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華青玉談詩詞】三平調(diào)的優(yōu)缺點

慚愧慚愧,到現(xiàn)在來和大家談論這個事情,按道理來說我應該和大家說更加高層次的東西了對吧哈!我開始以為大家都不會有問題,但是我看很多人還是存在很大問題的。。。
今天主要給大家談三平調(diào),三仄尾因為也是允許的,古詩詞中也有存在,所以我就發(fā)表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就過了哈。
今天梗少玩一點了哈,說正經(jīng)的。

網(wǎng)上的文章大同小異,都逃不出“音韻”這個關鍵詞。
都是說三平調(diào)不好聽,舉的例子也都差不多: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沒錯,是音韻問題,大家都說,詩歌首先要朗朗上口,抑揚頓挫,這也是平仄存在的一個原因,而三平調(diào)則會使三個字讀起來和平抑,沒有起伏,無法達到抑揚頓挫的效果,舉一個極端的例子:
春光飛花歸幽居。
七個平聲字,七平調(diào),不管是《平水韻》還是《中華新韻》。
按拼音來看還都是第一聲的字,讀起來好聽嗎,一點都不朗朗上口。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讀起來那么低平,根本不起伏,聲情是不是就非常低沉?
大家似乎都在說三平調(diào)的壞處,怎么怎么不好,有怎么這么的后果......
你那辯證客觀的態(tài)度哪去了?
我告訴大家,好壞都是相對的,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就會有不同的認知(別拿其他錯誤的價值觀例子無腦抬杠)。
三平調(diào)難道只能一壞到底,就不能有點它自己的好處了嗎?
正是因為三平調(diào)的低平,所以它的聲情非常低沉掩抑,這不是可以用來表達凄涼悲傷的情感嗎?
沒錯,給大家看一個格律非常特殊的詞牌:
《壽樓春》
平平平平平(韻)
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平(韻)
平仄仄(句)平平平(韻)
仄仄平(豆)平平平平(韻)
仄仄仄平平(句)
平平仄仄(句)平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句)平平平(韻)
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平(韻)
平仄仄(句)平平平(韻)
仄仄平(豆)平平平平(韻)
仄平仄平平(句)平平仄平平仄平(韻)
是不是從沒見過這么奇葩的詩詞格律?明目張膽地讓你填三平調(diào)四平調(diào)甚至五平調(diào)。
可是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格律,使這首詞的聲情是極其的悲傷低沉,曲調(diào)極其掩抑凄涼,所以這個詞牌最適合用來干什么?
悼亡。
裁春衫尋芳。記金刀素手,同在晴窗。幾度因風殘絮,照花斜陽。誰念我,今無裳?自少年、消磨疏狂。但聽雨挑燈,攲床病酒,多夢睡時妝。
飛花去,良宵長。有絲闌舊曲,金譜新腔。最恨湘云人散,楚蘭魂傷。身是客、愁為鄉(xiāng)。算玉簫、猶逢韋郎。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蘋藻香?!巍な愤_祖《壽樓春》
史達祖的這首《壽樓春》,就是用來悼亡的。
還有,講到這個詞牌再強調(diào)一下,不要看詞牌填詞,要看曲調(diào)填詞,填詞前先去了解一下這個詞牌適合填哪種感情再下筆!
不要看到《壽樓春》,“壽”,哇!天助我也,勞資剛好就要去祝壽,以詞祝壽hihihi我真是太聰明啦!不懂的人還好,但是送給明白人我保證他會很高(sheng)興(qi),如果在大庭廣眾下你要展現(xiàn)才華,然后有一個人當眾和你抬杠,后果自己品。。。
所以,我們一定要辯證,客觀,全面,準確地來看待問題,不要聽風就是雨,傳統(tǒng)的東西該打破的還是應該打破的。大家都說三平調(diào)不好,然后就往死里認為三平調(diào)不好?萬物存在即為合理,任何一樣東西都有其存在的意義,縱然它可能有壞的影響,但是,世界上哪有壞透的東西??!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大家的認知自然就不一樣,就像我這篇專欄,也不是完全正確的,你大可以有自己的看法,選擇借鑒學習還是持自己不同的觀點都可以,但是不要無腦抬杠,瞎帶節(jié)奏!
對于三仄尾的話,詩詞格律中沒有硬性規(guī)定,還是允許的。
少讀詩書陋漢唐,莫年身世寄農(nóng)桑。
騎驢兩腳欲到地,愛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雖變改,醉來意氣尚軒昂。
太行王屋何由動,堪笑愚公不自量。——宋·陸游《自嘲》
首先先分析一下頷聯(lián)的格律?。?/span>
騎驢兩腳欲到地,愛酒一樽常在旁。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表面上看似乎違背“二四六分明”、“平仄相間”的規(guī)則,上聯(lián)二四六字平仄分別為“平,仄,仄”。但是,這是很典型的一個對句相救拗救法。
按道理,最標準的格律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陸游的這句詩上聯(lián)第六字應該寫平聲字,但是卻寫了一個仄聲字“到”,然而,看問題要全面,你看下聯(lián)的第五個字,標準應該是仄聲,雖然按道理來講可平可仄,但是由于上聯(lián)第六字用了仄聲字而不是平聲字,所以為了進行拗救,下聯(lián)第五字必須是平聲字,這是很典型的一個對句相救拗救法,而且陸游還很好心地把下聯(lián)第三字和下聯(lián)第五字拗救了一下,雖然不用拗救也沒關系,但是這種聯(lián)動拗救是非常巧妙的,也就是說下聯(lián)第五字,同時“救”了上聯(lián)第六字和下聯(lián)第三字的“拗”。
這個“騎驢兩腳欲到地”,從“犯孤平”上看已經(jīng)算是一個奇怪的句子了,你用五連仄,但是整句看來并不犯孤平,這是合并說,但是如果認為七言律詩是五言律詩在每句前加上兩個字的話就是切割說,“騎驢”尚且拋開不看,“兩腳遇到地”連平聲字都沒有,簡直不是“犯孤平”是“犯無平”?大錯特錯!但是觀點因人而異,我傾向于合并說,因為這種切割說犯孤平的例子還有很多。其他幾句的格律的都是情理之中,所以從格律分析來看的話,這是七言律詩沒錯。
這也是很典型的一個“三仄尾”,你看那個“兩腳欲到地”,標準五個仄聲字,五仄尾,更加奇怪。
但是我對于這種三仄尾的態(tài)度是不提倡,不反對,因為這么多陡促的字放一起讀起來還是有點怪異的對吧。
當然,我們的認知肯定有沖突,大家一定要獨立思考問題,不要被我節(jié)奏帶走了就認為我說的肯定是金科玉律,覺得完全正確了。

要辯證,客觀,全面,準確地看待問題。
(每天一個大道理)
最近在很多網(wǎng)站上看到很多詩詞博主寫這些關于詩詞格律與創(chuàng)作的文章,漏洞百出,下面還一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在那瘋狂打call,而那些小編也是,一知半解,一下就露怯了,我在評論區(qū)指出,很恭敬的那種,很少回復我,要么就是無腦杠精瞎杠。
我們不能再圈地自萌了,別的我不說,中國的藝術,唯有詩歌是遠遠超越國外的,你像小說戲劇,我們有湯顯祖,曹雪芹,但是國外有莎士比亞,只能說是能夠分庭抗禮。但是我就不信國外的詩人能夠比肩唐宋詞人甚至是近現(xiàn)當代詩詞學大家?。?!
這點文化自信還是要有的。
我之前從來都是開個2G,自嗨,現(xiàn)在好一點了,偶爾開個3G給大家分享一些詩詞的知識和經(jīng)驗,但是我覺得這樣下去中華詩詞絕對會被那些找事情的無腦杠精們,一知半解的節(jié)奏帶師們給敗得一塌糊涂?。。?/p>
有能力的,志同道合的,我希望大家能夠開個4G,甚至5G,把這門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積極引導,答疑解惑,鞏固文化,造福子孫?。?!
啊啊啊我終于是五級號啦!但是我莫dei硬幣了·-·
求求你們行行好,給人家一過硬幣吧(跪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