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的隱喻——江湖餛飩何三七
何三七是《笑傲江湖》之中的一個小角色,但小角色不一定是小人物,沒有性格,沒有特點。相反這位何三七在書中攏共不過出場兩次,但是特點鮮明,人性光輝在這漆黑的江湖之中掩藏不住。
他出場奇特,不是仗劍江湖的游俠高人,反而市井氣十足,是個挑著餛飩擔子賣餛飩的老頭,而且形貌猥瑣,有些精打細算的本色。華山派弟子們吃了八碗餛飩,他記賬在心;恒山派定逸師太打碎兩只碗,兩只調羹,他也毫不客氣地伸手索賠。
在令狐沖蒙受不白之冤,被眾人詆毀之際,他也在一旁聆聽,并沒有人云亦云,相反聽見儀琳說出令狐沖俠義之舉的時候,更是擊掌贊嘆。到后來左冷禪謀劃五岳并派,算計天門道長之際,也是他仗義執(zhí)言,指出暗算天門道長的乃是“白板煞星”的弟子,外號叫做“青海一梟”的江湖敗類。
這樣一個人物,名字為什么叫做何三七呢?
金庸先生自有其用意。何三七的出場,正是林平之裝扮成一個小駝背,在茶館聽見華山派諸弟子談論青城派如何謀害他福威鏢局的隱秘、定逸師太誤會令狐沖拐走弟子儀琳,怒氣沖沖前來對華山派弟子索人之際。
前一事是密謀暗害,血腥殘忍;后一事是晦暗不明,是非難辨,凸顯出江湖情形就是如此詭秘不測,令人生畏。兩件事中,余滄海不顧是非,定逸師太不問情由,我們有一句話來形容這種不顧是非,不問情由的狀況,叫做不管三七二十一。
這就知道了,為什么叫做何三七。三七二十一,是說要有是非情由的道理。何三七,意思就是當時的情況,究竟算是什么道理呢,有沒有道理呢?
一個名字,就是一個拷問;一個名字,就是一種揭露。
看何三七所在時候的幾件事,無論是討論的余滄海滅門福威鏢局,還是定逸逼問華山派,又或者是青海一梟暗算天門道人,這些江湖事,究竟算是什么是非,什么情由,什么道理呢?都是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以智詐愚的事,毫無道理可言啊!
所以在一旁見證的人,叫何三七,表達的就是江湖漆黑,是非難說,是何三七?所以何三七是做什么的呢,賣餛飩的。要知道餛飩諧音就是混沌,是非對錯,善惡道理都難說,豈不是大混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