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大廠聯(lián)手投資44億美元,本田與LG在美國設立電池工廠
近幾年,全球各大車企都在往電氣化方面發(fā)展,特別是國內的自主品牌,諸如比亞迪、吉利、長安等,在這方面都取得不錯的成績。除此之外,還出現(xiàn)了一眾新創(chuàng)車企,如蔚來、理想、小鵬等。然而,傳統(tǒng)燃油車型發(fā)展相對靠前的日系品牌,在這次變革中卻慢了半拍。當然,這也和他們較為成熟的產品線有著一定關系,因為一旦轉型為電動車,那之前的產品生產線就需要大面積修整,對他們來說,無疑會傷筋動骨。
發(fā)展到今天,電動汽車已經是不可逆的了。此時的日系品牌為了快速追趕上其它車企的步伐,就只能選擇尋找合作伙伴,這樣不僅能分攤成本,也能縮短研發(fā)時間。其中,本田在今年四月中旬就曾表示,品牌計劃在2030年前于全球市場推出30款全新電動車,年產量預計可超過200萬輛,相當于目前年產量的一半左右 (2021年產量為413萬輛)。不過,要推出數量不少的電動車也需要足夠的電池。因此,本田在此前就做出了一項重大的決定。
近日,本田與韓國電池供應商大廠LG Energy Solution (LGES, LG Chem子公司) 共同發(fā)布聲明表示,兩家廠商將合資投入44億美元在美國設立全新的電池工廠,預計未來年產量可達到40GWh,并且將這些電池提供給在北美銷售的本田及謳歌的電動車使用。
盡管目前關于新電池工廠與新電動車的消息仍尚未明朗,但根據先前本田所提的三種專為電動車設計的Honda e: Architecture底盤平臺可知,預計在2026年將于北美市場報到的大型純電車,就時間點來看,其極有可能會采用與LG Eenergy Solution合作制造的新電池。
其實,傳統(tǒng)車企與科技大廠在這次電動汽車的變革中,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一邊是科技公司希望投身到汽車行業(yè),一邊是傳統(tǒng)車企需要他們的技術支持,大家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