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免費BIM軟件,怎樣解決施工BIM落地的N個問題?

你好,這里是BIMBOX,今天咱們要聊的是一款正在免費的國產建模和用模工具。
這兩年我們在走訪中越來越多的發(fā)現,企業(yè)的BIM應用,正在悄然生出兩個方向的需求:
??第一是從比較分散的單點應用,向更加全面的應用去發(fā)展,BIM越來越深地進入到企業(yè)和項目的管理領域,需要接觸使用BIM的人也不再局限于三五個BIM專員,而正在向全員使用BIM發(fā)展;
??第二是從流于表面的展示方向, 向加落地的應用去擴展,無論是評優(yōu)、報獎,還是用BIM解決實際項目問題,僅僅靠管綜優(yōu)化和渲染漫游都已經明顯跟不上時代。
BIM的應用方向和軟件的研發(fā)方向,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應用需求會去刺激軟件的研發(fā),反過來新軟件的誕生也是時代發(fā)展的風向標。
在這兩個方向上,我們一直在關注行業(yè)里的軟件,其中就包括今天要說到的廣聯達施工建模設計軟件?BIMMAKE。

這款軟件的底層建模從 2015 年開始研發(fā),產品從2019年開始研發(fā)和試用,從底層建模到產品應用研發(fā)已經有五六年的光景了,我們也一直在關注它。在前段時間BOX的《行業(yè)BIM軟件應用調研報告》中,BIMMAKE也受到了很多工程師的青睞,排在施工企業(yè)常用軟件第二名,從軟件1.0開始放出試用,收集用戶反饋不斷改進,今天迭代到1.7版,BIMMAKE的一些功能和定位已經相對成熟,咱們可以正經聊聊它了。
如果你對這個軟件已經有所耳聞,想直接下載免費用起來,BOX先把鏈接放在這兒,復制到電腦瀏覽器上就能下載,你也可以繼續(xù)聽我們展開說說它。
https://bbs.bimmake.com/t/topic/833
初識這個軟件,有兩點值得注意。
??首先,它是廣聯達公司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軟件,不過這一點廣聯達自己倒是很少高調宣傳,BIMBOX也不準備以「是否國產」作為評判一款軟件好壞的標準,關鍵還是看軟件本身好不好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其次,從1.0放出試用到現在,BIMMAKE一直是限時免費的策略,目前的承諾是免費使用360天,未來的收費模式也尚未確定,甚至有將基礎能力長期免費的可能性,這對于很多企業(yè)來說就比較有吸引力了。
這期的內容籌備過程中,我們自己先是試用了一下軟件,有一些點確實做得很棒,尤其是針對施工BIM的幾個落地點,能實打實地解決問題;后來又找到參與了軟件內測的中建三局、鄭州一建等公司的朋友,了解到他們對BIMMAKE智能翻模、模板、場布、鋼筋、砌體等幾個功能非常喜歡;最后我們找到了BIMMAKE研發(fā)團隊,和他們長聊了關于這款產品的研發(fā)思路。
BOX很少去單純安利一個軟件,而是通過軟件的功能,窺探它背后對BIM應用的「解題思路」。每個軟件都有自己的開發(fā)思想,背后是產品經理對用戶群的選擇、對 BIM 理念的體現,沒有萬能的軟件,只有取舍與定位。
而通過這些軟件,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公司是怎樣看待BIM存在的問題,以及怎樣去解決這些問題的。
和BIMMAKE團隊交流下來,我們認為他們開發(fā)這款軟件的出發(fā)點,也是找到了自己對于BIM行業(yè)的那道「題」:怎樣讓企業(yè)里每個人都能夠輕松上手BIM,降低BIM實施成本,從而幫助企業(yè)指導施工落地應用,發(fā)揮BIM的真正價值?
BIM 在施工單位普及難,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的中小型單位,BIM 專業(yè)人才缺乏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而所謂「BIM 專業(yè)人才」,第一道門檻是軟件水平足夠高,第二道門檻是耐得住「專職做 BIM」的寂寞。
行業(yè)里也有很多注重人才培養(yǎng)、提高人員待遇的呼吁。而 BIMMAKE 選擇了另外一條思路來解決這個問題:既然軟件操作水平是道門檻,就把這道門檻的高度降低;既然專門做 BIM 很難堅持,就用一些有針對性的應用點,讓那些用圖紙、看圖紙的人也能把 BIM 用起來。
一些聽說過 BIMMAKE 的人會對它有一個誤解:這個軟件是不是對標 Revit 的產品?
早期的版本這兩個軟件長得確實比較像,不過迭代幾個版本之后,兩個軟件無論是界面、功能還是定位有已經有了明顯的分化。

BIMMAKE 的開發(fā)邏輯,并不是針對設計階段的多專業(yè)建模,而是圍繞施工技術工程師的實際工作場景來開發(fā)應用,也是圍繞著工程師的 BIM模型做深化設計,每成熟一個專業(yè)模型,就有針對性地發(fā)展一個深化設計場景。比如圍繞著土建模型,發(fā)展出施工場地建模、砌體建模、鋼筋深化設計、模板腳手架、施工算量等落地的場景,開展進一步的工作。
BIM模型在這個過程中不是目的,而是一種讓價值落地的手段,模型是圍繞著一系列價值點在不同場景中逐步發(fā)展和完善的。從這些具體的落地場景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它的研發(fā)思路和未來的發(fā)展路徑,這些也給這款軟件帶來了獨特的定位。
施工單位要面臨很多生產問題、BIM 落地應用的問題,使用建模軟件解決這些問題的學習成本和時間成本很高,只有幾個工程師去深入學習做族、二開等技巧的話,比較難全面鋪開 BIM 工作。
所以 BIMMAKE 一直宣傳的一個點,就是降低 BIM 應用的門檻,讓施工單位各工種的工程師能「半天學會 BIM 技術,最快 2 小時用擁有施工 BIM 模型」。

這種開發(fā)理念,其實是在滿足我們一開始說到的發(fā)展需求:未來 BIM 不是 BIM 工程師專屬的工作,而是整個企業(yè)所有人都要參與的事兒,是BIM工程師、技術工程師、生產工程師、工長、公司及項目管理層等所有崗位的工作。
有些人可能不需要建模,而是用比較短的時間掌握怎么用模型,怎么把模型用到生產和現場落地上去。
下面咱們就從功能和具體應用場景來看一下這個軟件,是怎樣實現自己的定位和初心的。
01?基礎功能?模型獲取
BIMMAKE不是一款插件,而是功能完善的獨立軟件,它支持一個項目土建專業(yè)完整建模工作。實際項目中,施工方做土建模型,總的來說有這么幾種方式:或是導入已有的模型做深化,或是用商務部門做的算量模型來改,或是用 CAD 翻模,再或者是按照圖紙重新建模。
??手動深化設計
BIMMAKE 支持導入常見的 Revit、Sketchup、IFC、DWG、PDF,以及廣聯達自家的 GTJ、GCL 等格式,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僅對于 BIMMAKE 支持的常規(guī)結構模型導入比較好,機電和精裝專業(yè)暫時還不支持。對于廣聯達自家的軟件格式,因為用的是內部統一的圖形算法,可以無縫直接導入,這也是從商務模型到BIM模型的一條通路,而 Revit 則是需要安裝插件來實現模型導入。
關于模型的導入和導出,會涉及到和現有工作流程的銜接,咱們后面還會再重點說。施工深化階段,BIMMAKE 可以完成柱、墻、梁、樓板、屋頂、樓梯、坡道、欄桿扶手、門窗洞口、基礎、承臺、后澆帶等結構建模,以及部分建筑構件和參數化施工族的創(chuàng)建。

實際項目應用場景中,做圖紙審查工作是很多情況下用 BIM 的一個起點,在正式施工之前,把設計院給出的圖紙用三維的方式建出來,也讓 BIM 模型的建立一開始就有它的作用。
和Revit的建模邏輯比較類似,BIMMAKE也有自己的「族」,包括軟件原生的族、從廣聯達族庫產品「構件塢」導入的族,也可以利用三維形體、布爾運算、參數功能來手動創(chuàng)建族,支持通過Excel批量添加族參數。

??智能翻模
BIMMAKE 軟件原生自帶 CAD 圖紙識別的功能,不需要插件就能實現結構專業(yè)的智能翻模,這個功能在很多插件里都是要收費的,很良心。

因為設計院給出的圖紙標準參差不齊,所以很多軟件在翻模之前需要對圖紙做一定的處理,最終翻模的識別率和圖紙是否規(guī)范有很大關系,如果項目比較復雜,圖紙出得又不規(guī)范,還是可以考慮用手動建模。
不過這里值得肯定的一點是,因為廣聯達在造價軟件的CAD翻模這個領域積累了很多年的技術,所以在翻模的靈活性和準確性上還是很有自己的優(yōu)勢。比如對一般處理不太好的圖紙也可以識別,對于比較難識別的局部構件可以單選和框選獨立識別,翻模過程中有出錯的構件也可以局部修改屬性。

對于土建專業(yè)來說,翻模在實際項目中的一個應用點,是在投標階段,有圖紙迅速出模型,還可以和廣聯達自家的同步渲染工具FalconV結合,進一步出渲染動畫,證明企業(yè)的 BIM 配合能力;而在實際施工應用中,用三維模型做交底,配合BIMFACE輕量化引擎,給現場工人講清楚各節(jié)點怎么做,也是很常見的應用點。
02?特色功能?針對施工的專項應用
下面這部分,主要涉及到那些常規(guī)建模軟件沒有的、實現起來比較繁瑣的、或者需要額外購買插件才能實現的功能,這些功能很明確地體現了BIMMAKE的施工應用定位,每個功能都針對一個具體的落地點,也呼應著他們「多崗位人員都能輕松用BIM」研發(fā)理念,咱們重點說說。
??場布模型
場布模型的應用場景從方案策劃開始,一路到材料計劃、三維交底和后期的三維匯報。一般不涉及到很復雜的數據應用,項目上普遍的需求就是建模更快、效果更好。場地布置模塊是 BIMMAKE 原生集成的應用,不需要額外的插件??梢园褜氲腃AD點文件或者等高線處理成曲面模型,進一步做土方的開挖和平整、多級放坡基坑,也可以把真實的BIM模型鏈接到場地中來。

BIMMAKE內置了大量的施工場布構件,比如虛擬建筑、圍墻、大門、活動板房、臨建設施、施工車輛、塔吊、腳手架、材料堆等等,也支持直接調用構件塢的族庫,省去了場布人員自己建模型的時間。

一些比較復雜的構件,可以直接修改真實的參數,比如施工板房的層數、開間數、樓梯類型,塔吊的機械類型、起重臂回旋角度、吊鉤水平位移等等。

結合這些參數,軟件不僅可以實現可視化的布置工作,也能去做精細化場地策劃的工作。在這方面,BIMMAKE 也在算法應用上往前走了一步。
比如現場布置塔吊,BIMMAKE 引入了一些機器學習的算法,你只需要輸入一些場地和塔吊相關的參數,就能通過內置的規(guī)則自動排布出比較合理的塔吊位置,像是邊緣位置不要求 360°覆蓋也可以被計算在內,尤其是面積比較大的現場,可以節(jié)約排布方案的推敲時間,甚至可以減少塔吊的數量來節(jié)約成本?,F場有多臺塔吊高度錯開的要求,也可以在排布之后進行群塔高度試算,驗證是否滿足規(guī)范。

最后,在場地策劃的時候,BIMMAKE 可以一鍵出場地布置的工程量,生成臨建設施明細表,用來制定采購計劃。

??砌體模型
現在二次結構砌體在實際項目有兩種場景。
第一種是針對單墻,把每一塊磚都要排出來,專門做一些特殊工況的深化設計。
基于這種需求,BIMMAKE 開發(fā)了精細化排磚的功能,針對常規(guī)單墻,以及十字、丁字、L字墻,進行砌塊排磚、出量、出施工圖的工作,支持砌塊、多孔磚、空心磚等磚塊類型,門窗過梁、構造柱、腰梁等二次結構也可以一鍵生成。

第二種排磚的需求,是企業(yè)不滿足于投標階段按體積粗算的砌體量,希望在施工階段把一整層的磚快速排出來,用比預算階段更精細的量來控制成本。
針對這種需求,BIMMAKE 開發(fā)了整層一鍵排磚的功能,建好的土建模型一鍵處理好扣減關系,可以批量識別不同的墻類型和墻尺寸,設置好不同情況下的排磚做法,只要等上幾分鐘,所有工作都交給軟件自動完成,效率非常高。

除了墻體的排磚生成,軟件也支持腰梁、過梁、壓頂、抱框柱等二次結構構件的一鍵生成。

自動生成的每一塊磚都可以再進行二次編輯修改,不需要導出CAD之后再做修改。
在完成排磚之后,可以在平面圖上自動生成墻體編號,并且可以按樓層、按施工段生成圖紙和量表,支持整層出量、多墻出量,也可以單獨出二次結構的量。

??鋼筋模型
施工現場鋼筋翻樣,傳統都是第三方勞務公司來完成,總包單位看著跟總體預算差不多也就過了,很難精細化管理,而鋼筋量又是對成本影響比較大的一項。所以很多施工單位希望在應用 BIM 的時候,把對鋼筋量的精確控制納入到企業(yè)的能力范疇中來。不過大家用 Revit 做鋼筋的時候因為建模難度比較大,沒有自動翻模的方法,對人員的要求就比較高。BIMMAKE 針對這個需求開發(fā)了鋼筋翻模的功能,可以識別 CAD 圖紙自動生成鋼筋模型,像是梁、柱、墻、板、基礎等構件的鋼筋模型都能識別,也支持柱鋼筋大樣識別。在很多的翻模工具里,BIMMAKE的鋼筋翻模功能還是比較有特色的。

對于已有商務鋼筋模型的情況,也可以導入廣聯達 GTJ的鋼筋模型。

通過翻?;驅氲匿摻?,都可以在BIMMAKE里進一步編輯??梢园凑赵O計方案設置抗震等級、混凝土強度、保護層厚度、錨固搭接規(guī)則,軟件也內置了符合規(guī)范的默認參數;鋼筋的排布規(guī)則也是按照平法圖集來規(guī)定,不同構件的布筋節(jié)點規(guī)則都是在參數化界面里設置,再通過軟件計算生成鋼筋模型。

這樣,通過CAD圖紙、平面平法標注、規(guī)則設置和參數設置,不需要手動一根一根去畫鋼筋,效率還是比較高的,對于不熟悉三維建模操作的人員很友好。
因為BIMMAKE定位是在施工階段使用,所以它實現的不是從零做鋼筋設計和結構計算,而是通過設計給出的鋼筋圖紙,或是商務模型里的已有鋼筋,按照規(guī)則計算生成鋼筋BIM模型,并且進一步把設計階段沒有覆蓋到的搭接、錨固等細部節(jié)點做深化設計。

另外,廣聯達還有一款鋼筋云翻樣的工具,可以在正式施工階段實際指導鋼筋下料和安裝。通過BIMMAKE建立的鋼筋模型,也可以直接導出到鋼筋云翻樣軟件里,進一步生成詳細加工配料單和加工簡圖。

完成鋼筋模型之后,可以分施工段統計,一鍵計算鋼筋量,跟勞務提的量做對比,從而提高現場精細化管理的顆粒度。

??模板設計
常用的建模軟件本身并不具備模板設計的功能,所以施工現場的模板設計,一般是用單獨的軟件,和 BIM 走的是兩套流程,很難用 BIM 實現預算量與實物量的材料把控,模板工程量都是分包單位提,總包單位心里沒底。
BIMMAKE 提供了原生的模板設計模塊,利用土建 BIM 模型一鍵深化模板,也可以進一步控制編輯模板的尺寸、搭接關系、延伸長度等。模型完成后,可以生成模板用量和加工明細表,用 BIM 實現從深化設計到材料下單的工作流程。

當然也可以基于模型,分墻、柱、梁、板分別出圖,也可以分區(qū)域出圖,圖紙包含配模平面圖、下料表、非標板加工圖、非標板下料圖,可直接交給施工使用。

??模型同步渲染
BIMMAKE自家?guī)е粋€叫FalconV的渲染引擎,它主打兩個特點,一是渲染速度快,二是與模型實時同步。利用BIMMAKE與FalconV的聯動,模型中的任何變動也會同步到渲染結果中去,在需要快速生成動畫,或者建模過程中以飛行視角隨時檢查的時候,這樣的功能就能很大程度提高效率。

比如在場布環(huán)節(jié),利用BIMMAKE的構件庫快速生成場地布置模型,配合精度比較高的主體結構模型,不需要導出任何格式就能直接渲染出效果不錯的動畫,尤其是投標的時候效率很高。
??輕量化瀏覽
現在很多項目都已經開始使用輕量化平臺,方便多人展開協作,也讓沒有安裝建模軟件的人更快捷地查看模型。BIMMAKE的模型可以一鍵上傳到廣聯達自家的輕量化工具BIMFACE上,簡單地實現漫游、測量、標記等功能,有研發(fā)能力的企業(yè)甚至可以在上面開發(fā)自己的SaaS應用。

??材料管理
針對后期的算量工作,BIMMAKE 可以按流水段進行構件模型一鍵扣減、打斷、拆分等工作,不需要添加額外的參數,就能指定計算規(guī)則,可以分樓層、分流水段一鍵提取混凝土匯總表,跟商務量表進行對比。

03?數據互通?怎樣和現有流程打通?
對于已經有自己BIM流程的項目來說,引入一個新工具,對于多個軟件的數據互導會非常重視,甚至會影響現有的工作流程,這里咱們單獨說一下BIMMAKE與其他主要軟件的交互。
前面我們提到,對于市面上常見的 Revit、Sketchup、IFC、DWG、PDF,以及廣聯達自家的 GTJ、GCL 等格式,BIMMAKE 都支持導入。不過,咱們不能光說說支持什么格式,還要說說在什么場景下用到這些格式互導。
實際項目中,主要涉及到的導入導出工作場景,主要是 Revit、廣聯達算量 GTJ 格式和 BIMMAKE 這三種模型的交互。
一般施工單位是由 BIM 中心建 BIM 模型,同時商務部門會單獨建一個算量模型,這兩個模型建立的過程中有很多重復工作,就有一些企業(yè)嘗試把這兩個流程合并,實現模型復用。
但因為畢竟是兩家公司的軟件, Revit 模型導入到算量模型中會丟失部分特殊構件,而且因為 GTJ 有很多算量規(guī)則,需要用 Revit 建模的 BIM 人員考慮很多的算量計算規(guī)則,效率會比較低。而原本算量模型 GTJ 沒有進入Revit模型的通道。
而 BIMMAKE 和廣聯達算量因為是同一家公司的軟件,底層數據是打通的,GTJ 可以無縫進入到 BIMMAKE,甚至 BIMMAKE 深化后的土建結構模型還可以導入到 Revit,可以在一定程度實現商務模型的復用。

Revit 與 BIMMAKE 互導是什么場景呢?
BIMMAKE 針對施工專項,有一些很好用的功能,比如模板設計、CAD 自動翻模、砌體排磚、模型出量等等,這些功能在 Revit 上使用是要額外付費買插件的,而把 Revit 模型通過 GFC 格式導出到 BIMMAKE,實現這些功能,就相當于把 BIMMAKE 當做 Revit 的一個插件來使用,關鍵還免費。

而 BIMMAKE 導入 Revit 的場景,一方面是因為前面說的作為 GTJ 和 Rvt 的中間格式,或者是需要做進一步的機電和精裝深化設計,一些上下游的銜接也還需要 rvt 格式,所以涉及到這方面的工作還是需要導出到 Revit 里面進行。

這里需要注意一下, Revit 和 BIMMAKE互相導出文件,常規(guī)的土建構件是可以帶著信息和構件 ID 傳遞過去的,不過一些邏輯比較復雜的參數化族以及部分材質會丟失;另外因為BIMMAKE 目前不支持機電和精裝專業(yè)的建模,所以這兩個專業(yè)的構件,以及 Revit 內建模型等特殊構件不能互通,導出之前需要參考官方文檔做一下模型整理。
在第三方格式導出方面,BIMMAKE除了支持導出到 Revit、AutoCAD 等軟件進一步做其他專業(yè)的深化設計,也支持導出3DS通用格式到 Lumion、BIMVR、Fuzor 的渲染。
同時,BIMMAKE 作為廣聯達產品系列施工 BIM的數據源頭,可以跟廣聯達其他產品做數據連接,比如和BIMFACE聯動做輕量化展示,和FalconV聯動做渲染、施工模擬等應用,底層也可以和用戶量很大的構件塢聯動,調取里面的構件庫。我們也看到廣聯達在逐漸布局一個多專業(yè)多場景應用的軟件陣列。
04?軟件定位?不同團隊怎樣嘗試它?
從上面的分析你能感到,廣聯達最近這些年在國內BIM軟件市場發(fā)展很迅猛,一系列軟件之間已經形成了某種程度的產品陣列,用互相打通的數據來布局下一個十年的數字建筑市場,背后企業(yè)上市的資本力量和國家對于自主知識產權軟件的大力支持功不可沒。
不過,對于一個普通的工程師來說,并不會去在意一家軟件公司的生態(tài)布局,他們更關心的是:一個具體的工具怎樣為我的團隊所用,進入到我的「使用生態(tài)」中來?
BOX 來給你總結一下,不同的團隊應該怎樣看待這款軟件。
大概可以分成三類用戶,不同的情況走不同的路線。首先比較明確的定位是施工方,當然不是說設計方甲方咨詢方用不了這個工具,比如智能翻模、場地開挖等功能還是挺香的,主要是軟件大部分落地應用點是直接面向施工的。
??如果團隊之前沒有很多 BIM 應用經驗,也沒有建立完善的 BIM 中心,又希望在施工領域快速把 BIM 用起來,那可以直接從 BIMMAKE 建?;蚍i_始嘗試,形成一個從建模到應用的閉環(huán),學習成本相對會比較低。
??如果對自己建模沒有信心,但已經有商務團隊使用廣聯達算量軟件,可以嘗試從 GTJ 模型導入到 BIMMAKE,開展一些專項 BIM 應用,這樣可能更大程度避免前期培養(yǎng) BIM 專員的陣痛期。
??如果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 Revit 應用團隊或 BIM 中心,既可以嘗試從 GTJ 到 BIMMAKE 再到 Revit 的路線,把商務土建模型復用起來,也可以把 BIMMAKE 當做是施工專項應用的插件,去實現 Revit 不具備的施工現場功能。
無論是哪種路線,現在這個階段,其實都可以把 BIMMAKE 作為「應用補充」而不是「全面替代」,一切以解決實際問題出發(fā),哪怕只有一個小小的場布、排磚或是翻模應用,都可以裝上用用看。
05?寫在最后「野蠻」成長的國產軟件
BIMMAKE 從開發(fā)到現在已經有五六年的時間了,到今天迭代到了 1.7 版本,一直比較低調,一開始小范圍放出來主要是跟中建二局、中建三局、中建八局、中建一局、中航建設、鄭州一建、蘇中建設、五礦二十三冶、中國十七冶等企業(yè),以及大量施工用戶在實際項目上做測試、收集問題、改進功能。
在施工階段的應用滿意度總體比較高,一模多用、專業(yè)功能定點爆破的開發(fā)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 BIM 中心的壓力,尤其是大體量項目 BIM 投標、商務模型的復用、快速翻模實現出圖出量、快速場布和實時渲染等功能,得到的好評不少。
BIMBOX 老孫有一次到上海出差,BIMMAKE 開發(fā)團隊邀請老孫去公司做做交流,當時有件事兒讓老孫印象還挺深的。他們團隊有人專門負責在線上收集用戶的問題,客服人員背后則是一支專門的團隊來負責服務于這些問題,他們自己開發(fā)了一套平臺系統,所用用戶問題都有專人處理,每個問題都成為一個倒計時任務,到時間必須給一個明確的答復,指導操作或者納入軟件更新的計劃中,連機器配置、軟件安裝、開屏界面這樣的基礎問題也有專門的答復。
看著那一條條倒計時的任務,老孫想到這幾年看到一個個「野蠻」生長起來的國產軟件,背后當然后一個個產品經理和程序員的努力,但同樣,里面也有很多被用戶需求「逼」出來的功能。
或許他們出發(fā)得晚一些,研發(fā)實力比國外軟件多年的積累還差上那么一些,但他們真的很愿意聽用戶的聲音,讓一群用戶成為他們的「產品研發(fā)顧問」,把用戶哪怕是不講道理的需求變成一行一行的代碼,這也許是未來幾年國產軟件最重要的生命力。
我們在開篇中談到了國內軟件與國外軟件的差異化競爭,這種競爭的一個顯著的結果,可以叫「操作封裝」。就是把一系列手動建模的動作,封裝成一個簡單的用戶界面,用戶通過設置參數,讓軟件自動或者半自動實現繁瑣工作。
從這個視角來看,那些早接觸 BIM、早接觸國產軟件的企業(yè),雖然在某種程度上當了陪練,但也獲得了一個額外的好處:他們的需求被最早地寫進了軟件,接觸時間越長,最終標準版的軟件就越像是給這些企業(yè)定制開發(fā)的工具,而這種「定制」在軟件剛剛面市的幾年里,是軟件公司非常愿意提供的免費服務。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如果你對這款免費的工具感興趣想嘗試一下,可以復制文章開頭的下載鏈接到PC瀏覽器下載,也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加入他們的官方群,領取360天全功能免費的BIMMAKE軟件。

有態(tài)度,有深度,BIMBOX,咱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