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不對!”,我們該如何具體表達我們對審美的感覺?

審美感覺
參與:冷蕓時尚8群群友
時間:2022年1月2日
莊主:五齋-北京-電商(3群)
▼ 以下的冷蕓時尚圈討論是就行業(yè)問題的討論及總結。這些分享屬于集體智慧的結晶。(它們并不代表冷蕓個人觀點)。希望通過此種方式能讓更多行業(yè)人士受益!
我找乙方商拍設計的時候總是感覺“你做出的這種感覺不是我要的感覺”?!案杏X”到底是什么?因此我自己上手了,像素級的照搬只是產(chǎn)品換成了“我”卻總是“味兒不對”。其中差距被大家稱之為“審美”,想從自己經(jīng)歷過的發(fā)型作為切入點。聊聊審美的那些點看看有沒有一些共性的“審美準則”可以發(fā)現(xiàn)借鑒運用。
|一|
同樣的發(fā)型,為什么我理就變味了
1.剪短點要多短?10毫米可以嗎?
莊主:
我想問,大家某一次理好發(fā)后,第2次能去復刻曾經(jīng)的發(fā)型嗎?
蕓友婷仔:
我會找到一個非常適合我的發(fā)型之后一直保持,比如我曾經(jīng)保持了三年的短發(fā)。
蕓友Darren:
我覺得基本沒法復刻,除非同一個理發(fā)師。我確實有剪過滿意的發(fā)型,但是我下次去即使還是那個理發(fā)師也不一定能剪出之前的樣子,區(qū)別比較大。
莊主:
大家對自己的臉型適合什么樣的發(fā)型,有沒有一個概念呢?如果要適配有哪些可以操作的點?通過和理發(fā)師的溝通,會不會有沉淀呢?比如換了一家店,但是把同樣的要求給另外一個理發(fā)師能不能實現(xiàn)?
蕓友婷仔:
理發(fā)師都有自己的審美偏好如果以他的專業(yè)理解認為這個發(fā)型不適合你,他就會提醒你。
蕓友Darren:
我以前看過三庭五眼的概念,但是自己不知道屬于哪種,模棱兩可。
蕓友婷仔:
三庭五眼,臉型輪廓,肉感/骨感,五官圓潤/鋒利,都對合適的發(fā)型有影響。
莊主:
所以大部分的設計還是有一點黑箱的感覺,具體效果怎樣,沒法很直觀的感受出來。那我就先說第1個問題,就是剪短10毫米行不行?這里我的回答是不行,必須得是12毫米。

12厘米的依據(jù)是按照我上半邊臉傾斜的角度定的。因為我上半邊腦袋是往內凹的,而不是像白種人那樣比較平。拿著手機對著我的上半邊臉做一個直角,正好要12厘米的頭發(fā)才能把這個輪廓給填補上。

理論依據(jù)《藝用人體結構》。因為我是圓臉,所以我會盡可能偏向男性元素,比如直線,棱角,核心思想是強化“男性”概念。所以曲線,頭肩比小的都要避免。

另外一個依據(jù)是平均臉概念,也就是臉寬和臉長的比。

我們也可以套用三庭五眼原理。因為我們的臉長是恒定的,不可能打玻尿酸拉長下巴,所以能操作的點一個是外輪廓曲直。一個是內輪廓、發(fā)際線、劉海。實際目標就是類似白人頭骨的標準臉。
冷蕓博士:
日常中會用那么專業(yè)的方式與發(fā)型師溝通嗎?
莊主:

我會拿我的手機貼著我畫紅線的部分,讓他知道我的長度是多少。另外我會把手機傾斜到切角的位置,比如像藍色線,我就會告訴他這樣的角度就不行。

這種側面的漸變在很多油頭館會當做招牌賣點。而漸變本身是建立在側面頭型平整的基礎之上。但是人的頭總是會有凹凸不平,所以如果為了側面的漸變,一定會影響到正面的平整。所以我的一切發(fā)型會以正面輪廓為準。

還有一點,因為他們理發(fā)師的推子有刻度。所以他想剪短我的頭發(fā),只能13毫米12毫米10毫米的推。當他的卡尺是13毫米的時候,無論他怎么推也只能我的頭發(fā)都會有13毫米。這是最大的容錯點,而傳統(tǒng)的女發(fā)是沒有這個東西的,沒有卡尺,沒法精準控制。
蕓友婷仔:
我感覺這方面是個市場盲區(qū)。大家對自己越來越了解審美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精確了理發(fā)店也應該做的更細。
2.從洗頭判斷理發(fā)師的水平
莊主:
如果你想換一下其他的發(fā)型,但是又判斷不了理發(fā)師到底辦不辦得到,那么你有什么辦法去判斷理發(fā)師靠譜不靠譜嗎?
蕓友婷仔:
我會看他的大眾點評作品。
莊主:
我認為理發(fā)師一定是先設計再理發(fā),假設還是我,但是我的下巴變尖了或者變圓了,你會怎么去理?這兩種會有什么區(qū)別?如果他不能說出明確的步驟,我都會認為他不可靠。
蕓友婷仔:
我個人感覺審美好的理發(fā)師非常少。
蕓友Darren:
是的,不看美團點評的情況下,我一般會先看理發(fā)師的衣著。
莊主:
我感受到的第1步就是所有讓人洗頭的理發(fā)師都沒有審美。因為審美其實是設計,我說不清楚原理的就是天賦,說的清楚的就是設計。而設計一定是要對目標客戶一定是有目標的,洗頭其實破壞了發(fā)質和發(fā)型。比如頭發(fā)的軟硬在洗了之后是不一樣的。所以一開始就洗頭的理發(fā)師相當于放棄了設計的可能性,那他一定是一個套模板的理發(fā)師。
蕓友Darren:
那店鋪為什么還這么喜歡把我們先推倒,去洗頭呢?
莊主:
因為洗了頭你就不會走了,這是一種理發(fā)店留客的經(jīng)營手段。所以這又延伸到了第2個點,聊發(fā)型的時候蓋不蓋上那個斗篷?

蕓友婷仔:
這里真的很細節(jié),但是我認可。我覺得最好帶妝去剪頭,個人風格越明顯越好設計。有時候聰明的理發(fā)師一看就懂了你是哪種風格的人?
莊主:

在男發(fā)的選擇上,最重要的我認為是兩邊鬢角。整體棱角比較直的男性,比如方臉或者長方臉,兩邊是可以鏟青的。而圓臉的男性是需要留出來頭發(fā)來作為一個外輪廓,外輪廓是直線,具體的長度是用上半部分頭凹線來做夾角。為了達到可控,理發(fā)師的推子必須得有刻度。所以傳統(tǒng)女發(fā)沙龍容錯太低。
于是就到了第2步,也就是頭頂堆高。男發(fā)其實有兩種思路,一種是頭發(fā)單純的剪短,因為短了之后硬度會變硬往天上沖。另外一種就是讓它變曲,側著曲或者往后曲。通過這些手段來提高外輪廓的高度,達到調整比例的目的。


內輪廓也就是我藍色箭頭劃分出來的區(qū)域,男生因為短發(fā)居多,所以內輪廓的方法基本上用不到。

|二|
游戲里的捏臉為什么這么丑
1.眼睛要多大算大?鼻子要多挺算挺?
莊主:
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別扭的網(wǎng)紅臉,如果你想體會審美,那么相對于整容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游戲里去捏臉。按道理說,當我們可以隨心所欲調節(jié)的時候,眼睛想多大多大鼻子想多高多高的時候,應該是可以達到我們想象中的那種美。但往往會捏出一個很奇怪的人哪里不對?
蕓友婷仔:
捏臉可以捏出極限長相,但人類一般不按這么長,普遍都是顏值居中的,五官形狀、大小都是趨于居中的,就像莊主剛才提到的平均臉。捏臉為什么這么丑,因為人臉的構造包括皮相和骨相,對應軟組織和硬組織。設計師在建模時不一定是按這個生長邏輯做的,只用做最外面的一層就夠了,很多細節(jié)看起來就“失真”。
莊主:

有一些我們看到的經(jīng)典整容,可能是為了強化一些他們覺得好的特性,忽略了比例和關系,只是局部的那一個點。比如各種玻尿酸的老壽星額頭,還有各種尖下巴,過高的鼻梁,過窄的鼻翼。
除了捏臉,低成本的就是PS和化妝了。由于考慮到真實世界在我們動不了骨頭,化妝反而最靠譜。因此毛戈平會提出骨像化妝和皮像化妝的說法。
蕓友婷仔:
毛戈平的骨相化妝是以豐滿皮相(光影),打造視覺上的骨相立體。
莊主:
我有攝影師的背景,所以我對光影會更敏感一些,有個法則叫平方反比法則。

如上圖所示,如果圓球是一道光往外面散射的話,每一層都會等比例衰減。距離分別是1、2、3、4,切面亮度分別為1、1/4、1/9、1/16。這個意味著可以反向利用這個來影響人對物體的認知。如果我們套入到繪畫之中,實際一個物體最高的時候,因為接近光源,所以亮度一定是最大的?;瘖y高光和陰影的作用只是平常的人化妝打高光陰影會有一個套路,鼻尖打高光,鼻翼打陰影,但是這個拿捏沒有標準。

如上圖所示,骨骼比較高的地方,因為它突出并且更接近正面的光,所以會比較亮。如果想用化妝來改變的話,腦子里有一個骨骼的概念,這個概念是用來觀察校正的,最高的部分一定是最亮的部。
蕓友婷仔:
磨皮就會把這些高低關系給磨掉。
莊主:
其實這是美術聯(lián)考人像的思路,他們會很強調關系結構。所以我們會覺得他們畫的人像很丑。但是我們不用美術聯(lián)考的思路來繪畫,而是用這個來理解人面部的高低的時候會覺得聯(lián)考畫風很好理解。因為只是化妝的話會搞不清楚整體怎么處理最亮與最暗和中間過度關系。而帶上了頭骨就會讓思維有一根線把這些串起來。三庭五眼只在嘴巴上說是沒有意義的,整體看就一定要把哪邊最亮哪邊最暗和過度關系要想好。只有這樣才是從整體來處理,而不是從局部來看。所以眼睛要多大算大,鼻子要多挺算挺,可以從三庭五眼的比例去妥協(xié)整體來調整。之后會用ps通過高光和陰影的方法去驗證。
2.我的穿著為什么如此頁游風?


莊主:
普通人可以通過穿搭發(fā)型能影響到的一些點,而這一部分的意義在于讓我們知道身體和比例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改變的?
第1個就是之前說的外輪廓曲與直,包括通過墊高頭頂來拉長比例。第2個是頭與肩的比,這是偏向于男性的審美,女性是腰臀比。第3個腰線也影響整體高的感覺。但是具體以哪個為基準來強化?仍然是以男女的差異來作為判斷。


男性相比于女性的區(qū)別是肩會很寬,但是胯會比女性窄,胸骨比女性更大。但是因為腹直肌肌肉的纖維是直的,所以胸骨大的男性想要一個細腰就不可能。因此如果我們想從比例上做就只能從肩部入手,并應用到穿搭上面。通過使用墊肩和健身強化三角肌,這就是增加肩寬的手段。當肩部墊肩已經(jīng)強化的無法強化的時候,只能用腰線來提高。收是收不下去多少。

我用藍色箭頭畫出的區(qū)間是腰線能挪動的點,這就是能力的邊際。對我來說這一點的應用在什么呢?在于可以指導我選衣服。

通過版師的書籍可以知道最優(yōu)解有哪幾種。所有的男裝里能合情合理使用,通過腰帶調整腰線高度的只有獵裝,戰(zhàn)壕風衣。實際上西裝它里面內襯會有強化墊肩,收腰部分其實是收在肋骨下沿,也就是最瘦的這一個部分。同時胸部有胸墊會顯得人比較壯實,可以看作另一個形式的塑形衣。
根據(jù)以上的內容,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就是這樣的穿搭有用嗎?

蕓友Darren:
我認為因人而異,有的穿搭會有反作用。
蕓友婷仔:
我認為這會給一些靈感,可以聯(lián)想到自己的衣櫥看看有沒有可以直接搭配的衣服?
莊主:
這些穿搭是我個人的理解,書中沒有講到不同人的差異。比如頭的大小、腰線的高低、肩寬腰圍胯寬的比。正面就是看大腿直不直?是不是O型腿?側面看小腿有沒有往后反曲?這些都不一樣的時候,豈不是就跟發(fā)型一樣是套模板的嗎?所以我認為這些是沒有意義的,除非作為讀者的我們和主人公是類似的身材。
蕓友婷仔:
我一般就是看的時候直接給自己腦海里安了個自己的身材模型了,時間長了有的衣服可以直接列為雷區(qū)。
3.配色感覺不對勁又說不出為什么?難道真的有天賦?
莊主:
實際色環(huán)還是比較簡單的,所以很多軟件都會做一個自動配色方案出來。但我實際時候用的時候就會覺得不對勁,但是說不出來原因。

而這樣的配色真的能借鑒到什么嗎?

我們借鑒油畫配色的時候,默認了畫家對于顏色的選取是正確的。所以我們默認畫家更專業(yè),所以我們抄款就不會錯。但是有一個節(jié)點可能會被我們忽視,也就是顏料價格對畫家的影響。
蕓友婷仔:
但是怎么抄也是個問題。哪些顏料價格更高呢?
莊主:



在合成顏料被發(fā)明之前,天然顏料的價格等級。基本上群青還有深綠,這種是最貴的檔次,繪畫的領域最貴的是很正的克萊因藍。

最早人們繪畫使用紅色和黑比較多,到了12世紀左右,藍色才開始大量出現(xiàn)。這造成的影響就在于一些文物、一些建筑、服裝用色傳統(tǒng)引申而來的文化產(chǎn)品,這些從古存續(xù)到今的東西,他們的顏色會受科技和價格的影響。

所以為什么紫色很挑人?為什么克萊因蘭很挑人?因為顏料太貴了,很少見。少見也就不夠“自然”。為什么中國的建筑很多會很怪,而我們會覺得歐洲的建筑好看?背后的邏輯就是到新中國的時候,他們的顏色是直接通過化學合成的,不是從自然中直接選取出來的,沒有了那種歷史沉淀的風味。
比如巴黎的建筑,他不是現(xiàn)在才有的。比如圣母院他們可能就是十幾世紀的時候,從周邊的大理石選取食材來做出來的,所以整體會偏向一種礦物黃。而因為他們肯定是會從周邊來選取,所以就跟周邊的大地的顏色是協(xié)調的。因為自然為他們配色,他的所有元素本身就選取的自然。但是中國常見城中村的藍色鐵皮殼子,包括紅色磚,紅色粘土是深埋于地下的,我們看不到。藍色在自然界中很少有,割裂感很強,所以中國的房子會怪。但是農(nóng)村的房子那種泥巴磚里面插黃稻草的,因為泥巴也是周圍的泥巴,而稻草也是周圍的稻草,所以給人的感覺會比較和諧。因為你能取色的材料都是來源于周邊,從美國選取天然的木材礦物運到中國,礦物環(huán)境,植物環(huán)境都不同,這樣也是不自然的。
這對我們的指導意義在于什么?比如前段時間我家里裝修,窗簾布有360多個顏色。光白色就有20多種。我應該怎么選?實際按這套自然的顏料的體系來選,所有的織物我都按麻毛棉偏向天然的顏色去選。比如白色得是稍微有點偏米色才可以,所有的黃色它們的顏色必須得是接近巖石或者木材,而且必須得是我叫得出來的,比如黑胡桃木色。相當于用自然幫我做的一種選取,但是這個東西只是我看書推出來的,沒有經(jīng)過實踐,只是我運用的時候會有一個思維指導我有一個方向。我自己為了控制變量,衣櫥里所有的衣服只分兩個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藍色,還有中性色灰色。

我整體的家居配色會在自然的基礎上往黃色、藍色上配。為什么是黃藍?因為我的皮膚是黃色的,而靛藍色則是規(guī)模最大的染料顏色,它有在傳統(tǒng)衣服中,比如牛仔褲,軍服,各種制服。而使用規(guī)模大是因為它的成本低,靛藍是最經(jīng)濟的染料。但是整體的和諧怎么讓他們放在一起,我沒有思路。我也不知道有什么方法論,只是有一個方向。

莊主總結
一、同樣的發(fā)型,為啥換我就變味了
要有目標,整體頭部長寬比,依據(jù)平均臉而定,男女差異在于輪廓曲直。側邊鬢角長度依據(jù)正面外輪廓直線決定。而濕發(fā)與干發(fā)的性質不同,濕發(fā)時設計的發(fā)型無法對應干發(fā)。蓋上斗篷后的發(fā)型設計無法對應客戶身材、穿搭風格。設計前洗頭的理發(fā)師只是技工,先談設計再洗頭,蓋斗篷再操作。
二、游戲里捏臉怎么這么丑
我們要記住頭顱是立體骨架,而不是平面紙面上的三庭五眼。看重的是整體關系,而不是局部大小。可以借鑒美術聯(lián)考的思路,算好最高部分與最低部分用來指導高光、陰影、化妝品的使用。關于穿搭風格我們要了解自己,配合日本文化服裝學院的版師書籍,通過“服裝原型”來思考所有穿搭的可能性選出最優(yōu)解。從整體入手,而不是單品。配色感覺依托于現(xiàn)實、傳統(tǒng)、文化元素,而不僅僅是色環(huán)取色。通過顏色史了解到配色背后的文化、邏輯。
文字整理:張懷楷
文字編輯:陳暢
美術編輯:李寧
“感覺不對!”,我們該如何具體表達我們對審美的感覺?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