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洞賓“飛劍斬黃龍”的真意
在山里,呂洞賓遇到葛洪一脈的弟子火龍真人,號稱“小祝融”的鄭思遠,當(dāng)世百姓都稱他為神醫(yī)。火龍真人見呂洞賓骨相清靈,游心世外,就傳給他內(nèi)丹煉己的口訣,并秘授他“天遁劍法”。 這個“天遁劍法”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劍法”“劍術(shù)”,不是武術(shù),而是道術(shù),是內(nèi)丹修煉中的“意念劍”,用于修煉當(dāng)中斬定境中的邪魔幻象的,詩曰: “萬里誅妖電光繞, 白龍一片空中矯。 昔持此劍斬邪魔, 今贈君家斷煩惱?!? 呂洞賓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自稱“一斷無明貪嗔,二斷無明愛欲,三斷無明煩惱”,這就是呂洞賓“飛劍斬黃龍”的來歷。 先說,天遁劍法,實際講的是“意念劍”,并非實有。修煉當(dāng)中,打坐入定,這時候很多幻境就會出來了,自己記憶深處的那些“痛點、陰暗處”就會顯現(xiàn),不知名的邪魔幻象,自己性格或者思想的缺點劣根都會呈現(xiàn)出來,這時候如果不能克服它們,很容易“走火入魔”,不光修煉不能精進,甚至還會變成“神經(jīng)病”“失心瘋”,以致身死道消。 火龍真人的“天遁劍法”,'天’表示是最高級的意思,'遁’表示無形的意思。就是修煉氣功時,意念內(nèi)注把真炁壓縮凝聚成“寶劍”形狀,如此才能在定境中斷貪嗔癡,斬妖魔邪魔,破幻境幻象。 那么,這些貪嗔癡的心智弱點、邪魔妖魔、幻境幻象都是從哪里出現(xiàn)的,從“心”里,心在胸腔內(nèi),胸部是“黃庭”中丹田所在,龍是青龍,五行屬木,在肝藏魂,常人肝中“魂”不清醒,被后天心識牽絆襲擾和蒙蔽,妄念叢生,心意亂動,猶如常作壞事的“惡龍”,呂洞賓“飛劍斬黃龍”的真意就是刻苦修煉火龍真人的內(nèi)丹功法,達到意念內(nèi)聚真氣的境界,在入定當(dāng)中斬斷后天心識的一切無明煩惱和幻象邪魔。這也是道家修煉必經(jīng)的一步,斷除后天欲望妄心,心死則神活,從后天返回清凈明慧的先天。 因此,我們常說呂洞賓是“劍仙”,會劍術(shù),就連壁畫神像上,呂洞賓也是身被寶劍,這就完全弄錯了,呂洞賓或許早年練過劍法,畢竟唐朝時期的人能文能武,劍又是“君子劍”,文人墨客日常練劍作為消遣也是常有的事,就連大詩人李白也破會劍術(shù)。只是,呂洞賓“飛劍斬黃龍”,精通天遁劍法,這些都與現(xiàn)實中的兵器——劍毫無關(guān)系,呂洞賓也不是隨身背著劍闖蕩游玩的。 火龍真人與呂洞賓臨別時囑咐他:“子可居此山,以完玉煉,他日聞鐘聲響處,乃得聞金煉之訣?!彼烊ァ? 火龍真人讓他在廬山好好修煉一段時間,并預(yù)言他以后會遇到鐘離權(quán),到時候才能得到金仙修煉的口訣。
黃粱一夢,得悟真道 如果說呂洞賓遇到火龍真人,學(xué)到的只是修煉身心的功法,屬于小道,那么他遇到鐘離權(quán)點化,明白的就是世間萬象,無非過眼煙云的大道。 公元860年,呂洞賓十三歲,這時候他已經(jīng)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了,雖然心向逍遙,游心世外,也已經(jīng)一只腳踏入道門,只是凡心未泯,心中仍有一絲科舉功名之心,向往榮華富貴。 這一年,呂洞賓懷著家人的祈盼去長安參見科舉考試,來到一家酒館,回想過往,不禁嘆息:“什么時候能高中好讓家人安慰,什么時候能夠得到好讓我心安慰?”旁邊一個老道士,聽見了大笑說:“你有出世的志向?” 呂洞賓轉(zhuǎn)頭看這個老道,白袍子,長胡子,眼睛炯炯有神,拿著拐杖,揣著大葫蘆,仙風(fēng)道骨。只見這個老道在墻壁上揮筆寫下一首絕句: “坐臥常攜酒一壺, 不教雙眼識皇都。 乾坤許大無名姓, 疏散人間一丈夫。” 呂洞賓大驚,于是作禮問道翁姓氏,道翁說:“復(fù)姓鐘離,名權(quán),字云房?!眳味促e與鐘離權(quán)交談投緣,鐘離權(quán)也看出呂洞賓是可點化之材。當(dāng)晚他們一同留宿酒館,呂洞賓因為困倦抱著書本就睡著了,鐘離權(quán)在旁邊做小米粥,呂洞賓夢到自己中舉,進士及第,然后在官場中起起伏伏,享盡榮華富貴,可最終還是因為權(quán)勢熏炙,被抄沒家產(chǎn),妻離子散,獨自流落荒野,浩然長嘆,一下子就夢醒了。 哪知道,這一覺醒來才發(fā)現(xiàn)是個夢,鐘離權(quán)在旁邊煮粥,小米還沒熬熟,可夢中已經(jīng)五十年過去了,回想剛才的夢境歷歷在目,好不真實。 鐘離權(quán)笑著說:“你在夢中五十年,憔悴奔波,一晃而過,得不足喜,喪何足悲,最后覺醒,要知道這人生在世也是一個大夢啊” 呂洞賓當(dāng)下感悟,了知功名都是幻境,于是誠心拜鐘離權(quán)為師,自此呂洞賓真正拋棄科舉功名,走上修煉大道的道路。 根據(jù)道書記載,鐘離權(quán)以黃粱夢點化呂洞賓后,為了確定呂洞賓的確為可堪造就之材,以“十試”來考察呂洞賓向道之心是否堅固,十試過后,盡授內(nèi)丹妙訣。 這“十試”就是不事先告知的情況下,真實情景考驗呂洞賓。這個應(yīng)該是后世的杜撰了,大體是考驗呂洞賓戰(zhàn)勝恐懼、不嗔怒、得失心、怕死心、美色誘惑、喪失親人、金錢誘惑等等。 之后,呂洞賓潛心修道,最終得道,道號純陽子,后世尊稱“純陽祖師”。而道家內(nèi)丹術(shù)得到鐘呂的大力倡導(dǎo)之后,在道教中成為最重要的修煉方法。宋元以來的道教諸派,無一不以內(nèi)丹修煉為旨歸??梢哉f,從呂洞賓開始,道家丹道修煉,從外丹轉(zhuǎn)入內(nèi)丹,扭轉(zhuǎn)了春秋戰(zhàn)國之后近千年的外丹燒煉邪路,接續(xù)傳承了失傳的道家內(nèi)煉法脈。 因此,鐘呂傳道在道教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陽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張紫陽真人)、東派(陸潛虛)、西派(李涵虛),還有隱于民間的道門教外別傳,皆自謂源于呂祖。呂洞賓不愧為道教中的大宗師。 呂洞賓得道后,心懷慈悲,廣度眾生,游行四方,多做善事,懲惡揚善。他為百姓解除疾病,從不要任何報酬。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正因為呂祖接地氣,多做好事,民間也流傳很多關(guān)于他的故事,比如“狗咬呂洞賓”“黃粱一夢”“黃鶴樓飛升”“飛劍斬黃龍”“呂洞賓戲白牡丹”“呂洞賓戲觀音”...... 在飛升之后,家鄉(xiāng)百姓為他修建了“呂公祠”,以示紀(jì)念。到了金代,因呂洞賓信奉道教,于是將“祠”改成了“觀”。
呂洞賓的濟世度人事跡,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度人為仙(在道教看來,度人為仙是從根本上使凡人擺脫災(zāi)難的善舉,是最根本的救世之道。故呂洞賓所撰詩詞,以勸人修道居多); (二)救治疾??; (三)扶助貧困; (四)懲戒惡人; (五)倡導(dǎo)人倫,施行教化。 后人有言:佛菩薩中之觀音,神仙中之純陽。 弟子 呂洞賓最重要的弟子是劉海蟾。劉海蟾, 燕山( 今北京市西南) 人, 中過進士,當(dāng)過大官。后來受正陽子鐘離權(quán)點化,隨純陽子呂洞賓學(xué)道。劉海蟾傳授的徒弟主要有兩個, 一為張伯端, 一為董守志。張伯端就是紫陽真人張紫陽。 朋友 陳摶,就是那個傳下太極圖的陳摶老祖,也是跟趙匡胤下棋贏了華山的那位睡仙。他跟呂洞賓是好朋友。陳摶去世后(享年118歲),呂洞賓去吊唁,留詩一首,那時呂祖已經(jīng)191歲了。 總結(jié),呂洞賓的成就主要有以下三點: 1,內(nèi)丹修煉集大成者; 呂祖的內(nèi)丹法脈直接影響了后世的全真教,并留有著作《呂祖全書》,《呂祖詩集》(李涵虛輯),《百字碑》,《純陽劍法》。 2,積德行善,廣施功德; 這個上面已經(jīng)詳述了,成仙也并非獨善其身,一了百了,還應(yīng)心懷天下蒼生,救度世人。 3,融合佛道,性命雙修 呂祖倡導(dǎo)性命雙修,“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一個性,一個命就已經(jīng)代表了佛道兩家的修煉主旨,并且暗含了佛家、道家應(yīng)該融合共同修煉的深意,佛家重精神心性,道家重身心物質(zhì),只有性命雙修,精神與物質(zhì)并重,不可偏廢才是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