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注疏》何晏注,刑昺疏
(九)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保自唬骸皶r事君者多無禮,故以有禮者為諂?!保? 邢昺疏:“子曰”至“諂也”。注釋說:這一段講評論時事的時候臣子對君王應該無禮。說如果臣子平常對自己的君王盡自己作為臣子的禮,是所謂的“將順其美”以及“善則稱君”之類,而那些在評論時事的時候對君王無禮的人,會認為他們是花言巧語阿諛逢迎的人。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邢昺疏:“定公問”至“以忠”。注釋說:這一段是講明白君臣的禮義。說“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倍ü?,魯國的君王。當時臣子不遵守禮義,作為君王的管不了臣子,定公很煩惱,所以向孔子請教“君王如何管理臣子,臣子如何忠于君王,我想知道怎么作?”說“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闭f禮義可以令國家安全,使社稷穩(wěn)定,如果君王不遵守禮義,那么臣子也不會盡忠,所以夫子回答說“君王對待臣子遵守禮義的話,那么臣子必定會忠于君王?!? 何晏注:“孔曰”至“問之”(《論語》里的一句注解。孔曰:“定公,魯君謚。時臣失禮,定公患之,故問之?!保?。注釋說:說“定公,魯君謚?!卑凑铡遏斒兰摇返恼f法“定公名宋,襄公的兒子,昭公的弟弟。在敬王十一年即位。”《謚法》說“思考如何使人民生活安定,稱為定?!?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邢昺疏:子曰”至“不傷”。注釋說:這一段是講真正悅樂的標準。說“《關雎》”是《詩·國風·周南》第一篇的名字,是贊嘆后妃的德行。在《詩序》中說“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笔侵v不是從美女的外貌上產(chǎn)生的悅樂稱為不沉迷。“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笔侵v人不能被悲哀傷到心。悅樂不到沉迷的程度,悲哀不至于傷到心,這是闡述真正悅樂的標準。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zhàn)栗?!弊勇勚?,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邢昺疏:“哀公”至“不咎”。注釋說:這一段講明建造社廟所用的木材。說“哀公問社於宰我”,哀公,魯國的君王;社,五土神明的廟。凡是國家成立后必定建造社廟,分別選用適合五土的木材筑造。哀公不知道這方面的禮義,所以請教孔子的弟子宰我。說“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zhàn)栗?!毕?、殷、周三代建造社廟,分別選適合本土的木材來筑造,所以宰我舉這三代為事例告訴哀公。但是宰我也不明白適合土是什么意思,因為周朝用的是栗材,便妄加揣測的編造,說周朝用栗材,用意是使自己的子民戰(zhàn)栗。說“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笨鬃勇牭皆孜腋嬖V哀公使民戰(zhàn)栗這話,知道宰我因為不懂而亂說,也沒有任何辦法挽回了,所以說:決定了的事,不需要再重復解說了;已經(jīng)作成的事情,不可能利用諫言來阻止了;過去了的事情,不需要再去追究過失了。夫子說這三句話,不是責備,而是希望弟子注意之后的言行舉止。 何晏注:“孔曰”至“戰(zhàn)栗”(《論語》里的一句注解??自唬骸胺步ò盍⑸?,各以其土所宜之木。宰我不本其意,妄為之說,因周用栗,便云使民戰(zhàn)栗?!保?。注釋說:說“凡建邦立社,各以其土所宜之木?!?,社,是五土的總神,因此凡是國家成立后,必須建造社廟。夏朝的首都是安邑,適合用松材;殷朝的首都是都亳,適合用柏材;周朝的首都是豐鎬,適合用栗材;分別是用與其土所適合的木材,所以木材的選擇在建造社廟這件事是最主要的。張、包、周原本以為哀公是向宰我問社主,先儒有些也以為是問宗廟主,杜元凱、何休也用宗廟主來注解《春秋》,現(xiàn)在來看他們的說法是有問題的。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邢昺疏:“子曰”至“之禮”。注釋說:這一段是講管仲僭禮。說“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惫苤?,齊國大夫管夷吾,孔子說他度量小。說“或曰:管仲儉乎”,有人聽到孔子說管仲度量小,以為是在講他很節(jié)儉,所以問“是在說管氏節(jié)儉嗎?”說“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這句是孔子回答有人問管仲節(jié)儉不節(jié)儉的事。婦人出嫁稱為歸。攝,類似兼的意思。焉,類似安的意思。禮,當時的大夫雖然有侍妾,但元配只能是一位。如今管仲的元配有三位,所以說有三歸。禮,國家君王事情很重要,由官員分管,大夫雖然可以有家臣,但是不可以每件事分配一位家臣去管理,只能是大夫自己一人管理家中的一切事?,F(xiàn)在管仲的家臣也有職稱,已經(jīng)奢豪到這個地步了,怎么可能是節(jié)儉呢?說“然則管仲知禮乎”,有人聽到孔子說管仲不節(jié)儉,便以為是管仲遵照禮義才這樣,所以又問“那么管仲是個懂禮義的人嗎?”說“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边@是孔子回答問話的人,說管仲根本不懂禮義。邦君,諸侯的意思。屏,指樹。君王在門的內外布置樹屏來隔開,大夫只能用簾來隔開,現(xiàn)在管仲家如君王家一般用樹屏隔開內外。反坫,放酒爵的土臺子,這臺子設置在兩楹之間。君王與鄰國君王聚會時,主賓相互敬酒后再斟酒,將酒喝完各自將酒爵放在土臺子上。大夫根本夠不上這個級別,可是管仲家也設置了放酒爵的土臺子。僭禮到這個地步,絕對是不懂禮義的人。說“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笨鬃忧熬湟呀?jīng)指出管仲僭禮,這句話是在諷刺管仲。孰,誰的意思。說“如果管仲這樣子都算是懂禮義的人,那誰是不懂禮義的人?”夫子直接諷刺管仲就他不懂禮。 何晏注:“包曰”至“為儉”(《論語》里的一句注解。包曰:“或人見孔子小之,以為謂之大儉?!保?。注釋說:說“婦人謂嫁曰歸”,是依據(jù)《公羊傳·隱公二年 》里的說法。何休說“婦人未出嫁時是以父母的家為家,出嫁后是以丈夫的家為家,所以稱嫁為歸,講明管仲有三歸這說法?!? 何晏注:“鄭曰”至“知禮”(《論語》里的一句注解。鄭曰:“反坫,反爵之坫,在兩楹之間。人君別內外於門,樹屏以蔽之。若與鄰國為好會,其獻酢之禮更酌,酌畢則各反爵於坫上。今管仲皆僭為之,如是,是不知禮?!保W⑨屨f:說“反坫,反爵之坫,在兩楹之間?!卑脆l(xiāng)飲來說是鄉(xiāng)大夫的禮義,在門戶間喝酒,宴飲的禮義是君王宴請臣子,所以尊位在東楹的西側。如果是兩國君王喝酒,那么尊位是在兩楹間,所以主辦方君王方酒爵的土臺子在兩楹間。說“人君別內外於門,樹屏以蔽之?!卑础夺寣m》的說法“屏就是樹”郭璞說:“小墻當門中?!薄督继厣氛f“臺門而旅樹。”鄭玄說“這些都是諸侯的禮義?!甭?,道路的意思。屏,指樹,利用樹來與行道隔開?!肮苁蠘淙T”塞,類似隱蔽的意思。禮,“天子外屏,諸侯內屏,大夫以簾,士以帷?!闭f“若與鄰國為好會,其獻酢之禮更酌,酌畢則各反爵於坫上?!毙苁险f“主辦方的君王向賓客敬酒,賓客走到宴席前接受酒爵,喝完酒后,將空爵放在土臺上,到西邊臺階下向上行拜禮。主辦方君王在臺階上行答拜禮,拜禮結束后賓客到土臺子取酒爵,然后洗酒爵,再斟酒,來向主辦方君王敬酒。主辦方君王接過賓客遞來的酒爵,喝光酒后,酒爵放到土臺子上。主辦方君王到東階下向上行拜禮,賓客在東階上行答拜禮?!辟e主喝完酒后,將酒爵放在土臺子上,而說“酌畢,各反爵於坫上?!边@段文字描述不具體,其實是喝光酒爵中的酒。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邢昺疏:“子語”至“以成”。注釋說:這一段是講明音樂。說“子語魯大師樂”大師,演奏家的官名,如《周禮》中所說的大司樂。在當時的魯國已經(jīng)到了禮樂崩壞的地步,所以孔子教導弟子如何是音樂,讓弟子了解。說“曰:樂其可知也?!碧岬轿逭唪馊皇⒁玻?,是形容盛的樣子,如,是語氣辭。說“從之,純如也?!睆牡淖x音是縱,指放縱的意思。純,和的意思。說演奏五音時,讓五音盡量放縱去表達,就是純純和諧的音樂。說“皦如也”,皦。明的意思,說音樂的節(jié)奏要分明。說“繹如也”,是說演奏家演奏音樂時,旋律應錯落繹然相續(xù)不絕。說“以成”,指音樂一開場節(jié)奏必須強烈,然后讓五音在放縱中形成和諧的節(jié)奏,此時音樂的聲音分明,旋律錯落繹然相續(xù)不絕,這樣子一首好音樂就有了。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睆恼咭娭3鲈唬骸岸雍位检秵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邢昺疏:“儀封”至“木鐸”注釋說:這一段是在講明夫子的德行,天將要命他來定禮樂。說“儀封人請見”,衛(wèi)國儀邑的封疆官請孔子的弟子去通告孔子說希望見到孔子。說“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边@句是衛(wèi)國儀邑的封疆官讓孔子弟子代說的請辭。嘗,曾經(jīng)的意思。說以往一些有德行的君子來到我衛(wèi)國國土,我都曾經(jīng)面見過他們,沒有一個為未曾見到。說“從者見之”從者,是講跟隨孔子到達衛(wèi)國的弟子。見到衛(wèi)國儀邑的封疆官這樣的請求,所以為他通報以便讓衛(wèi)國儀邑的封疆官能見到孔子。說“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儀封人請求見到孔子,儀封人與孔子見面后,出門時對孔子的弟子說“二三子何須憂患於夫子圣德之將喪亡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這是儀封人第二次說孔子的圣德不喪的理由。意思是說世上的一切事情無法總是恒定如一,到了最頂峰就開始衰敗,衰敗到極點也開始轉盛。如今天下因為衰敗而沒有道德已經(jīng)很久了,現(xiàn)在能拯救世道衰弱振興道德的人就是夫子。說“天將以夫子為木鐸”,木鐸,指金鈴里的木舌,指在教導政治施行所搖動的。意思是說天將命孔子制作法度,用他制作的法度來號令天下,就如搖動木鐸來振興文教。 何晏注:“鄭曰儀蓋”至“官名”(《論語》里的一句注解。鄭曰:“儀,蓋衛(wèi)邑。封人,官名?!保┳⑨屨f:說“儀,蓋衛(wèi)邑?!卑础蹲髠鳌防镏姓f“衛(wèi)侯入於夷儀”,懷疑與這里所說的衛(wèi)國儀邑的封疆官是同一人,所以說明“蓋衛(wèi)邑”。說“封人,官名?!卑础吨芏Y》的說法是“封人掌為畿封而樹之?!编嵭f“在王畿的四周聚土為界,就如現(xiàn)在的時界。天子的儀封人的官職是封疆官。從這里可以知道諸侯的儀封人也是這樣?!蹲髠鳌防镎f‘潁谷封人,祭仲足為祭封人,宋高哀為蕭封人?!@是以地名稱呼的儀封人。封人的官職因為封疆官,所以住在國土邊界,潁谷、儀、祭都在國土的邊界?!? 何晏注:“包曰”至“得見”(《論語》里的一句注解。包曰:“從者,弟子隨孔子行者,通使得見?!保┳⑨屨f:說“通使得見”見,是通過介紹而得以面見。與《左傳》里中說的“乃見鱄設諸焉”,“齊豹見宗魯於公孟”是一個意思。 何晏注:“孔曰”至“天下”(《論語》里的一句注解??自唬骸澳捐I,施政教時所振也。言天將命孔子制作法度,以號令於天下?!保┳⑨屨f:說“木鐸,施政教時所振也?!卑凑铡吨芏Y》里的記載有金鐸、木鐸,鐸是鈴鐺,使用金子所制造的鈴鐺,里面也明說鈴鐺的舌有金子作的也有木頭作的的區(qū)別,說木鐸,指鈴鐺的舌是木頭作的?!吨芏Y》教導鼓人“以金鐸通鼓”?!洞笏抉R》里也說“教振旅,兩司馬執(zhí)鐸。”《明堂位》說“振木鐸於朝。”因而討論軍政是搖動金鐸,討論國家政治是搖動木鐸。這里說“木鐸,施政教時所振?!笔侵附虒慕?。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敝^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邢昺疏:“子謂”至“善也”。注釋說:這一段是討論《韶》、《武》這些音樂。說“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薄渡亍?,舜帝時期的樂曲名字。韶,紹,繼承的意思,是講舜帝的仁德繼承堯帝,所以歌頌這一仁德的樂曲名稱為《韶》。說《韶》樂曲的旋律和依旋律所編的舞蹈都極盡其美,而且舜帝是揖讓受禪,說明舜帝的圣德也極盡善。說“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武》,指周武王時期的樂曲名,因為周武王被人民深深愛戴,深得人民的心,所以樂曲名稱為《武》。說《武》的旋律以及依旋律而編的舞蹈也是極盡其美,但是因為周武王是利用征討而獲取天下,這作法不如揖讓而獲得天下,所以說周武王的仁德未盡善。 何晏注:“孔曰”至“盡善”(《論語》里的一句注解??自唬骸啊渡亍罚礃访?,謂以圣德受禪,故盡善?!保┳⑨屨f:說《韶》,舜樂名。”《樂記》說“《韶》,繼也。”注解說“韶,紹,繼承的意思。說舜帝的道德是繼承自堯帝。”《元命包》說“舜帝時期,人民演奏的音樂是從堯帝時期傳下來的音樂?!痹凇稌ひ骛ⅰ分杏涊d說“《蕭韶》九成,鳳皇來儀?!笨梢宰C實《韶》確實是舜帝時期的樂曲名。說“謂以圣德受禪,故盡善。”在《書序》中說“堯帝為人聰明而有文思,道德的光輝普照天下,后來謙遜地將皇位禪讓給虞舜。”孔安國說“若使攝,遂禪之。”禪就是讓的意思,是因為舜有圣德而繼承的意思。 何晏注:“孔曰”至“未盡善”(《論語》里的一句注解??自唬骸啊段洹?,武王樂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未盡善?!保┳⑨屨f:說“《武》,武王樂也?!痹凇抖Y器》中說“樂也者,樂其所自成?!弊⒔庹f“創(chuàng)作音樂的靈感都是緣自于民間人們所喜歡的”,因為周武王使用武力推翻暴政,天下人非??鞓罚苑Q他的時代樂曲名為《武》。所謂的《武》是指一個時代的大事,所以歷代都稱為“大”。說“以征伐取天下,故未盡善?!笔侵v周武王是以臣子的身份登上天子這個位置,雖然在事件上屬于順應民意,但終究不是揖讓而受,所以是未盡善。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邢昺疏:“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注釋說:這一段是概括禮義內涵。身居高位的人因為寬厚仁慈而得到人民的心,不寬厚仁慈的人就會陷入苛刻。凡是遵守禮義的人他的一切行為莊重并尊敬他人,不懂得尊敬的人就會陷入傲惰。親身到達死喪現(xiàn)場應當表達悲哀,要是不悲哀就會失去和易。人要是有此三失,都不在禮義的范圍內??吹接行┤藢Υ瞬恢匾?,所以孔子說“我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八佾第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