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判斷」解題思路:「脈絡匯總」法

全文字數(shù)|3.3千
閱讀時間|11分鐘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1.「常識判斷」題型特點
2.「常識判斷」題型類別
3.「常識判斷」備考思路
4.常識判斷解題思路:「脈絡匯總」法
「常識判斷」的題目和義務教育階段學習的知識及日常積累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一、「常識判斷」題型特點
「常識判斷」是公考中涉及范圍最廣、解題速度最快的題型。
該板塊天文地理、自然科學、法律金融、生活常識等無所不包,且解題時不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概括段落、邏輯推理、數(shù)值計算等復雜過程,只需選出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即可。
因此,關于常識判斷的復習有2個流傳很廣的誤區(qū):
(1)常識判斷考的內容太廣泛,考察程度也不深,復習了效果也不好,因此沒必要系統(tǒng)性復習——重點復習其他板塊,對于常識判斷只需要考前突擊一下,對知識點留下印象就行。
(2)常識判斷考的內容太廣泛,考察程度也不深,只要記住考點就能得分,因此必須盡可能死記硬背更多的知識點——只要看1000頁的復習資料,刷10000道題,把所有的考點通通都復習到了,就能得高分。
這兩種方法都不太恰當。常識判斷的確無所不包,也確實看似沒有復雜的解題思路,但此類題型注重考查的是考生的知識面,和理解、掌握知識的能力,下面將詳細進行分析。

二、「常識判斷」題型類別
「常識判斷」共有3類題型:
1.初中綜合知識及課外常識(簡稱「初中綜合」)
主要考察初中的語文和副科(理化生史地政)教材知識和生活常識(例如做菜著火了怎么辦,草木灰肥料如何使用等),其中歷史和地理所占比例相對高一些。此類題有兩個特點:
(1)不會考察太難、太偏的知識點
以「唐朝歷史」為例,公考可能會考察玄武門之變、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但不會考察神龍政變、元和中興和唐高宗滅高句麗之戰(zhàn),因為后三者「不是初中歷史學習的重點」。
(2)綜合性很強、經常需要使用聯(lián)想、推理等解題技巧
近年來的此類題目往往綜合多學科的考點,有時候會出一些絕大部分考生完全不知道的知識點,但通過聯(lián)想和推理,可以得出該知識點對應的選項,這種趨勢值得關注。
2.法律和金融知識(簡稱「法律金融」)
法律和金融的知識對考生來說都有些陌生,又不是完全不知道。同時兩者都偏愛考察專業(yè)名詞,因此歸將其為一類。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此類題型越來越不按常理出牌,像《物權法》和「金融機構可以從事的金融業(yè)務」這種略偏的考點都出現(xiàn)在了2018年國考中,對考生的推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法律類題目的考點主要分為3類:
(1)《憲法》
(2)三個《訴訟法》(刑事、民事、行政)
(3)其他類,如《未成年人保護法》、《婚姻法》(家庭生活類);《合同法》、《勞動法》(工作類);《選舉法》、《集會游行示威法》(政治類)。近年來像國際法、《物權法》也進入了公考的考察范圍。
金融類題目一般每年只考察1-2道,打開手機,搜索「金融與經濟專業(yè)名詞」,歷年來所有公考的所有考點都在這個搜索范圍中。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經濟學的名詞非常注重「名正言順」,一般通過詞語就能大致推斷具體概念。
3.時事政治、熱點新聞類(簡稱「時政熱點」)
主要考察近年來的熱門時政新聞,尤其是與黨、國家、軍隊、科技進步、民生政策有關的。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國考出現(xiàn)了「2015年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的內容,也就是說關于黨政軍方面的重要事件,考察時間可能會更加久遠一些。

三、「常識判斷」備考思路
(1)多看一下初中的教材?,F(xiàn)在智能手機非常普及,大家可以下載帶有初中知識點的App,重新做一回「中考生」,鞏固一下自己的常識。切記,一定要徹底掌握住知識點,不要掃一眼就過去了。
(2)備考的時候,心態(tài)一定要好,順其自然。初中知識綜合及課外常識類的復習和其他板塊不一樣,大部分屬于「重回中學時代」的復習??忌稍趥淇计渌鍓K勞累的時候抱著放松的心態(tài)溫習一下曾經熟悉的知識,不要追求太偏門的知識點。
(3)法律類知識點的復習一直是考生最頭痛的問題,在此建議大家好好讀一下憲法的目錄、序言、總綱和其他各個法律的目錄、總則,以及各個法律的前面幾章,領會一下法律的精髓,理解法律的本質,從而「預讀」法律的考點,例如復習《行政訴訟法》時,可以通過「行政」的定義了解到該法律的考點包括「民告官」「官應怎樣合法應對民告」「行政復議」「行政處罰」等內容。
(4)時政要聞難度不高,而且此類題一般能在20秒鐘內確定自己是否會做,即使遇到很難的題,大家一般都會快速選一個正確可能性較高的,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大家可以在平時多看《人民日報》和新聞聯(lián)播,每日堅持瀏覽時政熱點。大家不必非要記得多么清晰,只要有個大致的印象,對于公考就足夠了。注意切勿死記硬背,否則很容易勞而無功。尤其要重視近年來國家的重點會議(一般是XX大,XX屆XX次會議),仔細閱讀會議公告原文,琢磨可能的考點。

四、常識判斷解題思路:「脈絡匯總」法
「脈絡匯總」法:解題時,要邊讀題邊快速收集題干和選項中自己了解的知識點,并結合其他自己已知、和題目有關的記憶,綜合分析,解出正確答案。整個解題的過程需要多次運用聯(lián)想、歸納和推理的方法,就像將一條條分散的脈絡匯總一樣。
各位小伙伴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初中綜合」「法律金融」還是「時政要聞」,所有題目都不會往偏、怪里面出。分析歷年公考可發(fā)現(xiàn),很多正確率較低的「常識判斷」難題的考查點并不是多么冷門,而是對聯(lián)想、歸納和推理的要求很高。有的考生達不到這種要求,在遇到沒有復習到的考點時就有種不自信感,甚至會直接蒙一個了事,這種思路是不正確的。
接下來以真題為例進行分析。
【2018國考省級卷13題】要求從詩句中推測對應的季節(jié)段,其中D選項為「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該詩句比較冷門,且乍一看似乎沒有明確季節(jié)特征的詞。但本句中有「屠蘇」和「桃符」兩個事物,有一首描述新年的詩非常著名,同樣提到了「屠蘇」與「桃符」: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從「爆竹」可確定D選項描述的是春節(jié)的習俗,即該詩對應季節(jié)為冬至和春分之間。確定本選項的關鍵就是聯(lián)想到王安石的詩,畢竟現(xiàn)代人不喝屠蘇酒也不貼桃符(改貼春聯(lián)),不太容易直接認出這是古代新年的習俗。

【2018國考省級卷第7題】考察了「兩國之間如何解決領土沖突」,其中B選項是這么說的:「甲乙兩國可以約定將爭端交付仲裁機構處理,但仲裁裁決不具有法律制裁性質」
相當多的考生看到B選項后,立即聯(lián)系到了2016年菲律賓的「南海仲裁案」鬧劇,并在潛意識里認為這種仲裁不具有法律制裁性質,但彼「仲裁」非此「仲裁」。當年的所謂「南海仲裁案」,我國政府根本就沒有派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去參與,連維持仲裁機構的費用都全是由菲律賓自掏腰包,所以才叫「鬧劇」。
而B選項和「南海仲裁案」最本質的不同,是「約定將爭端交付仲裁機構……」,也就是說雙方約好了,讓仲裁庭給一個說法。也就是說,該裁決做出之前的合法性已經為雙方所共同認可,由此作出的裁決當然具有法律制裁性質。
該選項出的非常巧妙,很多考生在看到「領土」、「仲裁」、「不具有法律制裁性質」后,聯(lián)想起菲律賓的那場鬧劇,潛意識里就認為B的表述是正確的,卻沒有注意到B選項和「鬧劇」的本質性區(qū)別,這就是對知識點「一知半解」和「理解」的差距。備考時一定要徹底認清楚所要復習的知識點,不能留個模糊的印象就過去了,否則很可能是浪費時間。

【2018國考地市級卷14題/省級卷第8題】考察了「金融機構從事的金融業(yè)務范圍」,其中B選項為「人壽保險公司--醫(yī)療責任保險業(yè)務」。
該選項迷惑項較強,主要因為「人壽」和「醫(yī)療」看似有一定關系。但分析可發(fā)現(xiàn),「人壽保險」中的「人壽」是指「投保者的人身健康、壽命(養(yǎng)老)」,而「醫(yī)療責任保險」中的「醫(yī)療責任」指的是「醫(yī)療機構的責任」,即「投保醫(yī)療機構和醫(yī)務人員對醫(yī)療責任的保險」兩者不是一回事。顯然,「人身健康、壽命(養(yǎng)老)」是不包括「醫(yī)療結構的醫(yī)療責任」的,因此B選項錯誤。如果望文生義的話,就可能誤選B。
該題C選項為「小額貸款公司-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存款業(yè)務」。
這又是考察考生是否「一知半解」的干擾項?!感☆~貸款公司」顧名思義,是從事小額貸款業(yè)務的金融機構,公司名稱顯然與「吸納城鄉(xiāng)居民存款」無關,因此C可輕松排除。但需要注意的是,現(xiàn)實中存在不少「吸納民間集資」的所謂「小額貸款公司」,這種公司本身就涉嫌違法。
如果考生想到了這種現(xiàn)實情況,卻又一知半解的話,很可能會誤選C。

【2017年國考地市級卷第1題/省級卷第1題】深入考察了「初中政治常識」,其中D選項是這么說的:「一切組織和個人都負有實施憲法和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這句話對應考點是《憲法》序言最后一條:「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yè)事業(yè)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表述正確。
「一切組織和個人都負有職責」的描述看上去非常嚴肅、鄭重,實際上正是世界各國憲法通用的措辭。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如果有組織和個人不需要實施或保證實施憲法,那么這個人或組織是誰?為什么有這種權利?通過反推即可確定根本不可能有這種個人或組織。
事實上作為中國公民只要遵紀守法,客觀上就「實施并保證實施」了《憲法》。對《憲法》的性質有著充分的了解后,就不會在該選項上猶豫。
可以看出,在備考「常識判斷」板塊時,對于各個知識點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把之前學到的知識深入了解,融會貫通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