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公布第二季度營收,單車利潤4.26萬,降價空間足夠
究竟誰在拉低汽車售價?如果說國產(chǎn)汽車的崛起,開始倒逼合資品牌汽車降價,那么特斯拉的一降再降,也對國產(chǎn)新能源汽車價格造成不小的沖擊。不過打價格戰(zhàn)是需要講技巧講實力的,否則容易弄巧成拙,賠了利潤還會傷到根本,比如某某豪華汽車品牌。

不過在新能源車行業(yè),這個問題并不會太顯著,一方面是包括特斯拉、比亞迪在內(nèi)的車企,在品牌建設(shè)上依舊處于成長期,即便品牌價值很高,但品牌認可維度依舊不如那些老牌車企,購買新能源車多少有些退而求其次和嘗鮮心理;另一方面,新能源車的制造成本要比同價位燃油車低,部分車企賺不到錢的原因無外乎銷量低、導(dǎo)致單車綜合成本高居不下。

但特斯拉顯然不存在銷量和成本問題,從第二季度的財報數(shù)據(jù)來看,特斯拉全球交付了46.6萬輛,同比增長83%,營收入為24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85.13億元,同比增長47%,實現(xiàn)凈收入約2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3.57億人民幣,單車平均利潤約為人民幣4.26萬元。

相比營收入和凈利潤,特斯拉在第二季度的研發(fā)費用為9.4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15億元,同比增長41%,約占營收入的3.79%,占比顯然沒有外界傳言的那么夸張。即便在第三、第四季度的銷售數(shù)據(jù)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特斯拉今年的凈利潤也是非常驚人,甚至超過很多老牌國際大廠。

這也就意味著,在終端市場的銷售過程中,特斯拉還有很大的降價空間,雖然企業(yè)以盈利為核心目標(biāo),但上文我們提到過,降價是可以講究技巧的,比如在市場競爭的某個關(guān)鍵節(jié)點,特斯拉完全可以憑借利潤優(yōu)勢進行降價,將競爭對手打個措手不及,縱觀所有新能源車品牌,能夠抗住特斯拉降價手段的車企鳳毛麟角。

打個比方,以特斯拉目前的盈利能力,如果敢于放棄第三、第四季度的凈利潤,只保持收支平衡,就足夠讓不少新能源品牌遭遇滅頂之災(zāi),比如處于微盈利或虧損狀態(tài)、單車均價25萬以上的私營新能源車企。不過特斯拉這么做得可能性很小,因為任何一個行業(yè)既要保持競爭,也有必要維護市場環(huán)境和平,過于激進和野蠻的手段就是一把雙刃劍。
特斯拉公布第二季度營收,單車利潤4.26萬,降價空間足夠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