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辭典·外國哲學史部分》2.3.36 畢希納
【本文轉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僅供學習參考】
36、畢希納(公元1824—1899年)
? 德國資產(chǎn)階級生理學家和庸俗唯物主義者。
? 畢希納承認世界的物質性,但卻把思維和物質混為一談,認為思維也是某種物質的、實體的東西。他和福格特、摩萊肖特唱一個調子,也荒謬地認為,大腦分泌思想正如肝臟分泌膽汁一樣。他把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科學與自然存在物等同起來,認為科學既不是唯心主義的,也不是唯物主義的,而是“自然的”。他反對思辨哲學,但由于不懂辯證法,把德國古典哲學視為“精神騙術”而加以簡單的否定。恩格斯稱畢希納之流是“把唯物主義庸俗化的小販們”[1],恩格斯還指出:“畢希納只是作為獨斷論者來認識哲學的,而且他甚至是屬于德國啟蒙運動中最平庸的渣滓的獨斷論者”。[2]
? 畢希納和費爾巴哈一樣,“下半截是唯物主義者,上半截是唯心主義者”[3],即自然觀是唯物主義的,歷史觀是唯心主義的。不過,整個說來,他和費爾巴哈有本質差別的。庸俗唯物主義者畢希納之流雖想追隨費爾巴哈,可是他們和費爾巴哈比較起來,不過“是一些侏儒和可憐的庸才”。[4]
? 畢希納抽掉社會科學的階級內容,把自然生存斗爭的學說搬到社會學中來。他認為資本主義的競爭猶如自然界的生存斗爭,資本主義制度是“天生”的制度,妄圖用社會達爾文主義代替科學社會主義。他還宣傳反動的優(yōu)生學,胡說黑人比起歐洲人來像兒童一樣,而歐洲各民族的“高等階層”比起勞動階級要聰明。這顯然是為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作辯護的。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對畢希納哲學都作過多次的揭露和批判。
? 主要著作有《力量和物質》。
注: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225頁。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542頁。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237頁。
[4] 《列寧選集》第二卷3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