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書單推薦|漢服及服飾史學入門書籍閱讀指南

2019-05-25 21:58 作者:漢服資訊  | 我要投稿

書單推薦|漢服及服飾史學入門書籍閱讀指南

圖文來自:漢服廣東漢粵?? 鏟史的?

特別聲明:本號除原創(chuàng)文章外,其余文章為原作者觀點,發(fā)布主要是為了方便大家互相交流。


注:普通同袍、網(wǎng)友通過閱讀文中書籍來了解漢服已經(jīng)足夠;但如果需要深入各方面對漢服進行研究,則還遠遠不夠,這方面資料日后整理分享。文中 藍色字體和書籍配圖為編輯所加。


書單:漢服相關書籍閱讀指南

作者:鏟史的

來源:漢服圖書館

配圖:嘉林

日期:2017年10月


隨著漢服曝光率的增高,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它的人越來越多,良莠不齊的網(wǎng)絡資料對漢服問題的解答能力愈顯局限,不少人開始將目光轉向與漢服相關的出版書籍,希望靜下心來更深入地理解這一被人遺忘良久的民族文化,但名目繁多的各類出版物實在讓人眼花繚亂,不知從何處下手。

因此我們對各地省級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進行初步統(tǒng)計后,將現(xiàn)有的漢服相關出版書籍分成“漢服、通史、專題、延伸”四大類。它們分別對應初識漢服、了解漢服、理解漢服和深入理解漢服四個認知階段,多有不足,僅供參考,希望能對大家的漢服相關書籍閱讀有所幫助。


一、“漢服”類·初識


即直接以“漢服”為主題的出版書籍。這里的“漢服”指的是現(xiàn)代漢服復興運動中的“漢族民族服飾”,書中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圍繞這一概念展開。


▲2008年版《漢服》封面


比如蔣玉秋等人的《漢服》,這是第一本直接以“漢服”為主題的出版書籍,作者是北京服裝學院的教師,以服飾文化研究為擅長,書中包羅了“漢服”的歷史、復興、制作及穿著禮儀等等各方面內容,盡管距離首次出版已過去近十年的時間,這本書在今天(2018年)依然是本比較不錯的入門讀物,有助于初識者對現(xiàn)代漢服概念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全面的認識。(不過書中有一些錯誤,應當注意——嘉林注)



▲楊娜主編《漢服歸來》封面




▲《漢服歸來》目錄




▲《漢服歸來》正文內容


再如漢服運動資深參與者“楊娜”編著的《漢服歸來》,去年(2016年)通過眾籌形式成功出版,是目前最新的一部“漢服”主題著作,作者同時也是《漢服運動大事記》的整理人“蘭芷芳兮”,書中內容似乎也延續(xù)了《漢服運動大事記》的路線,相比漢服本身,更側重于記錄漢服復興運動的發(fā)展過程,這與其作為社會學博士的學術背景或有一定關系。因此這本書其實更適合在經(jīng)對漢服本身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透過漢服的社會現(xiàn)狀進一步思考其矛盾根源,從中獲得關于漢服未來發(fā)展走向的啟發(fā)。


▲《當代漢服文化活動歷程與實踐》



▲第4屆西塘漢服文化周·方文山簽書會


另有西塘漢服文化周主編出版的《當代漢服文化活動歷程與實踐》,也可一讀,書中主要有兩個看點,一是2014年第二屆漢服文化周主持調查、搜集、統(tǒng)計的《漢服組織名錄》《2003-2014新聞報道》《2014年漢服運動發(fā)展狀況調查報告》等信息合集,一是經(jīng)過篩選收錄的《漢服簡考》《漢服運動:一場“新民”的運動》《淺談漢民族傳統(tǒng)服飾的概念》等經(jīng)典文章。與前面兩本書相比,這本書更像一本以漢服復興為主題的資料集,可以作為入門過程中更深層次的讀物,美中不足的是2014版中小錯誤非常多,2016年的新版應該有了很大改善,但閱讀過程中還是建議多加注意,尤其是統(tǒng)計的資料,參考為主,不可盡信。

該類目下可讀性相對較強的書籍主要就是這三本了,此外還有《醒獅國學》的某期漢服???、《紫禁城·打開古人的衣箱》等雜志及《青青子衿》《新古典美學》等漢服主題畫冊,因可讀性相對一般,這里不再贅述。


二、通史類·了解 ?


我不知道用什么詞來概括這類書才好,它們的數(shù)量十分龐大,書名一般也都是“中國服飾”“古代服飾”“中華服飾”之類的龐大概念,常常能從草葉獸皮一直講到旗袍馬褂或時裝,一翻開就是漫漫五千年、方圓千萬平方公里的著裝演變,只要是跟穿戴有關的,恨不得全都囊括進去,因此這里姑且借用歷史學中的“通史”一詞呼之。

這些書絕大多數(shù)內容都屬于“漢族民族服飾”的研究范疇,但絕大多數(shù)作者都不會在書中明確“漢族”屬性,往往是需要自己去辨別和區(qū)分的,所以它們即便再淺顯也并非“零基礎”讀物,如果沒有一定的初識過程做鋪墊,讀起來很容易把自己繞進去,不過一旦能堅持讀完三四本,你對漢服的了解一定會發(fā)生質的變化,能夠自己梳理出漢服歷史的大致脈絡,對其它同類書籍的撰寫套路也能掌握一二,從而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某個方向繼續(xù)深入探究。




▲不同版本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封面




▲2011年版周錫?!吨袊糯検贰?/p>



▲2018沈、王版《中國服飾史》:入門之入門書

以南京圖書館的館藏為例,如《一讀就懂的中國服飾簡史》《中國服飾五千年》《衣裳中國 中國歷代服飾賞析》《中國歷代服飾史》《中國古代服飾》《中國服飾》《中國古代服飾史》《中國服裝史研究》《中國服飾史話》《中國服飾藝術史》《中國服飾通史》等即屬此類。

三、專題類·理解



▲北京大學出版社《大明衣冠圖志》


如果把通史類的書比喻成食堂的大鍋飯,那么“專題類”書籍就好比“開小灶”,它們會針對某個主題展開,如某個時間段、某些人群的著裝,或服飾中的某些元素,有時候論述形式的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專題,眾所周知的《Q版大明衣冠圖志》就是典例,它既是一個斷代史專題,也可以說是一個關于“漢服復原”的專題。


這類書顯然是需要更扎實的知識儲備才能真正消化的,必要時還得對“通史類”書籍有所“復習”,“了解”在這一過程中會進一步升華為“理解”,也許過去的很多疑惑都能順勢解開,時不時冒出恍然大悟的感覺,也有可能腦海里涌出更多的問題,產生更強烈地好奇心,督促自己不斷深入下去。



▲臺灣出版的《中國古代衣冠辭典》


以南京圖書館的館藏為例,如分析一手資料的《中國歷代<輿服志>研究》、區(qū)分人群的《中國歷代帝王冕服研究》、區(qū)分朝代的《明朝首飾冠服》、服飾元素方面的《中國傳統(tǒng)服飾圖案與配色》、抽象內涵方面的《服飾與中國文化》以及工具書形式的《中國古代衣冠辭典》等等,均屬此類。

四、延伸類·深入理解

?

它們的主體內容并不是漢服,但和漢服有交集,或者能給漢服研究一些啟發(fā),比如清朝、民國、近現(xiàn)代、同胞少數(shù)民族、其他東亞國家的服飾研究,以及戲曲、影視等表演藝術里的服飾論述,乃至歐洲服飾的歷史探究。

這些書的視野會比前三類更開闊,而且大多都跟當下現(xiàn)狀的聯(lián)系十分緊密,如果說漢服是不曾真正消亡的,那么這三百多年它一定是在這些看起來不重要的地方隱藏下來的,比起通史類和專題類書籍中的各種文物信息,這里更有希望在蛛絲馬跡中發(fā)現(xiàn)關于漢族民族服飾的活態(tài)信息。

仍以南京圖書館的館藏為例,如《辮服風云·剪發(fā)易服與清季社會變革》《織機聲聲·川渝榮隆地區(qū)夏布工藝的歷史及傳承》《中國與東北亞服飾文化交流研究》《中國民族服飾變遷融合與創(chuàng)新研究》《中國京劇服飾》《漢衣冠(鄭成功傳電影文學劇本)》等等,看似與漢服關系甚遠,實則暗藏一脈之親。


電子書VS圖書館


現(xiàn)在網(wǎng)上有不少漢服相關書籍的電子書資源,雖然很便捷,但大多數(shù)人都只有下載的時候看了一眼,因為這些書畢竟不是小說,很難快速閱讀和消化,也不便于隨手記錄和回顧,所以還是建議大家有條件的話,能盡量充分利用當?shù)氐膱D書館資源,因為圖書館的書都是經(jīng)過了分類的,尋找一本書的同時往往能偶遇更多本同類書籍,甚至有一些新發(fā)現(xiàn),另外圖書館的氛圍也確實比其它地方更容易讓人進入閱讀狀態(tài),是消化干貨的一處勝地。


本文由《扒一扒 那些書名里有“漢服”的書》、《扒一扒 那些書名里沒有“漢服”的服飾書》整合而成。?

作者:鏟史的

出處:公眾號“漢服圖書館”

鏈接:

http://mp.weixin.qq.com/s/4QExRZOnjVBPYbQIQeOb2g

編輯:嘉林


復制鏈接購買《漢服歸來》——

京東: http://t.cn/RHerxvw

當當: http://t.cn/EaCMuwd



更多資訊信息,歡迎大家加入漢服資訊群:529624825,關注漢服資訊頭條號https://www.toutiao.com/c/user/102423477838/、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hanfuzx、抖音號:1739103214、B站號:398540086!也歡迎在下面的評論中寫下您的看法,謝謝!

特別聲明:本號除原創(chuàng)文章外,其余文章為原作者觀點,發(fā)布主要是為了方便大家互相交流。


書單推薦|漢服及服飾史學入門書籍閱讀指南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皋兰县| 灵寿县| 巫山县| 东宁县| 华阴市| 宜兴市| 珠海市| 浙江省| 芜湖市| 天镇县| 崇左市| 五河县| 尼玛县| 麟游县| 广汉市| 茌平县| 台中市| 桐柏县| 买车| 全椒县| 宿州市| 绥棱县| 文登市| 古田县| 塔河县| 广丰县| 河源市| 成武县| 山西省| 石泉县| 梅河口市| 资源县| 武宁县| 贵溪市| 德格县| 岑巩县| 龙门县| 垫江县| 门源| 保山市|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