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1937》鄭忠的原型或許是合二為一,與《叛逆者》遙相呼應
作為一部網(wǎng)絡電影而言,《幸存者1937》無疑是成功的,呈現(xiàn)出來的整體效果完全不輸在影院里上映的影片。

鄭忠的原型人物并非一個人
看過《幸存者1937》的人,想必都會討論這樣一個問題,鄭忠的原型人物是誰?
普遍認為鄭忠的原型人物是池步洲,原因是池步洲的主要貢獻與影片結(jié)尾處對鄭忠的結(jié)語如出一轍。個人認為,在創(chuàng)作鄭忠這個人物的時候,應該是借鑒了池步洲的部分事跡。不過鄭忠的原型人物絕對不會是單一的某一個人,類似《潛伏》中的余則成,公認的原型人物是吳石。但實際上是將多位地下工作者的經(jīng)歷融合到了一起,通過藝術加工而塑造出了余則成這樣一個經(jīng)典角色。

想必有人會問了,鄭忠的原型人物還有誰?
個人認為是“美國密碼之父”雅德利,同時也是“中國黑室”創(chuàng)立者,在《幸存者1937》中將其設定為鄭忠的老師。其實在歷史上,雅德利是親自來到了重慶,而且主導破獲了多起日諜案。在雅德利回到美國之后,還將自己在重慶破譯密碼的傳奇經(jīng)歷寫成了一本書,名為《中國黑室—諜海奇遇》。

顯然《幸存者1937》是把池步洲和雅德利合二為一了,然后再加入了一些戲劇創(chuàng)作的手法,如此一來鄭忠這個人物就誕生了。比如將鄭忠設定為力行社的特務,就是為了增加戲劇沖突,突出其與我黨護衛(wèi)小隊之間的矛盾。從最初的彼此之間充滿敵意,到后來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并肩作戰(zhàn),以此展現(xiàn)出了影片中主要人物的深明大義。

轉(zhuǎn)變信仰需要一個過程
那么除此之外,《幸存者1937》還有哪些值得關注之處呢?
本人在看《幸存者1937》的時候,下意識就想到了已經(jīng)收官的《叛逆者》。平心而論,《叛逆者》在眾多諜戰(zhàn)劇之中只能算是一部平庸之作,遠遠沒有達到經(jīng)典的高度。但《叛逆者》并非毫無可取之處,在某些方面的確是獨樹一幟,甚至可以稱之為“空前”。

在以往的諜戰(zhàn)劇中,不乏林楠笙這樣由國軍轉(zhuǎn)投我黨的角色,比如說《潛伏》中的余則成?!稘摲返拇_非常經(jīng)典,但也不是沒有瑕疵。尤其是余則成轉(zhuǎn)變信仰的過程,顯得有些簡單粗暴了。對于有立場的人來說,轉(zhuǎn)變信仰并不是一件輕易而舉的事情。余則成僅僅是因為愛著左藍,加上看到部分國軍高層的腐朽就決定轉(zhuǎn)換陣營,未免有些過于草率了。

恰恰在這一點上,《叛逆者》詮釋得非常到位,而且是逐層推進的。原本林楠笙也是國軍的特務,在接觸到朱怡貞之后,開始了解了我黨的理念。在此基礎之上,也在一定程度上認可了我黨,起碼是不抵觸了。但此時的林楠笙還沒有真正看到國軍的腐朽,所以并沒有加入我黨的想法。

不過之后有四個人改變了林楠笙的想法,分別是陳默群、王世安、藍心潔和顧慎言。
先來說陳默群和王世安,之所以將兩人放到一起來講,是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彼此相關聯(lián)的。從陳默群的叛變說起,實話實說陳默群的叛變不足以讓林楠笙對國軍失望,即便失望也僅僅只是針對陳默群個人。真正讓林楠笙無法接受的,其實是重慶方面對陳默群的態(tài)度,居然會與漢奸合作乃至給予其高官厚祿。

可能有人會說了,國軍后來不是對陳默群進行了鋤奸嗎?實際上這是有歷史背景的,在《大決戰(zhàn)》的重慶和談中,我黨就提出了要懲治漢奸。同時這也是社會各界的呼聲,原因在于大漢奸周佛海被國軍委以了重任,國軍也因此遭到了口誅筆伐。迫于輿論的壓力,國軍對周佛海判處了死刑,后被老蔣改為了無期徒刑。結(jié)合陳默群的經(jīng)歷來看,其原型人物應該是囊括了丁默邨、李士群和周佛海三人。換而言之,對陳默群進行鋤奸,恐怕也是國軍的不得已而為之。

說到陳默群的叛變就不得不提王世安的告密,在國難之際為了一己之私出賣戰(zhàn)友,實在是令人心寒。不僅如此,王世安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竟然又充當起了陳默群與重慶的中間人。其種種作為皆是反復無常的小人之舉,更為關鍵的是國軍中還有千千萬萬個王世安,由此可見國軍早已爛透了。

至于藍心潔,其既是抗日烈士的家屬,又為保密局獲取過重要情報。于情于理都應該受到國軍的優(yōu)待,但現(xiàn)實卻是被人棄之如敝履。為了生活不得已重操舊業(yè),不僅僅是陪人跳舞,而且極有可能還要做皮肉生意。說得直白一點,藍心潔于國于民都是有功之人,卻遭到了這般待遇??上攵粗{心潔的林楠笙會怎么想,多半是對國軍心灰意冷了。

要說壓垮林楠笙的最后一顆稻草,當屬顧慎言的死了。國軍之所以準備處死顧慎言,不是因為顧慎言的身份暴露了,而是要通過殺顧慎言以儆效尤來震懾貪腐之風。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明知道有些罪名是莫須有的情況下,依然強加在顧慎言身上。林楠笙多次替顧慎言申告無門,因此而對國軍徹底死心了,從而下定決心棄暗投明加入我黨。

以上便是林楠笙加入我黨的心路歷程,整整用了34集的篇幅,而《叛逆者》總共才41集??赡苡腥艘獑柫?,花了這么多功夫來講述林楠笙的轉(zhuǎn)變過程到底有什么意義呢?

在個人看來,無疑是更加貼近了現(xiàn)實。雖說國軍腐朽不堪,但國軍中仍有不少的有識之士,他們同樣有著一顆愛國之心。如果國軍能夠始終貫徹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這些有識之士必然會有用武之地。但老蔣上臺后將三民主義徹底拋之腦后了,這個時候有識之士首先想到的肯定不是直接改換門庭,而是如何能夠挽救國軍。有的人積極一點,譬如說小蔣,嘗試著整頓經(jīng)濟。有的人被動一些,例如《大決戰(zhàn)》中的杜聿明,盼望老蔣有一日可以將國軍拉回正軌。只有當這些人絕望了,才有可能會重新選擇信仰。當然了,小蔣不可能背叛老蔣,也有一些人始終沒有邁出這最后一步??赏瑯硬环α珠线@樣的人,包括戰(zhàn)敗被俘的杜聿明,在被特赦之后也是全心全意擁護我黨的。
鄭忠的轉(zhuǎn)變過程
回到《幸存者1937》中來,鄭忠原本對我黨派出的護衛(wèi)小隊也是不信任的。這種不信任源于兩個方面:
鄭忠與我黨的護衛(wèi)小隊有私怨,鄭忠是力行社的特務,參與殺害了我黨護衛(wèi)小隊成員之一金開慶的姐夫。
鄭忠對于我黨并不了解,這是基于當時的歷史大環(huán)境。畢竟在那個時代,國內(nèi)的主流輿論還掌握在國軍手里,必然會妖魔化我黨。這種輿論不僅會誤導老百姓,即便是身在國軍之內(nèi)的人,估計也難免會上當受騙。
在這種情況下,鄭忠為什么會轉(zhuǎn)變立場,最終選擇加入我黨呢?

《幸存者1937》只是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不可能像《叛逆者》那樣通過長篇大論來闡述鄭忠轉(zhuǎn)變的過程。于是就設計了一個小情節(jié),虛構(gòu)出一個老獵戶,借由老獵戶的嘴講出了老百姓對我黨和國軍的評價。以此作為鋪墊,加之主線劇情中我黨護衛(wèi)小隊為了保護鄭忠而舍生忘死的表現(xiàn),來夯實鄭忠加入我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盡管依舊顯得比較單薄,但考慮到影片的時長,而且還要兼顧主線劇情。這個鋪墊的小情節(jié)還是可以接受的,也算是與《叛逆者》遙相呼應了。實質(zhì)上呼應的不只是《叛逆者》,也包括了《大決戰(zhàn)》?!洞鬀Q戰(zhàn)》中喬三本原本亦是國軍的士兵,在目睹了國軍軍官的強取豪奪、至親被地主逼死之后加入了我黨的軍隊。在武雄關和王翠云的感染之下,為了掩護眾人撤離而戰(zhàn)死沙場,其的轉(zhuǎn)變同樣需要一個過程。

有句話叫“英雄莫問出處”,革命更是如此。只要不是大奸大惡之徒,又真心實意造福勞苦大眾的人,理應獲得后人的尊重。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