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鋼”空射巡航導彈,50年代的英國戰(zhàn)略核威懾重器

在1954年,英國意識到隨著防空導彈、對空雷達等技術的進步,新的防空體系擁有更遠的預警和打擊范圍,尤其是重型防空導彈對大型轟炸機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空軍要求研制新一代的防區(qū)外打擊武器,這是一種大型的空射巡航導彈,能安裝熱核彈頭,具備3倍音速飛行能力,由3V轟炸機掛載投放,這種導彈就是后來的“藍鋼”(Blue Steel)。

Avro公司是“藍鋼”的主要研發(fā)公司,其他公司負責電力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等開發(fā)工作,之所以稱它為“藍鋼”,這是當時英國保密條例的要求,他們從保密詞條里隨機抽取了“Blue”和“Steel”兩個單詞,同時期類似的名稱還有“紅王后”等,雖然別扭了一點,僅從名字確實很難判斷這個項目到底是什么。

設計師原本希望“藍鋼”獲得1700公里的最大射程,以及4.5倍音速,由于當時技術條件限制無法實現(xiàn),當時擺在設計師面前還有另外一個大問題,那就是英國沒有適合巡航導彈安裝的小尺寸核彈頭,這意味著導彈尺寸將會很大。

“藍鋼”長度達到了10.7米,彈體直徑1.22米,翼展約4米,重約7.3噸,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家伙,如此巨大的它通過“火神”和“勇士”戰(zhàn)略轟炸機掛載,采用機腹半埋式掛載方式。

導彈采用液體火箭發(fā)動機驅動,這在巡航導彈里比較少見,這也是當時固體燃料火箭發(fā)動機技術欠缺所致。發(fā)動機使用過氧化氫和煤油作為燃料,在戰(zhàn)備前需要花半個小時加注燃料,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過程。

火箭發(fā)動機有上下兩個燃燒室,上方大燃燒室產生24000磅推力,下方小燃燒室產生6000磅推力。高空發(fā)射導彈的時候先點燃大燃燒室,然后再點燃小燃燒室并調整推力維持導彈速度,低空發(fā)射的時候共同開啟將導彈加速到一定程度,再關閉上方大燃燒室,僅用小燃燒室產生推力,節(jié)約燃料完成長時間飛行。從高空發(fā)射的時候導彈最大射程280千米,低空發(fā)射的時候最大射程只有80千米。

導彈戰(zhàn)斗部為一枚W28核彈頭,它的爆炸當量最大可以達到145萬噸TNT。導彈在發(fā)射后采用慣性制導,通過舵面調整飛行姿態(tài),在加速過程中導彈將會達到3倍音速,抵達目標上空后關閉發(fā)動機,導彈自由下落并在空中引爆戰(zhàn)斗部,增加殺傷范圍。

“藍鋼”在1963年服役,它是當時英國唯一的核彈頭空射巡航導彈,導彈本身存在可靠性差、操作復雜、準備時間長等很多問題,安裝在轟炸機機腹后導彈的翼面接近地面,本身就很危險,無奈英國沒有其它的選擇,只能暫時裝備。

60年代的英國還在發(fā)展?jié)撏Ш送夭筷?,相比于“藍鋼”,用核潛艇搭載潛射導彈更具有戰(zhàn)略威懾力,核潛艇一經部署可以長時間在崗,一聲令下就能在某個海域出其不意的發(fā)射導彈打擊目標,英國軍隊在1970年將戰(zhàn)略威懾轉交給潛艇部隊。

至于“藍鋼”導彈,英國本身也沒有生產多少,它們在不同的轟炸機中隊中服役,在1968年就開始退役,同年12月“勇士”轟炸機中隊就不再裝備“藍鋼”,“火神”轟炸機中隊的退役工作則在第二年6月展開,到1970年年底不再有“藍鋼”導彈,空軍繼續(xù)使用自由落體核炸彈作為基本的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