面“萬民旗”,代表海外僑胞感謝女籃為中華民族爭榮譽,使僑胞揚眉吐氣的心情。 當時,上?!渡陥蟆冯S隊記者黃寄萍曾賦詩抒懷: 萍跡越海訪東瀛,隨軍傳記報捷音。 欣看巾幗多奇志,誓為華夏振英名。 這一支威震東瀛的中國女子籃球隊,將在中國近代歷史體育史上,留下應有的一頁?;@球隊隊員,現(xiàn)在有的已經(jīng)去世,有的雖還健在,卻已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她們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女兒,值得后人懷念。這些人的名字是:陸禮華(兩江校長,女籃領隊)、邵錦英(隊長,已故)、向大威、楊仁、石琛、王蘭、莊淑玉(已故)、尤競雄、杜云生(已故)、顧拯來(管理人員、已故)、黃寄萍(《申報》特派隨隊記者,已故)。 兩江女籃載譽歸來,抵達上海時,當時年過八旬的馬相伯前往歡迎,他激動地說:“我曾代表國家多次出使外洋,聽見、看見的,盡是中國人受辱,返國后遂興辦教育事業(yè),以求民族強盛。對于我們這個飽受欺凌的民族,有什么比民族榮譽更重要的呢?你們?yōu)閲?、為中華民族建勛,你們是中華民族的女英豪。我要謝謝你們?!瘪R老和馬老的話代表了中國千百萬愛國人士的心意。 一九三五年,兩江女籃仍由陸禮華率隊,出戰(zhàn)南洋,行程遍及菲律賓、荷屬印度(今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亞、越南、香港,此番戰(zhàn)果益為輝煌,整個比賽,兩江隊均獲全勝。 在南洋一帶比賽時,隊員表現(xiàn)了頑強的斗志和拼搏的精神,甚至與當?shù)啬嘘牨荣愐彩悄嘘牨荣愐彩鼓嘘爺】儭R痪湃迥昵昂蟮哪涎蟾鲊?,體育運動雖已相當發(fā)展,但女子體育仍不受重視,兩江女籃的來到,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后來兩江女子體育??茖W校畢業(yè)生應聘去南洋任教,其中大部分人都成為當?shù)嘏芋w育運動的主要骨干。 通過兩次遠征,陸禮華深深體會到,體育運動的強盛與國家的聲譽關(guān)系十分重大。此時兩江雖已享譽中外,但畢竟是一個民辦學校,而要提高整個中國的體育事業(yè),決非一所學校所能解決,于是通過努力,發(fā)起組織了“上海體育學校聯(lián)合會”。正當這一組織準備進一步發(fā)揮作用時,抗戰(zhàn)開始了,遂陷于停頓。 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陸禮華在上海參加救亡活動,曾擔任“上海婦女促進會”主席。該會主要成員有《婦女生活》雜志編輯沈茲九、中國女中羅叔章、《大公報》編輯蔣逸霄、人和醫(yī)院院長張湘紋、美術(shù)界郁風及金秉英、王汝其、朱立波等。后來,何香凝組織的“婦女慰勞會”成立,陸禮華是該會七理事之一。 抗戰(zhàn)時期,陸在重慶結(jié)識了鄧穎超同志。當鄧穎超同志了解到陸有繼續(xù)辦校的意圖,而又缺乏經(jīng)費時,特向陸介紹了我黨為抗日流亡青年興辦的陜北公學的辦校方針及經(jīng)驗,又把有關(guān)資料送給陸禮華。在鄧穎超同志的鼓舞和支持下,陸辦起了“重慶兩江女子體專”,初時招收流亡女青年三百人,后因要求入校的人增多,增加到五百多人。由于經(jīng)費來源不足,校舍設備不全,學生因陋就簡,以竹林為課堂,山石當黑板。根據(jù)陜北公學的辦校精神,該校除一般課程外,還十分重視勞動課。學生一律頭戴草帽、身穿工裝、腳踏草鞋,活躍在田間及山坡叢林中?!爸貞c兩江”的淳樸校風及新型的辦學方針,引起國民黨教育當局的注意,他們要兩江廢除勞動科,不許學生穿工裝、草鞋,硬說兩江校風不正,先是取消經(jīng)費津貼,接著勒令停辦。廣大師生對此十分氣憤。后來,陸又創(chuàng)辦了手工業(yè)合作社,以生產(chǎn)自救度過艱難歲月。 抗戰(zhàn)勝利后,陸禮華重返校上海,準備繼續(xù)辦校。但戰(zhàn)前的學校建筑和教學設備大半毀于戰(zhàn)火,余存的部分校舍又為國民黨政府機構(gòu)所占據(jù)。為收回校產(chǎn)重新辦校,陸禮華備嘗艱辛,官司從上海一直打到南京,層層交涉,處處碰壁,后來經(jīng)兩年的往返奔波,才逐一收回了產(chǎn)權(quán)。在修復、重建兩江校園的同時,為了搶時間,陸禮華根據(jù)當時的實際條件,辦起了男女混合的普通中學。上海解放后,學校由人民政府接辦。 兩江女子體育??茖W校從一九二二年創(chuàng)辦直到一九五〇年,辦了二十二屆,畢業(yè)生共一千多人,遍布全國各地,遠及南洋群島等地。兩江是個有影響的學校。 現(xiàn)在陸禮華同志得到黨和政府的照顧,安排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年逾八旬,仍堅持參加學習和各項活動,受到人們的尊敬。 ( 第42輯) 陸禮華與中國女子體育運動 作者:吳志明 呂權(quán)?吳健 (講述由陸禮華創(chuàng)辦的兩江女子體專,以及中國第一支女子籃球隊的輝煌歷史) 三十年代初,我國體育界的一支勁旅——兩江女子籃球隊遠征東南亞,屢戰(zhàn)屢勝,為我中華民族贏得了榮譽。這支籃球隊的領隊,就是兩江女子體育專科學校的校長陸禮華。 陸禮華今年八十二高齡,是我國女子體育運動的開拓者之一,她所創(chuàng)辦的兩江女子體育??茖W校,不僅名滿中華,在遠東各國也享有盛譽。從這里培養(yǎng)出來的女子體育師資遍布全國各地,遠及南洋群島一帶?!皟山苯涸谌\會、遠東運動會和其他各種國際性比賽中,創(chuàng)造了可喜的成績。 陸禮華早年就讀于王季魯先生的“中國體育學?!?,因?qū)W習成績優(yōu)異,畢業(yè)后留校擔任教學工作,協(xié)助校長管理教務?!拔濉に摹边\動爆發(fā)的那年,她二十二歲。受到運動的洗禮,她思想覺悟有所提高,深感中國婦女屈辱,認為婦女卑下的社會地位必須改變,婦女要解放,首先要提高文化水平,解放思想,健壯體魄,革除有害婦女的一些風俗習慣。她對一些老教育家提出的“強身健種,繁榮我中華民族”深有同感。后來,她參加了江蘇省教育,結(jié)識了著名教育界前輩袁觀瀾、沈信卿、黃炎培先生,在他們的鼓舞與支持下,她決心從事體育教育事業(yè)。當時她受聘于中國體校、東亞體專、勤業(yè)女師、女子美專、民生女校等五所學校,擔任體育教師,同時,參加陶行知先生所舉辦的“中華全國教育改進社”,集中精力,貫徹強盛中華民族這一信念。 一九二二年,陸禮華在上海虹口區(qū)鄧脫路(今東長治路)謙吉里租賃到一幢房屋,以薪金所得的全部積蓄創(chuàng)辦了上海兩江女子體育??茖W校,當時她僅二十三歲。她在擬定辦校宗旨時,明確地申明:“兩江女子體育??茖W校的創(chuàng)辦,目的在于中國婦女的解放;通過學校的體育教育,達到強健婦女體格,培養(yǎng)女子體育師資,為在中國開展女子體育運動訓練骨干?!钡谝粚W期招收十八名女青年。學校設有田徑、球類、體操、音樂、舞蹈、體育、心理、體育教學法、生理解剖、體育原理、國語、英語等科目。陸校長一開始就重視師資質(zhì)量,所聘教師多為社會上享有聲譽、學術(shù)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士。如文學家洪深,戲劇家歐陽予倩,舞蹈家吳曉邦,歌唱家喻宜萱,體育家朱了洲、王懷琪、舒鴻,著名骨科醫(yī)生鄭懷賢,著名武術(shù)家王子平等,都曾先后到校任教,同時,又與兄弟學校、體育團體,如中山體專、精武體育會交換師資,從而保證了教學質(zhì)量。 在辦校過程中,陸禮華含辛茹苦克服了人員不足、經(jīng)費拮據(jù)、社會阻力等困難,以顯著成績向社會表明中國婦女有能力辦好自己要辦的事業(yè),從而廣泛地贏得了社會的贊揚。后來,為了進一步發(fā)展女子體育事業(yè),學校組成校董會,由著名教育家馬相伯擔任董事長,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等一些社會著名人士為董事,從此兩江女子體育專科學校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兩江女子體育??茖W校在發(fā)展的過程中,走過了曲折的道路。辦校之初,軍閥連年混戰(zhàn),社會動亂,民不聊生,而執(zhí)政當局對體育教育不重視,干擾刁難多,資助關(guān)懷少。當時的上海的其他體校,或關(guān)閉或停辦,兩江也面臨重重困難。陸禮華在風雨中搏斗,僅僅校址就先后遷移了十次之多。 一九二九年,陸先后在南市大吉路造起一幢四層高的教學大樓(現(xiàn)為南市區(qū)體委辦公室)及三層、二層校舍各一;又在江灣翔殷路(現(xiàn)邯鄲路)購置樓房二幢,住房十二幢及農(nóng)田一片,辟為風雨體育體操場、宿舍、教室等,同時還建造了籃球、排球、田徑等運動場地。好不容易初具規(guī)模,一·二八戰(zhàn)爭發(fā)生,苦心經(jīng)營的校園被毀殆盡。數(shù)度遭災的兩江女子體校并沒有因此而癱瘓,陸禮華以頑強的意志,率領全體學生,在原校的廢墟上又一次建校。經(jīng)過努力終于辦成了比以前更具規(guī)模、更為完善的學校。除了修復原有的那些場、房、室外,又增辟了杠、墊等運動器材齊全的健身房,音樂室,球場,游泳池,劃船運動所需的人工河和配套設施;音樂室增添至十四間,間間有鋼琴。此時的兩江女子體育??茖W校,真是一派勃勃生氣。 陸禮華在辦校過程中,親自任課,從嚴出發(fā),指導學生刻苦訓練,對基礎知識和基礎職能的要求尤高尤嚴。她與全村老師一起系統(tǒng)地編制了一套套適合中國婦女特點的體育運動教材和教育方教學方法,為培養(yǎng)女子體育師資和體育運動人才,提供了好經(jīng)驗,實踐證明,收效也是顯著的。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各項運動的比賽水平,她還不惜重金聘請國外的體育專家來兩江講學。這樣做的目的之一,是便于學生放眼世界,掌握當時國際體育界的新動向和體育教育情況,培養(yǎng)學生從世界行列的角度,去樹立為中華民族爭光的信心。 隨著學校的發(fā)展和學校聲譽的提高,報考兩江的學生越來越多,學生的來源由最初的市區(qū)、近郊,逐步擴展到江、浙、魯、豫等省,進而遍及全國各地。旅居日本及南洋的愛國僑胞,有的也將自己的子女送回祖國到兩江接受教育,這說明,兩江不僅在國內(nèi),在遠東各國也產(chǎn)生了影響。 三十年代的舊中國,戰(zhàn)火連年不斷,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苦不堪言。帝國主義列強辱稱中國人民為“東亞病夫”。這種奇恥大辱,為許多愛國者所不能容忍,當時在上海舉行的歷屆萬國運動會和遠東運動會,所頒發(fā)的獎牌、錦標都為日本、菲律賓等國所占有,我堂堂四萬萬人口的中國(當時中國人口為四萬萬),往往名落孫山?!皧Z取錦標、洗刷東亞病夫的大辱”,一時成了體育界各國愛國人士的奮斗目標。 兩江女子體校組織的中國第一支女子籃球隊,成立于一九二五年,經(jīng)過數(shù)年刻苦訓練,球技大進,先是在上海舉行的萬國籃球錦標賽中嶄露頭角,后又出訪遼沈、天津、武漢、香港、廣州等地,每戰(zhàn)皆捷。 一九三一年五月,兩江女子籃球隊在陸禮華率領下,遠征日本,這是中國第一支女子籃球隊出國比賽。陸禮華和全體隊員厲兵秣馬,士氣極高,決心傾全力打好這一志氣仗。 中國第一支民間女子籃球隊跨出國境和日本女籃爭高低,這一消息轟動了全國。球隊抵達日本后,在長崎首戰(zhàn)告捷,接著又到東京、大阪、京都等地迎戰(zhàn)日本關(guān)西、關(guān)東錦標隊等日本國手強隊,前后一共比賽十場,結(jié)果以九勝一平奪魁。輝煌戰(zhàn)果傳入中國,引起舉國歡騰,人們相見,爭告兩江戰(zhàn)績。一時,兩江女籃譽滿中、日。隊員們驍勇善戰(zhàn),力挫群雄的成績,成了日本各地大小報刊的頭條新聞,日本朝鮮隊這支來自中國民間的女子籃球隊,不得不刮目相看。 兩江女籃遠征東鄰日本,不但表現(xiàn)出高超的球藝,更為激動人心的,是表現(xiàn)了民族氣節(jié)。隊友們?yōu)榫S護國家、民族尊嚴,作出了努力,從而贏得了應有的尊敬。下面,摘取數(shù)例,以說明兩江女籃的風骨。 比賽開始前,日方向陸禮華提出,比賽用球必須使用日本制造的。這說明日方對中國制造的籃球抱有懷疑。陸不予采納,堅持比賽用球各方半場的原則。因理在我方,日方只得讓步。隨后,日方又提出比賽前,中國隊員要高唱日本國歌,所持理由為比賽地點不在中國而在日本。這一明顯帶有侮辱性的要求,理所當然遭到了陸禮華和全體隊員的反對。陸禮華義正言辭地表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只會唱中國國歌?!谌魏吻闆r下我們只唱中國國歌?!眻詻Q的態(tài)度使對方無言以對。后來每場比賽前,我們唱我們的,他們唱他們的,各自放聲高唱自己的國歌。接著日方又在升旗問題上提出,只升日本國旗,不生中國國旗,我們不同意。結(jié)果兩國國旗同時飄揚。訪問結(jié)束后,日本天皇的妹妹要接見中國女籃,日方提出在接見時我方隊員要行九十度鞠躬禮,陸據(jù)理力爭,結(jié)果行了握手禮。凡此種種表現(xiàn),都足以說明球隊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整個訪問期間,日本各報刊在登載有關(guān)專題報道時,皆以中日兩國國旗交叉作報頭或刊頭。 女籃歸國之前,又訪問了朝鮮,曾先后在釜山、漢城、平壤等地參觀、訪問,比賽又獲全勝。旅朝華僑熱情澎湃,欣喜若狂。球隊離朝前,旅朝華僑自發(fā)簽名,贈給球隊一面“萬民旗”,代表海外僑胞感謝女籃為中華民族爭榮譽,使僑胞揚眉吐氣的心情。 當時,上?!渡陥蟆冯S隊記者黃寄萍曾賦詩抒懷: 萍跡越海訪東瀛,隨軍傳記報捷音。 欣看巾幗多奇志,誓為華夏振英名。 這一支威震東瀛的中國女子籃球隊,將在中國近代歷史體育史上,留下應有的一頁?;@球隊隊員,現(xiàn)在有的已經(jīng)去世,有的雖還健在,卻已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她們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女兒,值得后人懷念。這些人的名字是:陸禮華(兩江校長,女籃領隊)、邵錦英(隊長,已故)、向大威、楊仁、石琛、王蘭、莊淑玉(已故)、尤競雄、杜云生(已故)、顧拯來(管理人員、已故)、黃寄萍(《申報》特派隨隊記者,已故)。 兩江女籃載譽歸來,抵達上海時,當時年過八旬的馬相伯前往歡迎,他激動地說:“我曾代表國家多次出使外洋,聽見、看見的,盡是中國人受辱,返國后遂興辦教育事業(yè),以求民族強盛。對于我們這個飽受欺凌的民族,有什么比民族榮譽更重要的呢?你們?yōu)閲摇橹腥A民族建勛,你們是中華民族的女英豪。我要謝謝你們?!瘪R老和馬老的話代表了中國千百萬愛國人士的心意。 一九三五年,兩江女籃仍由陸禮華率隊,出戰(zhàn)南洋,行程遍及菲律賓、荷屬印度(今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亞、越南、香港,此番戰(zhàn)果益為輝煌,整個比賽,兩江隊均獲全勝。 在南洋一帶比賽時,隊員表現(xiàn)了頑強的斗志和拼搏的精神,甚至與當?shù)啬嘘牨荣愐彩悄嘘牨荣愐彩鼓嘘爺】?。一九三五年前后的南洋各國,體育運動雖已相當發(fā)展,但女子體育仍不受重視,兩江女籃的來到,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后來兩江女子體育??茖W校畢業(yè)生應聘去南洋任教,其中大部分人都成為當?shù)嘏芋w育運動的主要骨干。 通過兩次遠征,陸禮華深深體會到,體育運動的強盛與國家的聲譽關(guān)系十分重大。此時兩江雖已享譽中外,但畢竟是一個民辦學校,而要提高整個中國的體育事業(yè),決非一所學校所能解決,于是通過努力,發(fā)起組織了“上海體育學校聯(lián)合會”。正當這一組織準備進一步發(fā)揮作用時,抗戰(zhàn)開始了,遂陷于停頓。 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陸禮華在上海參加救亡活動,曾擔任“上海婦女促進會”主席。該會主要成員有《婦女生活》雜志編輯沈茲九、中國女中羅叔章、《大公報》編輯蔣逸霄、人和醫(yī)院院長張湘紋、美術(shù)界郁風及金秉英、王汝其、朱立波等。后來,何香凝組織的“婦女慰勞會”成立,陸禮華是該會七理事之一。 抗戰(zhàn)時期,陸在重慶結(jié)識了鄧穎超同志。當鄧穎超同志了解到陸有繼續(xù)辦校的意圖,而又缺乏經(jīng)費時,特向陸介紹了我黨為抗日流亡青年興辦的陜北公學的辦校方針及經(jīng)驗,又把有關(guān)資料送給陸禮華。在鄧穎超同志的鼓舞和支持下,陸辦起了“重慶兩江女子體?!?,初時招收流亡女青年三百人,后因要求入校的人增多,增加到五百多人。由于經(jīng)費來源不足,校舍設備不全,學生因陋就簡,以竹林為課堂,山石當黑板。根據(jù)陜北公學的辦校精神,該校除一般課程外,還十分重視勞動課。學生一律頭戴草帽、身穿工裝、腳踏草鞋,活躍在田間及山坡叢林中?!爸貞c兩江”的淳樸校風及新型的辦學方針,引起國民黨教育當局的注意,他們要兩江廢除勞動科,不許學生穿工裝、草鞋,硬說兩江校風不正,先是取消經(jīng)費津貼,接著勒令停辦。廣大師生對此十分氣憤。后來,陸又創(chuàng)辦了手工業(yè)合作社,以生產(chǎn)自救度過艱難歲月。 抗戰(zhàn)勝利后,陸禮華重返校上海,準備繼續(xù)辦校。但戰(zhàn)前的學校建筑和教學設備大半毀于戰(zhàn)火,余存的部分校舍又為國民黨政府機構(gòu)所占據(jù)。為收回校產(chǎn)重新辦校,陸禮華備嘗艱辛,官司從上海一直打到南京,層層交涉,處處碰壁,后來經(jīng)兩年的往返奔波,才逐一收回了產(chǎn)權(quán)。在修復、重建兩江校園的同時,為了搶時間,陸禮華根據(jù)當時的實際條件,辦起了男女混合的普通中學。上海解放后,學校由人民政府接辦。 兩江女子體育專科學校從一九二二年創(chuàng)辦直到一九五〇年,辦了二十二屆,畢業(yè)生共一千多人,遍布全國各地,遠及南洋群島等地。兩江是個有影響的學校。 現(xiàn)在陸禮華同志得到黨和政府的照顧,安排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年逾八旬,仍堅持參加學習和各項活動,受到人們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