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跳槽進國企并做到管理層的感受

大家好, 我是幽哥群友心隨,今天有幸借幽哥的平臺,分享我作為中年女性,對國企機遇的看法。
我的個人情況:我本人在上海一家區(qū)屬國企,先生在上海的一家央企(屬于事業(yè)編性質(zhì))。當年從外地來到上海,也是在學習了幽哥很多職場跳槽的經(jīng)驗分享,并在其親自指導下,通過offer綜合評分比選后,選定了這家企業(yè)入職。
入職至今差不多五年了,期間從部門主管升職為公司管理層。沒有背景,全憑能力和運氣升遷。從民企到國企,我對于不同體系的差別感觸頗深。
幽哥的老粉都知道,在幽哥多篇提到就業(yè)梯隊選擇的文章中,國企是其中評分較高的選項,比如文章《都是年薪15萬,國企外企民企,到底選哪個?》。
今天,我想從一名即將步入中年的女性視角談談對國企的認知,給渴望進入這個體系的群友們一些參考。
一、國企的穩(wěn)定性及薪資待遇
國企給人的印象就是穩(wěn)定、鐵飯碗。當年我在抉擇的時候,因為有太多選擇,非常糾結。
一方面國企給出的薪資確實沒有達到預期,有民營擬在上市,開出的薪資條件是遠高于這個國企(至少是50%以上);
另一方面,國企給出的崗位又是我這次轉(zhuǎn)型所期望的(雖然幽哥文章中一再說不要在意專業(yè)對口等,但自己這點確實做不到)。
此外家里老人一邊倒地傾向國企,認為初來乍到穩(wěn)定最重要。所以我最終選擇了國企。
那進入以后他的穩(wěn)定性和待遇到底如何呢?
第一,就穩(wěn)定性而言,相比民營企業(yè)確實穩(wěn)定得多,一般沒有犯原則性錯誤,即使工作能力一般,也不會主動辭退你,最差也會給你調(diào)崗。這個我見證過,這主要是因為國企員工背后理不清剪還亂的人際關系。
另外,很多人進來確實沒打算離開,因為開除、辭退等弄個仲裁、勞動訴訟,對國企這種愛面子的單位不好看。
如果你進去以后能想辦法跟公司簽上兩次合同,不管是變更還是其他事由盡快搞到無固定期限的合同(有可操作性),只要不是自己想走,那你就沒有后顧之憂了。
第二,就薪資待遇而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大家都知道國企待遇好,但是進來才知道國企的對人力成本支出是有很嚴格的管控的,定崗定薪定標都是死的,所謂三年升一級、五年升一檔這種仿照公務員事業(yè)體系確實存在。
國企比起民營企業(yè)還是比較死板,分配制度簡單,喜歡平均主義,但是好在即使效益不好,一般薪資都是往上走,基本不會往下降,即所謂的“熬薪資熬資歷”是存在的。
當年我試圖用倒逼法跟企業(yè)談薪資,進來后才知道這個崗位預算就是這么多,招聘的時候報價沒有隱藏,也沒有預留談判空間。
實際上入職以后卻我收獲了意外驚喜,這就是大家知道的國企福利這塊,而且這些一般在招聘環(huán)節(jié)是不方便告知的,只是籠統(tǒng)說一般福利大家有的你都有。
為此我私下還跟朋友(上海某國企上班)打聽,事實上確實是這樣,而且只多不少,一般大家確實也不對外明說(這個心思大家懂的)。
我的感受是家庭生活需求(糧油洗液紙巾等日常用品)基本都給你解決了,如果雙職工國企家庭,生活用品會越積越多,最后就是各種送人。
這些非貨幣性福利以及貨幣性福利(各種補貼、過節(jié)費等)將會彌補明面上的固定薪資缺失的那部分,而且會讓你幸福感爆棚。
至于五險一金都是全額繳納,只高不低,包括補充年金、補充公積金、商業(yè)保險等國家允許的都會給你。
上面這些結合我先生所在央企以及朋友的國企,基本差不多,我相信上海的國企應該還有很多比這個更好的。
一句話來說,就是能給你的都給你,對外工資不高,但員工幸福感高。
二、國企的優(yōu)勢、劣勢分析
任何單位有優(yōu)勢,自然有劣勢,即使是公務員、事業(yè)編人員也都有流動、有離職跳槽,國企也不一例外,相對而言因為他的稀缺性、進入的壁壘等,人員流動性可能低一些,優(yōu)劣勢也是因人而已。
就上述國企的穩(wěn)定性、薪資福利等確實比一般民營企業(yè)好很多,尤其是在大環(huán)境不好的情況下,能進入這樣一家企業(yè)確實值得珍惜。
但是換個角度,正是因為他的穩(wěn)定性、他的企業(yè)性質(zhì),決定著他不需要參與太多的市場競爭就可以輕松躺贏。
對于個人發(fā)展也一樣,國企有著溫水煮青蛙般的效應。
前面我也說了,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國企確實是不錯的選擇,旱澇保收,一旦拿到許可,就可以安享后半生,據(jù)我觀察,一般有80%左右這樣的人。
但是對于個人能力比較出眾或者自認為有能力無法施展,又看不慣體系中那套處事方略的人而言,國企就是一種煎熬。
因為在他們看來所謂的體制內(nèi)編制、薪資福利并沒有那么重要,即使跳出去也不會太差,大部分可以做到在不同系統(tǒng)中跳躍。
用個不恰當?shù)谋扔骶褪恰奥詭膨?qū)逐良幣”,當然這里的良幣并非被劣幣驅(qū)逐,而是環(huán)境或是那套死板的系統(tǒng)。
對于真正有能力、想做事的、認真做事的會看不慣、不適應或因那套人人平均主義的不公而離開。
說話實話,我自己也是各種適應和調(diào)整,到了第三年頭看懂了,適應了,卻有了離開的想法,我朋友基本也是在第五個年頭想要離開,但是最終因為升職加薪等原因還是選擇留下,當然更多的可能是從一個即將進入中年的女性視角在處理這個問題,溫水煮青蛙效應在我們身上感受非常明顯。
三、給不同階段求職人員的建議
對于初入職場的畢業(yè)生,考公考編進央企、國企一般都是這樣的排序,自己當年也一樣,考編失敗、國企沒關系進不去,最后一步去了企業(yè),混了這么多年,換了幾份工作,沒想到人到中年進了國企。
像這些國企、央企每年校招進來的確實很多,但是過個兩三年流失的也很多,這就是年輕人的不穩(wěn)性。
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yè)問題,國企一般有校招名額任務,對于畢業(yè)生是一個不錯的機會,但是好的國企還是要憑關系才能進的。
就像幽哥文章中提到的地方越小,國企優(yōu)勢越明顯,求穩(wěn)定的女孩子還是建議去的,一開始就有贏在起跑線的感覺。
但是想真的歷練成長、個人職業(yè)能有較高的發(fā)展在沒關系沒背景的情況下,國企是比較難的。
對于人到中年的職場人,幾經(jīng)歷練后,經(jīng)歷過形形色色的企業(yè),這時候能夠進入一家國企養(yǎng)老還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實際上這階段想進去會很難,畢竟一個蘿卜一個坑,國企低的人員流動性是普遍存在的。
關于求職應聘這塊還是多跟幽哥的文章學吧,如幽哥的干貨分享《央國企求職秘籍:極大提高成功率》寫的非常全面,我就不再多述。
中年人追求的是穩(wěn)定的薪資、輕松的崗位,養(yǎng)兒育女的傳承,所以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家國企拋來橄欖枝,除了咨詢幽哥之外,還要結合自己的情況具體分析。
有一個群友寫了兩篇文章《從外企進國企的感受(上)》、《從外企進國企的感受(下)》,闡述自己從外企到國企的感受,并總結了十條外企與國企的差別點。外企我不清楚,但是這里描述的國企我個人感覺很真實、切合實際,有需要的可以找出來看看。
最終,在這個體系幾年時間,看過、經(jīng)歷過一些后,我清晰的理解到一句話“有人錯把平臺當能力”,可能初入職場的人不太懂,總認為自己能力出眾,沒有伯樂賞識。
但是如果進入國企事業(yè)單位,記得一定要放低自己,能力是必須的,但有平臺施展才是最重要的。
中國職場寶典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