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后感

前不久讀了《傅雷家書》,這是一本信件集合的書,是父親寫給游學(xué)在外的兒子的。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譯家,他一生翻譯法國文學(xué)作品和學(xué)術(shù)著作30余種,為中法之間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
開篇的第一封信寫于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一開始就寫出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yuǎn)對不起你,我永遠(yuǎn)補贖不了這種罪過!”
看了編者的解釋,才明白傅雷這段話的來由——
一九五三年正月,就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哪一首更重要的問題,傅聰與父親傅雷發(fā)生了激烈的爭論。父子二人各持己見,爭執(zhí)不下。在父親勃然大怒的情況下,倔強的傅聰毅然離家出走。
傅雷與傅聰?shù)母缸雨P(guān)系,可能并不如大家想像那般的“父慈子孝”。
接著讀下去,不難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都是傅雷一個人在絮叨,教傅聰如何做人,如何在異國他鄉(xiāng)生活,如何處理感情,如何面對金錢等等。
一、如何面對困難
1.?我祝賀你有跟自己斗爭的勇氣。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
2.?送君十里終須一別,人生不是都要靠隱忍過去嗎?
3.?等到你有什么苦悶、寂寞的時候,多多接觸我們祖國的偉大詩人,可以為你遣興解憂,給你溫暖。
4.?解決一個矛盾,便是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shù)沒有止境,沒有perfect的一天,人生也沒有perfect的一天!
5.?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一邊學(xué)一邊過的,從來沒有一個人具備了所有的(理論上的)條件才結(jié)婚,才生兒育女的。
二、如何對待藝術(shù)
1.?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xué)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
2.?彈琴不能徒恃sensation(感覺),sensibility(感受)。那些心理作用太容易變。從這兩方面得來的,必要經(jīng)過理性的整理、歸納,才能深深的化入自己的心靈,成為你個性的一部分,人格的一部分。
3.?只要盡理以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氣和,精神肉體完全放松,只有如此才能希望有好成績。
4.?練的東西,藝術(shù)上的體會與修養(yǎng)始終是自己得到的。早一日露面,晚一日露面,對真正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并無關(guān)系。
5.?我常常勸你勞逸要有恰當(dāng)?shù)陌才?,最要緊維持心理的健康和精神的平衡。一切做到問心無愧,成敗置之度外,才能臨場指揮若定。
三、如何對待愛情婚姻
1.?對終身伴侶的要求,正如對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樣不能太苛。
2.?夫婦到后來完全是一種知己朋友的關(guān)系,也是我們所謂的終身伴侶。
3.?成功的婚姻不僅對當(dāng)事人是莫大的幸福,而且溫暖的光和無窮的詩意一直照射到、滲透入雙方的家庭。
4.?共同的理想、熱情,需要長期不斷的灌溉栽培,不是光靠興奮時說幾句空話所能支持的。而一本正經(jīng)的說大道理,遠(yuǎn)不如日常生活中瑣瑣碎碎的一言半語來得有效——只要一言半語中處處貫徹你的做人之道和處世的原則。
5.?人人都有缺點,談戀愛的男女雙方都是如此。問題不在于找一個全無缺點的對象,而是要找一個雙方缺點都能各自認(rèn)識,各自承認(rèn),愿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
四、如何看待金錢
1.?既然生活在金錢世界中,就不能不好好的控制金錢,才不致為金錢所奴役。
2.?這種種都得在家庭收支上調(diào)度得法,訂好計劃,方能于半年或一年之后實現(xiàn)。當(dāng)然主要在于實際執(zhí)行而不僅僅是一紙空文的預(yù)算和計劃。
3.?你歷來厭惡物質(zhì),避而不談;殊不知避而不談并不解決問題,要不受物質(zhì)之累,只有克服物質(zhì)、控制物質(zhì),把收支情況讓我們知道一個大概,幫你出主意妥善安排。唯有妥善安排才能不受物質(zhì)奴役。凡不長于理財?shù)娜松儆胁怀糟y錢之苦的。
4.?物質(zhì)保障首先要看你的生活水準(zhǔn),其實要看你會不會安排收支,保持平衡,經(jīng)常有規(guī)律的儲蓄。
5.?孩子,光是瞧不起金錢不解決問題;相反,正因為瞧不起金錢而不加控制,不會處理,臨了竟會吃金錢的虧,做物質(zhì)的奴役。
整理了這么多,不難發(fā)現(xiàn)傅雷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真的做到了事無巨細(xì),大大小小各個方面都十分詳細(xì)。
但真實生活中的傅雷,卻并不如他在書信里那樣,他是一個十足的“暴君”。
傅聰五歲的時候,傅雷就因為一件小事,直接用蚊香盤砸了他的鼻子,當(dāng)時就血流不止,那個傷疤一直伴隨著他;傅雷會因為傅聰?shù)淖謱懙貌缓弦?guī)格,就直接罵他;吃飯的時候,用哪個手拿筷子也有要求,如果做不到,又會挨打。
后來在一個訪談節(jié)目里采訪傅聰,他說他從來沒有讀過這些信。那個訪談似乎是在揭開傅雷“慈父”的遮羞布。
無論是藝術(shù)家,還是平頭老百姓,我們都有“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理。但大道理好講,而真正落實到每天的行動里,卻發(fā)現(xiàn)教育孩子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