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抗日名將孫立人,為何受老蔣猜忌,被軟禁33年之久
蔣介石在用人之道上有自己一套獨特的標準,對于親信的身邊人,哪怕是無能之輩,也將其提拔至重要崗位,比如曾因消極抗戰(zhàn)、盤剝民眾而被駐地河南老百姓稱為“四害”之一的湯恩伯(另三害是水災、旱災、蝗災),后來竟然坐上了寧滬杭警備總司令的要職;而指揮八十萬“國軍精銳”參加淮海戰(zhàn)役的“徐州剿總”司令長官,竟然是被同僚稱為“蠢豬”的劉峙,可謂是將任人唯親發(fā)揮到了極致。
相反,對于那些非嫡系出身的將領,則受盡了老蔣的猜忌、提防、邊緣化,甚至還有迫害。而本文將要提到的孫立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上圖_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十八師 師長:孫立人
從清華學霸到抗日名將,卻不受信任最終含冤被禁
清華出身的孫立人(期間還曾入選當時的國家男籃并擔任主力后衛(wèi)),后來投筆從戎,又考入了美國著名的維吉尼亞軍校(又被稱為“南方西點”)。回國后,孫立人被四大家族之一,時任財政部部長的宋子文器重提拔,后來更是讓其負責指揮財政部系統(tǒng)的稅警總團(雖然從名義上說屬于稅務警察,但從人員素質、裝備上都要超過一般的國民黨中央軍)。
抗戰(zhàn)爆發(fā)后,孫立人在淞滬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等屢立戰(zhàn)功。1942年,國民政府組織遠征軍入緬甸作戰(zhàn),先后出任38師師長和新1軍軍長的孫立人更是大顯神威,多次痛殲日軍,不僅成為抗戰(zhàn)中國民黨軍隊軍級單位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更被美國、英國等同盟國軍界稱為“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

上圖_ 武漢會戰(zhàn)
盡管戰(zhàn)功卓著,孫立人在國民黨軍隊的“仕途”卻一直不順,解放戰(zhàn)爭爆發(fā)后,孫立人被派往東北與我解放軍作戰(zhàn)。1947年,孫立人先被任命為東北保安副司令,后出任陸軍副總司令,負責新兵訓練,而他一手調教出的新一軍也改由“黃埔系”的潘裕昆指揮,對孫立人來說,可謂是“明升暗降”。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后,孫立人雖然一度出任了陸軍總司令,但僅僅數(shù)年之后的1955年,就以所謂的“縱容叛亂,密謀犯上”等莫須有的罪名,被老蔣拘捕軟禁,并長達33年之久。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孫立人落得如此下場呢?

上圖_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孫立人并非嫡系將領,無法進入老蔣的小圈子,也無法獲得真正的信任
國民黨內部的派系林立早就由來已久,即使是老蔣的中央軍嫡系將領們又分為畢業(yè)于保定陸軍學校的“保定系”(如顧祝同、劉峙、周至柔等),畢業(yè)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陸士系”(如何應欽、湯恩伯等,老蔣自己也曾就讀于該校),以及人數(shù)最多,堪稱中流砥柱的“黃埔系”(如胡宗南、杜聿明、張靈甫、戴笠等),這些派系既有合作也有斗爭,且圈子意識濃厚,排外思想極強。
相比之下,畢業(yè)于美國軍校的孫立人顯得格格不入,既與他們沒有共同語言,更是無法融入各個圈子,堪稱是國民黨軍隊內部的“局外人”,備受排擠。這樣的身份,對于任人唯親的老蔣來說,根本就不會給予其真正的信任和重用。
孫立人不僅和中央軍派系沾不上邊,而對于粵系、桂系等這些地方派系來說,他也是個陌生人,因此,他也無法依托地方派系為仰仗,更無法像雜牌軍將領們可以“抱團取暖”。

上圖_ 宋子文(1894年12月4日-1971年4月26日),民國時期的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海南文昌人
孫立人的“老領導”宋子文與老蔣也存在不少矛盾,這也影響了老蔣對其的態(tài)度
作為孫立人的伯樂,老領導的宋子文,雖然是老蔣的大舅子,又是“四大家族”之一,但由于出身經歷、政治觀點、三觀為人等與老蔣截然不同,再加上兩人存在利益沖突,使得兩人矛盾不斷,動輒大動肝火,老蔣甚至數(shù)次對這位親戚動過手(1949年宋子文去美國與老蔣道別時還對老蔣說“你打了我?guī)状?,我也記得”)?/p>
而宋子文本人也是野心勃勃,不甘心只是掌握“錢袋子”,其組建稅警總隊,發(fā)掘提拔孫立人,染指軍界的野心也是暴露無遺。對此老蔣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對于宋子文一手栽培的孫立人,老蔣自然也是防范有余,信任不足了。

上圖_ 蔣介石與戴笠
孫立人的“美國背景”讓老蔣深為忌憚和防范
老蔣對美國的感情是相當復雜的,一方面,其從初出茅廬直到敗退臺灣,背后的都是美國人一手扶持。但另一方面,老蔣在充分受到老美庇護的同時,卻不允許其部下染指分享美國這個“幕后大老板”,可謂是想當“雙標”。
其寵臣戴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戴老板”職業(yè)生涯后期,老蔣對其也從寵信有加變成不斷提防削權(戴笠最后空難喪生至今仍是一個謎團)。除了戴笠的勢力已經對老蔣構成威脅外,一個重要因素就在于戴笠借抗戰(zhàn)時機和美國方面走得很近,甚至想借助尋求美國人的支持出任海軍總司令一職。這當然是老蔣所不能容忍的。
而作為美國軍校畢業(yè),又極為受到美國人賞識的孫立人,老蔣也是很為忌憚。雖然敗退臺灣后,他在美國人的建議下不得不違心任命其為陸軍總司令,但也深怕孫立人和當年的戴笠一樣,出現(xiàn)“挾洋自重”的局面。因此,數(shù)年之后就將其變成了階下囚。與其說是老蔣不愿意受美國人擺布,還不如說是老蔣不愿意部將和自己分享老美這個“大保護傘”,唯恐對自己的地位產生威脅。

上圖_ 蔣介石在金門海邊與蛙人合影
孫立人桀驁不馴的性格也讓老蔣等人心有不悅
比起曲意逢迎、唯唯諾諾的黃埔系將領來,孫立人將軍則是直來直去、桀驁不馴,性格直爽,即使是對老蔣父子也并不溜須拍馬。比如老蔣敗退臺灣后,一向有日本情結的他去島國聘請了一幫子原日軍軍官來當顧問訓練軍隊,孫立人對此相當鄙夷,直言不諱的罵道“老蔣搞白團(日本顧問團的代號),太傷中國人的民族感情和自尊,就是要反攻,也不能認敵為友,用這些罪犯來訓練我們的軍官吧”。而蔣經國在一次聚餐中說了冷笑話,其他將領們都附和著大笑,只有孫立人正襟危坐,絲毫不給面子,也讓蔣經國一時下不了臺,可見其對這位接班人的態(tài)度。
而對于參謀總長周至柔,由于孫立人鄙夷其貪污腐化的生活方式,為了避免向其敬禮,經常在參加軍事會議中遲到。綜上可以看出,孫立人的人格是相當獨立的,無論是蔣氏父子還是軍方大佬都絕不盲從,這也引起了老蔣等人的極端不滿。

上圖_ 孫立人將軍全家福
軟禁后的孫立人生活極其潦倒,甚至被迫需要自己種植花卉水果,讓家屬擺攤販來維持生計(其種植的玫瑰花被臺灣民眾稱為“將軍玫瑰”,很是暢銷)。一個曾經的抗日名將,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淪落如此,讓人唏噓不已。而除了孫立人,地方派系出身白崇禧、薛岳等曾經風云一時的名將,在赴臺后也無一例外遭到了老蔣的整頓清算(薛岳曾被抄家,而白崇禧最后死亡疑點重重)。
老蔣在用人方面喜歡搞團團伙伙,信用小圈子,提拔身邊人,而對于有真才實學的非親信將領,卻一直提防戒備,甚至加以迫害。對此薛岳曾用“寧用奴才,不用人才”這樣的“金句”評論老蔣的用人,可謂是一針見血,正中要害。而這恰恰也成為了老蔣最終失敗的重要因素。
作者:楊上柳下?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孫立人大傳》,王豐著,現(xiàn)代出版社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chuàng)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