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
? ? ?? ?詞典是按一定的次序編列語詞,分別加以解釋的工具書。
信息論興起以后,詞典的概念有所擴大。凡是學(xué)科就有信息,有信息就有必要編出詞典以便檢索,于是詞典就和知識的儲存和編排同義了。和“詞典”同屬詞典學(xué)的有“難詞匯”、“詞匯”、“名著或名家用詞索引”、“分類詞匯”;中國古時有“字源”、“字通”、“字鑒”等書名,而“字書”是通稱。
中國古代的字書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紀(jì)的《史籀篇》,現(xiàn)存最古的是史游的《急就篇》(公元前1世紀(jì)),是一種兒童識字課本。按意義編排的《爾雅》大約成書于公元前3世紀(jì),是解釋字義和分類編排事物名稱的字書。揚雄的《方言》是中國第一部記錄方言的書,成書于公元1世紀(jì)初。許慎的《說文解字》成書于公元100年,它將漢字分為540部,并按“六書”說明文字。中國從漢代以后,詞典即分為:①沒有注解的分類識字課本;②有注解,按意義編排的分類字典;③按部首編排并解釋字的形、聲、義字典;④按意義排列的方言字匯。清代官修的《康熙字典》成書于1716年,收47021字。按部首編排的近幾十年出版的詞典,通行最廣的是《辭源》和《辭海》。此外,《漢語大詞典》和《漢語大字典》從1986年起陸續(xù)出版。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