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醫(yī)百草百方》026-太子參

太子參,本品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干燥塊根。

孩兒參,喜溫暖濕潤氣候,怕高溫,30℃以上生長停止。

分布于遼寧、河北、山東、安徽、江蘇等省。常見于山坡,林間。

太子參藥性平穩(wěn),老幼皆宜,十分實用。民間也常與食材搭配,進行食補,在煲湯時,放入幾粒,能較好的補養(yǎng)身體,還可以增加湯的滋味,是人們熟悉的一種藥材。

據(jù)《中國藥典》記載,太子參入藥,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之效。

小暑已過,大暑將至。太子參進入豐收期,藥香滿坡。

一把適手的釘耙,一條結(jié)實的小板凳,一坐,就是一天。

放眼望去,一排五彩的遮陽傘,熱鬧繁忙的景象,讓人欣喜。傘下便是今天的主角--太子參。

深度15厘米左右,刨開泥土,太子參便隨著泥土翻涌,顯露真身。

太子參質(zhì)硬而脆,為細長紡錘形,略彎曲,表面灰黃色至黃棕色,較光滑,微有縱皺紋,底部生數(shù)須根。

拾撿太子參,簡單而重復的動作,積累為一框框的收成。

太子參味甘,性平。適合煲湯,滋陰補肺 健脾生津,為清補佳品。

生活總是充滿著戲劇性。眼前這只番鴨,上一秒還是個孤獨的思考者,下一秒便成為美味催化劑。咕嚕咕嚕,湯在大火中翻滾,“貪婪”的汲取著食材本味。

甘淡鮮香,滴滴潤喉,一鍋養(yǎng)身靚湯,益身怡心。秋冬落種,盛夏采收,太子參在四季輪回中不止,在民間安樂里不息。

《沙參清肺湯》
沙參清肺冬瓜子,黃芪太子與白芨,合歡甘草桔苡仁,主治肺癰恢復期。

家庭小妙方:
太子參燜蹄膀,所需材料有:豬肘750克、太子參30克,,冰糖60克、黃酒30克、醬油、蔥、姜適量。

將太子參濃煎取汁200毫升,豬蹄洗凈,放入鍋內(nèi),加入太子參濃汁及適量清水、加入黃酒、醬油、冰糖、蔥、姜,用武火燒開,再用文火燜2小時,燜至蹄膀爛透,再用武火燒至湯汁粘稠,即可。

太子參燜蹄膀,嫩滑軟糯,醇香濃郁,兼有補血,滋陰,潤燥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