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至上”運動在美國越演越烈!我開始希望迪士尼能多用黑人了...

01.被黑人“綁架”的好萊塢?
最近幾年,但凡好萊塢上映的電影都不乏看到“黑人”的身影,就比方說4月13日被推上熱搜的《飛天小女警》真人版的定妝照,在三位女主當中我們便看到了一位擁有黝黑皮膚以及卷曲頭發(fā)的明星---

而在不久前,一份疑似《海賊王》真人版選角陣容的曝光也給我們揭露了烏索普角色安排黑人演員的事情(目前還未實錘)---

如上安排自然也惹怒了不少網友,他們自消息公布以來就一直怒噴制作人的不是,覺得這簡直就是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次詆毀。
不過話說回來,其實觀眾對黑人的憎惡在兩年前還不如現在這般犀利,而要說到扭轉國內觀眾態(tài)度的始作俑者,那就一定非迪士尼莫屬。
自19年公布《小美人魚》愛麗兒的選角以來,這家市值數千億美金的全球娛樂霸主也就一直深陷在輿論旋渦之中。因為他們將白皮膚的女主換成了黑人歌星,而此舉在一眾動漫迷看來簡直就是毀三觀和辣眼睛---

自此之后但凡好萊塢的創(chuàng)作被貼上“黑人”二字,影迷們都會一面倒地炸毛開來,甚至還發(fā)生過抵制觀看迪士尼作品的事情。
哪怕本身就是聚焦黑人生活以及自上映以來口碑炸裂的《心靈奇旅》,亦或者只是膚色被曬黑的東南亞公主的《尋龍傳說》,網友均放棄了踏入院線觀看的機會,而這兩部作品在國內的票房也再難重現過去的迪士尼動畫的高光---

總而言之,如今“黑人”二字已經成為了好萊塢的政治正確,而對于中文互聯(lián)網的觀眾來說,“反黑人”又是我們默契的另一政治正確行為。
目前雙方都在膠著,沒有一方愿意妥協(xié),而此事也似乎會沒完沒了地持續(xù)下去。
那該如何是好?反正我是沒能力對迪士尼做出呼吁的。
但對于屏幕前的各位影視喜好者來說,我能夠多說一點東西。
我不是在給迪士尼洗白,我只是想你們了解如今西方發(fā)生的某些社會趨勢,而在了解之后,相信各位或許也會萌生些許的“希望迪士尼多用黑人演員”的想法呢。
02.白人至上運動正越演越烈
就在4月13日這天,新京報發(fā)布了描述“白人至上”運動越演越烈的文章,而在其中也提到了幾個組織成員在美國各個大洲開啟抗議運動的事情,并借此實錘一個觀點:美國社會正在極速走向分裂!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其實在“白人至上”這四個字中就已經能夠品味到答案了。
這是一個對應“黑命貴”的詞組,意思就是呼吁社會尊重白人,希望國家能夠給白人群體多傾斜一點兒的資源,好讓自己和家里人能夠得到“公平”的社會地位。
如果你們平常不多關注國際時事,那在看到上方描述的時候一定會感到匪夷所思。難道美國被壓迫的不是黑人嗎?而白色人種不應該成為所謂的白左,而后者也一直秉承著圣母的態(tài)度用矯枉過正的方式來予以黑人扶持嗎?
其實這個認識是片面的,而在我們的印象中之所以擁有“黑人才是弱勢”的印記,那都是過去的輿論話語權掌握在白左手上,是他們按照自認為的愿想所推行的一系列方針所導致的---

但我需要強調是,在如今的美國社會真正“貧窮”的根本不是黑人,而是生活在底層的白人。
當然,我的觀點并非歪歪想得到的,相反來自美國的暢銷書作家阿圖·葛文德,他在前幾年撰寫了一篇名為《為什么美國人正在死于絕望》的文章,而在其中也引用了兩位經濟學家的調研,算是戳破了白左們虛偽的皮囊。
譬如說在美聯(lián)儲于2019年的一項調查中,居然有39%的美國人拿不出400美金來應急,而其中又有27%的人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無法撐過一個信用卡的周期(說明美國的底層民眾基本生活在入不敷出的狀態(tài)中)。
不僅如今,依據調查統(tǒng)計,自2013年開始美國的平均壽命就呈現持續(xù)下滑的趨勢,從13年的78.94歲下滑到2019年的78.81歲。別看只有零點幾的降幅,事實上下降本身就是對現代化進程的一記重擊,而此現象也引起了無數社會學者的關注---

那為什么會下降呢?依據經濟學家的調查,帶動平均壽命下降的人群并非非洲裔美國人和墨西哥移民,相反是那些拿不到大學畢業(yè)證并生活在底層的美國白人群眾。
長久以來他們都是被忽視的一代,他們沒有什么意見領袖能夠依靠,而當社會吹起了所謂的政治正確風氣之后,他們的生活資源也被進一步的擠壓---如果黑人能夠在考試、錄取等等維度得到優(yōu)待,那落選的也就只有底層白人的份兒了。

行文至此,甭管白人還是黑人那似乎都只是美國自家的事情,要“作”那影響的都是他們自己?
問題在前幾年確實如此,但隨著川總的上臺,這波底層白人的勢力也就一改了過去的頹勢,逐漸從幕后走向臺前了。
依據相關的統(tǒng)計,美國沒有受過教育的白人群體在川總黨派中的比例已經在2018年企及到59%,而這也代表著為了得到足夠的選票,候選人必須給這群底層白人足夠的承諾。
比如社會話語權,相關的政策扶持等等。而依據美國南方貧困法律中心統(tǒng)計,單在2018年,白人至上組織就激增了50%---

當然扶持和組織成員的暴增似乎也和身處海外的我們沒有多大關系吧?
其實不然,因為白人底層和黑人的處境存在截然不同的一面,后者是歷史遺留的后果,而前者則是自全球化開啟以來美國本土的制造業(yè)不斷外流所造成的結構性困境,而此困境也自2008年的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以極為嚴峻的態(tài)度惡化了下去。
所以在川總當主子的幾年時間中,他不斷呼吁制造業(yè)回流,也不斷宣揚著所謂的“民族主義”情緒,他希望國人能夠緊緊抱團在一塊,并槍頭一致的指向海外,指向我們這里,并由此導致了一系列貿易戰(zhàn)的發(fā)生---

前兩年有一部紀錄片《美國工廠》,紀錄中國企業(yè)家曹德旺前往美國建設玻璃廠為他們提供就業(yè)崗位的事情,而在開始的時候當地失業(yè)的美國民眾也將曹總當做神仙來膜拜...
可以說,自2016年以來底層的白人們便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社會地位。對內他們能夠挺直胸膛來怒懟白左們的矯情和虛偽(因為剝奪的不是白左的資源而是底層白人的生存條件),而對外則一致的排外,并在多年醞釀之后在最近集體引爆。
如最近在美國各地出現的對亞裔的無理攻擊,此事也在前段時間被陳冠希和吳彥祖兩位愛國猛男給怒懟了回去,并贏得了全國人民的歡呼的贊譽呢---

當然,贊譽歸贊譽,我相信僅憑兩位娛樂明星的號召也不可能扭轉白人底層的趨勢,而前文說到的新京報對“白人至上”運動越演越烈的報道就是一大證明。
這是美國社會走向撕裂的另一歷史階段,我不知道未來究竟會導向何方,但作為一名中國影迷,在了解上述事情之后,我似乎也有點兒“看得起”迪士尼了。
03.你是想多看黑人?還是被白人打壓?
迪士尼是一家資本公司,而他們的首要義務就是想方設法去賺取最大的利潤回報。說白了,掘金才是他們的能力,而所謂的改變世界根本就不是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
所以長久以來迪士尼的影視作品只能夠作為社會輿論的“度量尺”,它能夠彰顯如今的社會話語權究竟落到了何方手里,但絕對不可能通過幾部電影就將輿論從一極扭轉到另一極當中---

了解了上述內容我們再回看迪士尼的黑人選角行為,此刻我想問的是你們究竟愿意多看幾部穿插了黑人或者直接用黑人做主角的電影,只是承受著視覺上的“黑化”?
還是說更情愿看到電影回歸過去的美好,但現實卻被所謂的白人右翼勢力以咄咄逼人的姿態(tài)打壓呢?
這只是一道小學生算術題,我相信各位也應該能夠做出理性判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