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微頭條)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乙亥年(1839年),龔自珍寫下《已亥雜詩》,也就是后世知名的那一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保斎黄渌灿泻艹雒?,比如“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保笫酪聊莒o作詞的一首《春泥》歌曲,其意境來源于龔自珍中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敝猓识柙~中寫:“那些痛的記憶/落在春的泥土里/滋養(yǎng)了大地/開出下一個花季/風中你的淚滴/滴滴落在回憶里/讓我們?nèi)∶凶稣湎А?寫的是感情,但也有它的唯美之意(雖然跟龔自珍詩詞當中報國之意是不一樣的類型,但是同樣,也有回報之意,有一種人生的感悟)。
1839年是龔自珍辭官回鄉(xiāng)的一年,《已亥雜詩》并不止有以上兩首,其實一共有315首。
從農(nóng)歷四月二十三日到十二月二十六日,龔自珍發(fā)出了內(nèi)心的感慨,期望社會變革。
其實論人才,龔自珍倒是有一位好友是后世人也知曉的,那就是“虎門銷煙”的林則徐。
1938年,當時龔自珍還在任,好友林則徐說服道光帝,進行禁煙活動,但盡管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關(guān)防,仍舊引起了弛煙派(以琦善為首的反對禁煙的人)和滿州貴族的不滿。
琦善向林則徐施壓,威逼利誘,當時記述是:“道出直隸,遇直隸琦善,囑文忠無啟邊釁。蓋文忠任江臬時,琦為總督,曾薦文忠,今忌文忠故言此,論似公而意則私也。文忠漫應(yīng)之?!?br>龔自珍擔心林則徐的安危,于是說道:“最好帶上重兵巧匠,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便可即時還擊,我更愿意隨你,一同南下!”林則徐雖則感動,但拒絕了,因為他不愿意好友因為自己而進入政治漩渦!
林則徐禁煙成就千秋美名,當時之舉,硝煙之嚴謹,也引得當時外國觀察員的夸獎:““我們已經(jīng)反復(fù)檢查銷毀過程的一部分,他們在整個工作進行時的細心和忠實的程度,遠遠超過我們的預(yù)料,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會比執(zhí)行這項任務(wù)更加忠實的了。”(《中國叢報》,傳教士裨治文記錄)
然而報復(fù)終于來了。
英國政府感到國內(nèi)商人遭到了損失,于是用堅船利炮給他們“維權(quán)”,從而讓“虎門銷煙”成為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導(dǎo)火線(當然誰都知道,就算不禁煙,那些國家也不會停止傷害他國利益的行為,而且變本加厲。),于是林則徐成為替罪羊,道光皇帝求和,將林則徐免職,說他在廣東“辦理不善”。
1941年,林則徐被發(fā)配到新疆伊犁為官,赴任路上,同樣寫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之千古佳句!
林則徐和龔自珍都可以說是名臣了,然而指望一個時代變好,國家福祿,并不能只有兩個人才或者個別勇士。
(當然清朝除了這兩位外,也有其他臣子,但終究在將心比日月上,我獨推崇他們。)
(來源:作家方曉莉)
(備注:圖1龔自珍畫像,圖2林則徐畫像,圖3林則徐虎門銷煙郵票圖,圖4伊能靜照片,圖5《春泥》簡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