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烏梅自制酸梅湯,養(yǎng)陰又生津!
提起烏梅,我就想起了大邑,那里是盛產烏梅的地方。烏梅也就是酸梅,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小吃食。
雨聲沙沙, 一棵棵烏梅樹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伸展著美麗的身姿在使勁地往上長。雨過天晴,烏梅樹那嫩綠的葉子在陽光的照耀下,綠光閃閃。
過了五月,烏梅也就熟了。那一顆顆又大又圓的烏梅真討人喜歡,在太陽的照耀下又亮又紅。這時你摘一顆放在嘴里,那甘甜的汁水一定會讓你感到胃口大開。特別是在這個炎熱的季節(jié),熟透了的烏梅酸甜可口,讓人越吃越想吃。
?
烏梅的吃法很多:可以泡酒;可以做烏梅果汁;還可以做成很酸的藥用烏梅干。
?
今天就來說說這個藥用烏梅,藥用烏梅是烏梅成熟之后烘干制成的,特別黑,而且特別酸。前面我就說過,酸能入肝,酸味的食物是特別養(yǎng)肝的,但是在所有酸味食物中,烏梅養(yǎng)肝的效果首屈一指,因為它能很好地合肝氣、養(yǎng)肝血、滋肝陰。
# 藥用烏梅真的很酸
大家應該都知道“望梅止渴”的典故,很多人一提起青梅,可能嘴巴里就會流口水,滿口生津。而這個藥用烏梅,要比青梅更酸。大家如果自己制作過酸梅湯,從藥店買過烏梅,你就知道,它一點都不好吃,酸得很,但正因如此,它的那種酸味特別能生津。
?
總之,烏梅那種強烈的酸味,可以酸柔、酸收、酸斂,特能養(yǎng)陰生津,只要吃一小口就足以讓你口水止不住的流。這種純正的酸味,特別能夠養(yǎng)肝的生發(fā)之氣。從這個角度來講,烏梅不僅能很好地滋肝陰,而且還能疏肝郁。
但是大家千萬不要認為烏梅可以做零食就能隨便吃,藥用烏梅的酸收力量非常強大,生津養(yǎng)陰的效果也非常好。雖然是一味好藥,但也不能隨便用,需要的時候才能吃。沒啥食欲,心情惆悵的人平日里也可以適當吃一點酸來幫助斂肝氣,養(yǎng)肝陰。酸甘化陰,也特別養(yǎng)陰血。
不過,大家在購買烏梅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鑒別真?zhèn)?,因為會有一些商家用桃或者杏冒充烏梅的,雖然果肉曬千以后黑乎乎的看不出來,但是從核上還是可以看出來的,而且有的烏梅是染色的。烏梅本來應該是烏黑的,你用開水泡一泡,好的鳥梅泡出來的水顏色偏褐色,不可能是黑色的。如果泡出來的水是黑色的,就是染色的。所以建議大家購買烏梅的時候,最好去大藥店或者品質有保障的地方購買。
買來以后,不建議大家直接吃,因為藥用烏梅本身非常不好吃,你可以制成酸梅湯喝。這個酸梅湯一定要是自已制作的,材料真實可信而且不太甜。
大家網(wǎng)上可以找到各種制作酸梅湯的方子,基本上主要原材料都是烏梅、山楂跟甘草,大約是3:2:1的比例,甘草不要放太多,否則味道比較苦,還可以加冰糖調味,但是不建議大家放太多糖。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熬出來的這個酸梅湯,味道比買的酸太多,但你要的就是這個酸味。在肝氣比較足、肝火比較旺的春天,或者自己有肝陰不足的癥狀時,就可以熬一點酸梅湯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