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32-35集,女主向劇情、表演的分析與解讀
看完之后心里五味雜陳,已經(jīng)虐到極致了,好在預(yù)告里有點糖,暫能續(xù)命。
阿昔和太子告別
陸文昔在感情上其實很清醒,很喜歡她這種灑脫、不糾纏的態(tài)度。在聽到太子親口對父親許諾之后,阿昔就在收拾行囊,準(zhǔn)備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了。
和太子的告別這場戲,羅晉和李一桐的表演真的很棒,眼神交流、各自的微表情,一來一往間盡是話外之音、言外之意。這段臺詞也極其含蓄,剪輯神一般。

阿昔看著太子說,“相濡以沫只是佳事,相忘于江湖才是幸事?!?太子定定地看著顧內(nèi)人,似乎在揣摩她的心思,”相忘于江湖算什么,不如相忘于深宮?!?/p>


阿昔聽到抬眼看著太子,一瞬間表情有點委屈,【大概是在想,你怎么那么狠心】,過會兒又笑了,【似乎是想到自己都放手了,何必在意】,”還是殿下更加高明?!?/p>


太子拿著鎮(zhèn)紙作勢要打,但是看著顧內(nèi)人的樣子,終是嘆了口氣,走了。阿昔看著太子的背影,這是最后一次見面了吧,屏風(fēng)定情之時似乎還在昨日——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千萬氣象,天高水長。我站在高處,想起了那句話——”
“可得解脫處,唯神佛前,與山水間?!?/p>

這段李一桐、羅晉神仙演技,配上導(dǎo)演的神仙剪輯,真的又美好,又虐到心里去。
陸文昔父兄被斬
如果女主和父親、哥哥離開是非之地,騎著馬兒接上弟弟,一起回蜀中多好啊。太子有了太子妃相伴,女主也選擇了相忘于江湖。阿昔這樣的女子,更適合過蜀中那種逍遙快意的人生。
可惜人心陰暗,張陸正真的是繼法海之后,我最恨的反派了??!他怎么那么可惡?。。?!
不得不說,父兄被冤死這段,劇情安排得也太好了:阿昔和太子妃辭行,太子妃讓阿昔把從最開始漸漸拉近倆人關(guān)系的那首詩教完——

阿昔笑著說:“下一句是入不言兮出不辭,來時既然已經(jīng)無言,要離去時,為何也不告訴我呢?”【游鳴等人趕往刑場,想攔下張陸正;刑場上,張陸正拿起了行刑令牌】
“乘回風(fēng)兮載云旗,乘著激蕩的旋風(fēng),樹起云霞的旗幟”【阿昔滿眼期盼未來生活的美好,但此時刑場上的旗幟也正在飄揚】

“悲莫悲兮生別離”【令牌落下,陸英和長子相視微笑】
“還有什么事情,比活時的別離,更加悲傷?!薄景⑽粞凵駶u漸沉靜,似乎心頭蒙上了一層陰翳,劊子手揮刀。文昔似乎心有所感,失神地向外望去(這塊李一桐的表情真的好,悵然若失,看得我都心里空落落的)】




太子妃喚顧內(nèi)人回神,阿昔收拾心情,正要繼續(xù)往下講,張陸正這貨恰好到了,說出了他斬殺陸英和陸文普的事,阿昔在屏風(fēng)后和太子妃一起聽到噩耗?!拘奶叟?。。。。】
張陸正這個無恥老賊先跑到太子妃這來通氣,被女主聽到……接著是太子妃指責(zé),太子暴怒,張陸正跪在地上,阿昔走出屏風(fēng),決定不走了??粗鴱堦懻纳碛?,說:“悲莫悲兮生別離,下一句是,樂莫樂兮,新相知?!薄颈钦姹?,對張陸正的這種新相知,阿昔恨不得咬死他】

私印 & 繩孝 & 染指甲
阿昔決定不走了,從得知父兄噩耗,到陪太子妃赴宴,陸文昔的狀態(tài)其實都是魂不附體的。這次她沒有像初次遭難時那樣悲聲痛哭,因為那時的她是初蒙大難剛窺見世事艱險的小女子,她從有父親、兄長可以依靠,到突然失去一切,痛哭還是她表達內(nèi)心悲痛的唯一手段;而此時的陸文昔潛伏東宮近一年,步步維艱、內(nèi)斂算計,她已經(jīng)失去了一切,也經(jīng)歷了更多,她的痛苦沒有外露,不僅僅是因為于她宮人的身份不符,更是因為,一個沒有依靠的人,是沒有資格失聲痛哭的。

阿昔決定繼續(xù)呆在東宮,去拿回私印,太子此時也正在看阿昔的畫,滿心愧疚。后面有個細(xì)節(jié),那副畫本來是沒放在盒子里的,但是阿昔走了之后,盒子好好的放好了。
陸文昔游魂一樣回到屋子里,翻出針線筐,拿出一卷麻繩。我當(dāng)時很奇怪這是做什么用的,想了好多種可能。
直到太子妃給顧內(nèi)人染指甲,太子妃確實真當(dāng)顧內(nèi)人是好閨蜜,說著互相染指甲的事情,阿昔看著她,心中想的,卻是太子妃的父親跑來說如何還了自己父親和哥哥的場景;太子妃拉著顧內(nèi)人的手,去感受嬰兒的胎動,李一桐這時候微表情很到位,似乎有點驚訝、有點珍惜、有點糾結(jié)、又有點難過,在聽到太子妃說,“我第一個告訴的人,就是你”時,嘴角露出微笑,但眼神仍舊悲傷。



太子妃接著問:“殿下剛才,還對你說了什么?” 阿昔的表情瞬間似乎有種恍然,【你是想交好我,得知你最關(guān)心的殿下說了什么】,而后又有一瞬間的仇恨,她慢慢抽回手來,有些失神。
抽手回來的時候,衣袖被掀起,露出了戴在手腕上的那圈麻繩——原來如此,麻繩為孝,這是多隱忍又難解的悲痛?。?/p>


太子妃替父認(rèn)錯 & 太子妃之死
在廚房,姜尚宮讓顧內(nèi)人出宮去,一番對白被來找顧內(nèi)人的太子妃聽了個真切。太子妃再次看到顧內(nèi)人手腕上戴的麻繩,終于明白了一切,知道了女主身份:她是太子原來想娶的太子妃,而自己的父親害了阿昔的父兄。

太子妃向阿昔下跪謝罪,顧內(nèi)人只是抽回了手,走回廚房?!揪芙^太子妃的道歉】
阿昔此時,眼睛里有淚,但表情卻盡量平靜,淡漠。這樣的平靜,是心傷太過、恨意暗藏、心意已決、隱忍等待吧。在太子妃說,”我想回家。殿下現(xiàn)在在哪里“時,阿昔的表情中似乎還透出點似自嘲自諷又悲戚麻木的笑來。

阿昔無疑是恨張陸正的,太子妃確實什么也沒做過,但對于殺父仇人的女兒,陸文昔又怎么可能絲毫沒有一點恨意呢,在太子妃的身上,何處沒有張陸正的影子?
這點恨意,這點內(nèi)心的偏頗,也導(dǎo)致了在太子妃和六郎一同中毒的時候,顧內(nèi)人選擇了救六郎。
當(dāng)然,這六郎喊的”姐姐“,讓文昔想起了自己送走的弟弟,也是重要因素。這里有點奇怪的是,這個六郎手腕上也套著一個麻繩,似乎還給了個特寫,不知道是否會有深意。

(這塊太子妃真的挺可憐的,然而她撓地的聲音真的讓人抓狂?。⊥耆绊懘胗^劇心情了……)
阿昔的崩潰
顧內(nèi)人選擇了救六郎,就像她自己說的,”一碗酥,不是救不救誰的分別,是讓誰去死的分別,怎么選,都是錯。可我,還是選擇了她?!?。她在救的時候就想到了,所以太子妃去死,也是她的選擇。
不難想象,陸文昔心里明白,各種因素加諸一起,促使她做了這個選擇。就如同很多人做了自己平時不會做的事,會說當(dāng)時如鬼使神差一般,其實也不過是深藏內(nèi)心的東西突然冒出來推了一把罷了。


所以在五大王問她的時候,她第一反應(yīng)是,”怎么無關(guān)?是我,是我殺了她?!?/p>
阿昔此處情緒的崩潰,是因為此刻,生與死的選擇、善念和恨意的沖突,在她身上集中爆發(fā)了。她的選擇有充分的理由,她的自責(zé)也是因為本性的善良。
最后,顧內(nèi)人在太子妃尸體前哭訴不是自己下毒,是理性回歸,想讓太子找到真正的兇手,這件事確實更重要,這兇手藏得夠深啊,真的希望不要是五大王……
另外,太子打得這一棒子真夠疼的,看著就疼,女主身體真好,這么被折磨都沒事我也是服了的。



PS:這次虐到極致了,還好預(yù)告里37、38、39集都有糖,目測好像終于知道身份了??不過也說不定,但是看著預(yù)告我還能再堅持一下!!

“可得解脫處,唯神佛前,與山水間?!?/p>
突然覺得,也許太子和阿昔最終會回到山水間吧。
畢竟太子的出場是在神佛前,阿昔的出場是在山水間。

李柏舟在獄中說自己的外孫會做上皇帝什么的,到底是他臨刑前的癲狂,還是意有所指的后手呢?

太子打女主的那一棍,其實我看的時候以為女主會被打吐血,但從撲倒的幅度到女主的反應(yīng)來看,似乎還好?(怕不是跟著女主被虐出毛病來了)
如果太子真的是認(rèn)為女主是兇手,在怒極的狀態(tài)下,應(yīng)該不會就這么打一下就完事了吧?

許昌平編劇究竟是怎么安排的?似乎他仍舊在挑撥皇帝和太子之間的關(guān)系,三言兩語之間,看似向太子透露了皇帝和齊王的互動,但實際上也促使太子利用權(quán)力抓緊處死了李柏舟,引起了皇帝的不滿。
但其實如果他真跟在皇帝身邊,該知道皇帝此時,對太子恐怕是有史以來最滿意的時候了。

張陸正害陸英這塊的安排,我倒是覺得挺合理的,除了直接的現(xiàn)實事件【陸英能力出眾,對自己地位有威脅;太子偏愛陸英女兒,怕女兒在這方面也鎮(zhèn)不??;倆人政治理念、性格不同,積怨已久】之外,在太子宮門口王翁問:“你們是同年,一個座主,你的事情,為什么就做得那么絕情呢”,張陸正答:“要不是一個座主,倒好了。”
這塊我瞬間想起龐涓和孫臏了。劇本是真的棒,一段簡短對話后面,似乎讓人窺見無數(sh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