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沒看過原著的純劇黨,看完全劇后簡評第一案
第一案:8分,先說缺點,說教過多且相對欠缺說服力,過分煽情,配樂的使用略有點流于爛俗,仿佛制作者說:這里我們都加上bgm了,哭啊,快哭。再說優(yōu)點,角色塑很豐滿,有家庭矛盾的年輕男警,因為被職場性別歧視的自卑女警,過去案件留有遺憾的副手,還有重頭戲——兇手與男主,兇手的塑造是前三者塑造的遞進(jìn)與互文(本劇使用互文,而且大都使用的很巧妙),與年輕男警似的且更極端的家庭矛盾,繼而間接引發(fā)慘劇,與副手似的主觀武斷,繼而冤殺無辜,又是女警被歧視的推動人,真兇自身的問題可謂這一章的文眼。而男主則是解開案件的鑰匙。他通過解決三位配角的問題,從而獲得幫助與他們信賴,從而導(dǎo)出真兇,解開整個案件,另外,最后兇手殺錯人的歐亨利式的醍醐味相當(dāng)合我胃口。本劇男主的塑造非常出彩,本案中通過男主的強共情能力和記憶力邏輯判斷力來解決案件,又通過暗示共情能力來自于男主過去的不幸遭遇來鋪墊下文。
幾位杰出的演員用他們的演繹也給這些角色增色不少。特別是兇手,惟妙惟肖的演繹了一個失職的父親、丈夫和警察,一個痛失親人的可悲鰥獨復(fù)仇者,一個大男子主義且知法犯法選擇報復(fù)冤殺被害者還嫁禍男主的可恨又可悲的小丑。
案件上升的社會或者家庭問題不少,如職場性別歧視,職場男性與主婦女性家庭的家庭矛盾,主觀判斷與客觀真相的辯證,原生家庭(童年經(jīng)歷)對人的影響與塑造,甚至校園暴力,但是,就像劇情想表達(dá)的觀點那樣,借助男主之口,創(chuàng)作者想表達(dá)的觀點,也應(yīng)客觀辯證去看待。
標(biāo)簽:勿言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