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蕭條年代,爺爺造出了一臺全知計算機(上) | 科幻小說


我們總是在故事中爭執(zhí)歷史的真?zhèn)魏图毠?jié),從前段時間《八佰》中的抗戰(zhàn)歷史,到本周的9.18紀念,又或者是關(guān)于電影《花木蘭》中的歷史文化元素……
科幻是一種虛構(gòu)文學(xué),從未宣稱過自己是真實的歷史,然而在對歷史進行想象的時候,常常會在另一個方向給出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本周我們會帶來關(guān)于另類歷史講述的科幻小說。昨天的小說是關(guān)于墨西哥的鬼怪傳說,今天這篇則是關(guān)于IBM。

| 參宿四 | 初出茅廬的自由寫手,平時喜歡看書和做夢,最愛賽博朋克題材的作品。
本文首發(fā)于未來事務(wù)管理局“不存在科幻”(Non-Exist)公眾號
黑箱
全文25000字,預(yù)計閱讀時間50分鐘。
1972年夏,那個風(fēng)雨欲來的夜晚,本杰明坐在窗前看著天上不斷翻滾的深灰色的云。在這家路易斯安那州醫(yī)院的重癥監(jiān)護室里,躺著一位小女孩,從膚色看,像是混血兒。她是本杰明的孫女,才兩歲,卻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電視里迪斯尼卡通片片頭的小老鼠正吹著口哨打著威利號汽船的方向盤[1]??粗窈裨茖拥目p隙間偶爾閃現(xiàn)的電光,本杰明才意識到自己還有一個決定未做。不久前,他收到一份電報,電報上說,有個拯救他孫女的方法。
[1]1928年11月18日上映的《威利號汽船》是全世界第一部公映的有聲動畫。
一、檔案室
“我懷疑起碼有五十年沒人來過這里了?!睂Ψ秸f。
也許吧。我聽說密集柜是日本人發(fā)明的,但是戰(zhàn)前還是戰(zhàn)后呢?檔案室身處昏暗的地下室,無論是地上還是密集柜上都落滿了一層厚厚的聚并而成的絮狀塵埃,猶如尸體,進入帶動的空氣流動,讓它們中有些又活了過來。
空氣充滿嗆人的漂浮物,但那時我卻沒來得及準備口罩。我劇烈地咳嗽著——鼻腔壓力增高會一時性地阻擋鼻淚管排泄淚水的工作,讓它們另找出口——這令我情不自禁熱淚盈眶。
我伸手去捂口鼻,而同行的那位卻對灰塵視而不見,就仿佛它們的存在理所當然。
“小姐,是你自己說要來的?!彼f得就像是我是自找的。
“話是這么說……”那時候的世界五百強還沒統(tǒng)計美國公司,但不消幾年,它就會成為常客,“但作為北美最大計算設(shè)備制造商,你們就任由這里發(fā)霉?”
“一般也不會有人來翻閱二戰(zhàn)前的員工資料?!彼柭柤?。
我盡量避免說話。沉默是為了對抗灰塵。隨著他轉(zhuǎn)動手輪,移動密集柜,空氣中的塵埃愈加活躍,以致有種讓人身處深海的感覺。
“哦這里!”他打破沉寂。
不知這里的檔案按什么邏輯排列,仿佛過了一個世紀那么久,他才領(lǐng)我來到存放著那份寫著“本杰明·卡朋特”檔案的檔案柜前。
突然間,所有的聲音都離我而去。我飄浮在時間的凝膠中。
“所以,”檔案室管理員隨即又將我拉回了地下室,“你要查找什么?”
我回過神來,“這個本杰明,”我指了指,“是我爺爺,我曾最親的人?!?/p>
“哦,節(jié)哀順變!”他取出檔案,翻查履歷表上的時間,然后將檔案遞到我手里。接著他再次轉(zhuǎn)動手輪,在移動的檔案柜中為我找到了更多本杰明留下的痕跡。那是一些工作日志。他又將它們遞給我,我迅速瀏覽了一下。本杰明在職不到一年時間,現(xiàn)在原因找到了——他離開公司的理由很簡單:他所在部門研發(fā)的產(chǎn)品失敗,被裁員了。
我注意到,日志里提到的失敗產(chǎn)品是一種機器,或者電器?產(chǎn)品代號“黑箱”。
“早在那個時候,你們就有能夠模擬人類邏輯思考的機器了?”我一邊翻看一邊詢問身邊的老人——也就是檔案室管理員,我懷疑他可能是因為我跟他有相近的膚色,才同意帶我下來的。
“什么?”他一時沒反應(yīng)過來。
“您不知道么?”我抬頭跟他說,“就是那種類似于圖靈機的機器?!?/p>
他沉默了。他瞇著眼盯著我手上的資料,好像確實想起了什么。在仿佛要永遠沉默下去之際,他突然喃喃自語起來:“幾乎所有公司都犯過錯,經(jīng)歷過研發(fā)產(chǎn)品失敗,但像那樣把一整條新建流水線廢掉……跟福特開發(fā)世界上第一條流水線同樣讓人難忘?!?/p>
老人戴上眼鏡,接過資料慢慢翻看,“沒人知道那條生產(chǎn)線是如何誕生的,直到過了十多年——二戰(zhàn)結(jié)束后,大家才明白……”他說著指了指資料上的那個詞,“才明白這個‘邏輯推理機’的重要性。”
“那為什么不重建流水線?”如果流水線還在,我從源頭就能找到它了。我突然意識到,除了害怕,爺爺謎一般的過去多少成了我此行的動力,但我此行的目的,我要找的爺爺?shù)摹昂谙洹?,更多的是它字面的意思?/p>
“我記得戰(zhàn)爭結(jié)束后,”老人回憶,“公司還為此去找過這個被辭退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事實上,他們還找過設(shè)計流水線的那個工程師,但奇怪的是,他們留下來的資料極少。沒人再聯(lián)系上他們,就仿佛他們從這世界消失了?!?/p>
“所以,我爺爺真是‘黑箱’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
“因為豐富的工作經(jīng)歷和算數(shù)才華,雖然名義上是經(jīng)理,實際上不過是專門配給工程師的項目預(yù)算師兼打雜的,但總的來說,是的,”他在檔案上指給我看,“你瞧,他的個人簡歷上說他畢業(yè)于密歇根大學(xué),但當我們找到密歇根大學(xué),學(xué)校卻沒有他的檔案?!?/p>
“那么,他是偽造的簡歷?還有,那條流水線上生產(chǎn)的東西呢?”
“沒人知道他從哪冒出來的……”他尋思著,“總之,在那個時代,一切被我們歸類為不能帶來收益的東西,都被銷毀了。”
“銷毀?”與其說震驚,倒不如說預(yù)料之中。如果真那么好找,那個人也不會找上我。
“那個時候經(jīng)濟不景氣,賣不出去的東西只能銷毀。”老人推了推眼鏡,重復(fù)道。
我看了眼產(chǎn)品生產(chǎn)日志,那里面有一張雙人舊照。怎么看,都只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年輕男子啊,我心想,除了手上的缺憾……我伸過去在照片上相應(yīng)的位置用手指摸了摸。兩個肆意地笑著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人,一個年輕,另一個則年長一些,但似乎根本不可能跟傳奇啊、奇跡啊之類的詞沾邊吧——這么想的時候,老人打斷了我:
“我不知道你是真的來找你爺爺?shù)?,還是只是個古董機愛好者——這些年,總是會有一些自稱愛好者的家伙前來考古,然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難再找到停產(chǎn)四五十年的東西了?!?/p>
他看穿了我。有一瞬間我忘記了要展示何種表情,但他只是若無其事給我指了條明路,“我聽說紐約有一個計算機博物館,收集了從二戰(zhàn)至今的所有可以被歸類為計算機的東西。你為何不去那里找找線索呢?”
“但我爺爺在二戰(zhàn)還沒爆發(fā)前就離開了你司……”
“或者,你也可以考慮在某些古董商手里淘到功能完全損壞的二手貨?!彼麖奈沂种腥』刭Y料檔案,重新將它們歸位。
“況且,”他繼續(xù)說,“那年代的機器,又笨又重,不看說明書的話,根本沒法操作。沒有操作系統(tǒng),沒有內(nèi)存,只有一套最為簡單的算法,還有……”
“還有!?”
“還有,作為古董的話,放到現(xiàn)在,你可能根本就買不起?!?/p>
“我不是要……”
他復(fù)又轉(zhuǎn)動手輪,滾輪在軌道上發(fā)出的聲響好像在跟我說“你別解釋了”。檔案柜在軌道上又匯聚到了一起。
“30年代就誕生過萬能邏輯運算機這種事,基本上沒幾個知道,估計也根本不會流入市面……所以,你怎么會知道,你究竟是誰?”他回過頭來,若有所思地打量起我。
“我說過,本杰明·卡朋特是我爺爺……”
手輪搖到盡頭時,所有的歷史記憶再次被塵封進集合的柜群內(nèi),相觸的柜體發(fā)出“砰”地一聲。他擺了擺手,“反正也無所謂了,我確信它們應(yīng)該是全都被銷毀了。”
銷……毀……
(“砰”——)
這時,我突然聽見有人喊我的名字。
“佐……伊……”
大蕭條期間的三四十年代,本該讀中學(xué)的孩子起碼有四分之一無法完成學(xué)業(yè),他們和那些隨處可見的流浪漢一起爭搶免費熱湯和救濟面包。本杰明·卡朋特不幸成為其中之一。
德國工人黨上臺后,嗅覺敏銳的父母帶著尚是孩提的本杰明遠赴新大陸,移民到了路易斯安那州。安居了近十年后,這個中產(chǎn)階級家庭的資產(chǎn)卻在一夜之間蒸發(fā)了近十萬美元,父親開槍自殺,而漂亮溫柔的母親則拋下孩子,返回德國,去尋了她的舊情人。
這一次,本杰明再次通過遠行來規(guī)避潛在的傷害。
搭上一輛火車,然后去到任何地方,這是當時社會的風(fēng)氣和習(xí)慣。本杰明來到火車站,上了時刻表上最近的一列火車。車廂中擠滿了被生活填滿痛苦的人,而他空空蕩蕩。他只有背包內(nèi)的簡單生活用品。第二天傍晚,在困倦交加中,他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在下車。
“我們到哪了?”他問旁邊的人。
“南卡羅萊納?”一個和他年紀相仿的男孩聳了聳肩,表示并不確定。
說話間,一個醉醺醺的男人進了車廂,他在本杰明身邊坐下,手上捏著半截殘破的酒瓶。
“該死的,”酒鬼咒罵著,“這個鬼地方也找不到工作!什么工作都沒有!”
列車載著不斷上車的人們的怨氣沖天繼續(xù)前進。本杰明終于受不了車內(nèi)的污濁空氣,在下一站下了車。下車后的他沿著河走,走過裹著舊毯子取暖的年輕人們的橋洞。在這么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餓了四天后的本杰明被一個面包店老板所救助。那是一位信奉新教的男人——在經(jīng)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為了微薄的利潤而做著低廉的生意,當本杰明在城區(qū)徘徊了多日卻未找到工作時,他施以援手:“來我這吧,孩子!”
他是個服務(wù)員,但不只是傳傳面包。老板發(fā)現(xiàn)他精通算術(shù),帳面從未出現(xiàn)分文差錯,就讓他兼了職。受恩于老板,本杰明對工資要求不高,但他依然再次經(jīng)歷了記憶中的破產(chǎn)。懷著悲痛的心情,他和老板告別,再次踏上貫穿東西的火車。
跟隨數(shù)千萬一無所有的人,他來到了他們的最后一站,最后的希望,紐約。這座城市的底層破產(chǎn)者形成自發(fā)的互助組織,本杰明在那里認識了幾個可以稱得上是朋友的天涯淪落人。他們相互打聽用工消息,他們分享食物,他們鼓勵各自活下去。
分享食物時,他們中一個稍年長的得到一家手表廠的用工消息,“他們很缺人!工資也不低!有能耐的就快去吧!”
為何如此局勢下,還會有缺人的工廠?當本杰明擠在一隊女工中去應(yīng)聘的時候,他立刻就明白了。原來他們招聘的是給夜光手表上的字涂鐳的工人。工廠在招聘啟事里不會說的是,他們之前招的員工后來都罹患了癌癥。
扎在一列女工中的他太過顯眼。他掙扎了許久,快要排到頭了,卻轉(zhuǎn)身搖頭離去。在持續(xù)的饑寒交迫中另尋生計,他進入一家生產(chǎn)“打字機”部件的公司。他在車間負責操作簡易機床,生產(chǎn)打字機的某個小部件。這簡單卻暗藏風(fēng)險的作業(yè),讓生產(chǎn)線上的員工不茍言笑。他們專注凝神,唯恐因疏忽釀成事故——幸運的是,從未有人遭遇過不測。
不幸的是,本杰明破了先例。
他忘了那天自己到底在想什么,或許是母親的笑顏,又或許是父親的賬簿。也許就是離家太久,讓他心生感傷。就這樣,在那樣的情緒帶動下,機床運轉(zhuǎn)……當他反應(yīng)過來時,已經(jīng)太晚了?,F(xiàn)代工業(yè)的怪獸瞬間咽下了他的左手食指。
一股撕裂腦殼的痛感直沖而來。下一秒,鮮血如注的他昏死過去。
本杰明醒來后,意識到整條左臂都被夸張地裹在厚厚的紗布里,上了麻藥般毫無知覺。同事們不知道該如何安慰這可憐的年輕人,而傷員本人倒是先他們寬松了心情——他莞爾一笑:“還好我還有九根手指?!?/p>
幾天后,他詢問車間里工作最久的一位姐姐,也就是他未來的妻子:“為什么我總感覺這不太像打字機部件?”
“這可是一種新型打字機,打起字來嗒嗒嗒飛快!”她哈哈大笑起來。
“這是什么新型打字機么?”
“對,這是芝加哥打字機![2]”
[2]芝加哥打字機,即湯姆遜沖鋒槍(Thompson submachinegun),因開槍聲響跟打字機相似而得名。它是二戰(zhàn)期間美國陸軍主力輕武器之一,但因為設(shè)計太過超前,無人問津,1925年只生產(chǎn)了3千支,其中幾十支賣去裝備了孫中山的衛(wèi)隊,剩下的成為禁酒令下美國黑幫的最愛。
本杰明最終因為公司效益不佳再次被迫離開了自己的工作。此時的美國已逐步陷入了無政府狀態(tài)。私酒販賣和黑幫火拼事件時有發(fā)生,在他所不知的芝加哥打字機聲中,盜竊和搶劫不計其數(shù)。本杰明不止一次被周圍的人告誡不要去某些特定的街道,但是他不得不去……因為在就近的教堂里,他可以得到救濟。
白天他上街找工作,去危險的地方尋找救濟,晚上就擠最便宜的汽車旅店,直到連汽車旅店也住不起,險些去擠了橋洞。
一塊面包要掰成好幾塊吃的日子里,只剩倦意、貧窮、和絕望。無家可歸和永無止境的流浪是道前菜,沮喪是它的調(diào)味劑……就在即將被命運吞噬之際,本杰明遇見了IBM。
二、格歐費茵
“佐伊……佐伊……”
猛地,有人把我從昏暗而落滿要命塵埃的地下室拉了出來。這時我才意識到,我不是在該死的地下室。我們在一家酒店二十層樓上的房間里。我終于回想起來,我們現(xiàn)在甚至不是在路易斯安那州。我們在紐約。
“我睡了多久了?”
“你應(yīng)該是問‘昏迷’了多久——也不是很久,也就錯過一日三餐的程度吧?!睂Ψ秸f,“我的巧克力美人,你之前可從來沒說過你對灰塵過敏,不然無論如何我都不會讓你去那樣的地方的?!?/p>
我那相處了半年的男朋友——安東,開始拆解起一個披薩盒子。他吃得大快朵頤,但直到最后吸吮起自己的拇指食指,我卻始終一點胃口都沒有。
他吸吮起食指上的番茄醬的場景,讓我突然想起爺爺。
“安東,”我看著他吃得津津有味,下意識地問道,“你應(yīng)該知道什么是投射法吧?”
投射法是心理學(xué)名詞,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的想象能力,并以此來反映對方某個特定時刻的心理狀況。
自從收到恐嚇信,我一直睡得不好,哪怕睡著了也是夢擾紛亂。我會不斷回憶起過去,而一些稀奇古怪的事總是在夢境登場。
據(jù)說夢是一個人的潛意識表象。安東是這么說的,但我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
半個月前,因為收到恐嚇信,我們穿越了大半個美國,來到紐約的地下室感受灰塵的存在感。
我還記得,那天幾無社交圈的我居然在自家郵箱里發(fā)現(xiàn)除了廣告信件和電費單之外別的信件,它沒有署名,內(nèi)容如下:
你的爺爺曾經(jīng)在上世紀30年代接觸過一臺可以回答人類任何邏輯問題的機器,作為他的孫女,你應(yīng)該是知道的。你最好把這臺機器交出來,否則我會讓你記住一百種死法。
我一開始以為這只是什么無聊的高中生惡作劇,直到兩天后,我飼養(yǎng)了五年的異瞳波斯貓芥子死于非命——它渾身是血,倒在雨后花園的泥濘里,漂亮的眼珠子被挖走,只留下兩個黑色窟窿。
我看到那個可怕的場景,差點昏厥過去。
安東在玫瑰花叢旁挖了個坑,埋了可憐的小家伙。
“跟人不一樣,幾乎所有的食肉目,就像貓,都是前爪五個指頭,后爪四個,但這可憐的小家伙卻比人少了三個指頭,”他挖坑的時候,跟我說起可怕的細節(jié)來,“除了眼珠子,犯人還剜去了它相當于我們左手食指的那根指頭,當然,一般情況下是看不出來的……這到底是怎樣的變態(tài)??!”
我想起爺爺缺失的食指,警示音頓時在腦內(nèi)狂響起來。我們小鎮(zhèn)素來治安良好,民風(fēng)淳樸,很少有這樣讓人不安的治安事件。警察在我們住宅附近埋伏了幾天也沒能讓對方現(xiàn)形。
安東從背后抱住我,把我拖出記憶。他的懷抱對于我來說是最強有力的鎮(zhèn)定劑。
“不要害怕,佐伊,”他說,“我永遠會保護你的。”
“不過,”安東在我耳邊喃喃自語,“一臺‘可以回答人類任何邏輯問題’的機器到底是什么,像蘋果麥金塔那樣的私人電腦么?在你爺爺年輕的那個時代,難道還有個人電腦這種東西么?”
“我不知道,”每每想起芥子的慘狀,我都深陷于一種感覺不到真實的狀態(tài)中,“我爺爺從來沒有和我說過,”我喃喃自語,思考的路線不斷被自己折疊、嫁接到自己還未意識到的方向,“我根本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等等,你一個文科生,倒是聽起來挺有科學(xué)素養(yǎng)的嘛!”
“開玩笑,”他柱著鐵鍬,自指,“我們學(xué)的可是人格的生理基礎(chǔ)研究,可是要涉及體型啊神經(jīng)類型啊生理節(jié)律啊腦中樞定位及神經(jīng)遞質(zhì)之類的大量科學(xué)術(shù)語的,說穿了,人可不就是臺機器嗎,你看,人會感染病毒,機器也會,就說電腦吧,你聽過電腦病毒的概念嗎?雖然四五年前才出現(xiàn),但它們其實早就被預(yù)言了[3],電腦病毒就像會感染人的病毒那樣,具有傳播性、隱蔽性、感染性、潛伏性、可激發(fā)性、表現(xiàn)性或破壞性,它們也有生命周期,它們有開發(fā)期、傳染期、潛伏期、發(fā)作期、發(fā)現(xiàn)期、消化期、消亡期……”
[3]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個在個人電腦上廣泛流行的病毒是1986年初誕生的“大腦(Brain)”病毒。但電腦病毒的概念其實起源得相當早,在第一部商用電腦出現(xiàn)前的好幾年,馮·諾伊曼就已經(jīng)在《復(fù)雜自動裝置的理論及組織的進行》里勾勒出了病毒程序藍圖。
說起跟他本業(yè)有關(guān)的研究,他就陷入滔滔不絕的狀態(tài),像是換了個人。他以某種詭異的方式觸發(fā)了我的思念。我想爺爺。
爺爺已經(jīng)去世五年了。爺爺是屬于樂于和別人分享快樂但是不屑于跟別人訴苦的那一類人。我不禁想,如果真的存在過那樣的機器,那它是否曾經(jīng)給爺爺帶來過無盡的痛苦?
我記得,那個過于明顯的警告過后幾日,在我們的郵箱里又多出一封信。像之前的信,它們都是打印機打印出來的——達到了芝加哥打印機的驚悚效果,我們無從知道它們的來源,信上寫道:
你是知道的,你明明知道的,你最好把它交出來。
收到那封信的早上,安東去鎮(zhèn)上的商店買面包,傍晚時分才回來。遠遠地我就聽到他痛苦的叫喊聲:“佐伊,快幫我拿瓶碘伏!”
當我用棉棒在他的外傷部位涂上碘伏的時候,他一肚子憤恨:“我遇到那個家伙了,幸好他槍法不準……要么就是我閃避得快……??!輕點,巧克力美人!”
“你沒看清他長什么樣么?”
安東無奈地搖搖頭,“我還沒看清,他就朝我開了槍!”
我們最終妥協(xié)了。我和安東決定去把這臺機器找出來。我一路追尋爺爺?shù)淖阚E,最終來到他年輕時流浪過的紐約。按推算,那應(yīng)該恰好是二戰(zhàn)爆發(fā)前的那段時間。
我腦袋里浮現(xiàn)出廣島上升起的蘑菇云,想象著戰(zhàn)爭的終點。
“佐伊,你覺得,這張圖上展示的是什么?”
安東的話把我從回憶再次拉回紐約二十層的高樓房間里。他在給我做投射測驗。安東是斯坦福大學(xué)人格心理學(xué)研究生,我希望他能夠幫我找到我潛意識里的某些東西。
我看著那張圖片,但圖片中大部分圖案都毫無章法,看上去就像一個孩子意外把墨水打翻在了紙上。
“像……”我看著眼前灰黑色的墨跡,努力聯(lián)想起來,“像一朵星云?”
“我覺得更像索倫之眼,”他嘟囔著,“你是在夢里夢見過它么?”
“是夢嗎?我不知道……”
坐在本杰明對面的是個嗜咖啡如命的男人,兩人年紀雖然相去甚遠,卻是無話不談的忘年之交。
他們一邊喝著咖啡一邊看著第一次啟動的流水線。
“今天上午,我給了你一張打了幾個孔的卡片,讓你交給一臺機械計算機處理。”工程師小酌了一口咖啡,“不過,還沒測算你就告訴我,那張卡片的數(shù)據(jù)有誤,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
“跟你工作一段時間后,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叫機器語言,我的直覺是,兩個連貫的孔……不可能同時打洞,否則會出現(xiàn)錯誤?!?/p>
所謂的機器語言,就是一系列指導(dǎo)機器執(zhí)行程序的指令,這也是匯編語言誕生前的最底層的執(zhí)行命令。機器無法識別人類的語言,只能識別卡片上相應(yīng)的地方上是否打孔,若有開孔即可接通電門。底層語言操作繁瑣而又特別消耗腦筋,像本杰明這么經(jīng)歷諸多又聰明的孩子,也只記住了一些關(guān)鍵性指令。而這張卡片恰巧錯在關(guān)鍵指令上。
在那個午休時間,他們兩人各自喝著杯中的咖啡。
“假如,假如我設(shè)計了一臺機器,”工程師端著咖啡杯,“假設(shè)它能夠回答各種基礎(chǔ)的邏輯問題,比如類似于‘土星有幾顆衛(wèi)星啊’這樣的問題,但是受限于目前的技術(shù),我們無法直接讓它說出答案……”
“然后呢?”
“但它可以用表示是或者否來作為輸出結(jié)果,”工程師繼續(xù)說,“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步驟來揭示答案——木星是有十個衛(wèi)星么?它會回答否。那么木星是有一百顆衛(wèi)星么?它還是會回答否。那么木星的衛(wèi)星數(shù)量是在十到一百之間么?它會回答是……如此這般。我這么說,你能理解嗎?”
本杰明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到時候,我們?nèi)绻麊柫诉@臺機器一個問題之后,只要塞給它一張打孔卡片,讓它用打一個孔的形式輸出,上面用打孔表示是,不打孔表示否——不過呢,再次強調(diào)一下,因為科技限制,它的回答方式只能通過是否打孔來進行輸出,輸入同樣只有‘打孔語言’,”工程師喝了口咖啡,接著繼續(xù)說,“但我會專門設(shè)計一套系統(tǒng),負責把我們平時所說的英文語言翻譯成它所能理解的語言。”
“先不說機器怎么接受的人類概念,”本杰明搖了搖頭,“我對這樣的機器的存在意義感到莫名困惑?!?/p>
“或許你覺得用這樣的機器來回答木星有幾個衛(wèi)星沒多大意義,”工程師開始舉其它例子,“但如果是費馬大定理,或者驗證哥德巴赫猜想呢?哦……你覺得我在異想天開?但我要說,假如我專門設(shè)計了一種程序,使得它可以回答所有人類已經(jīng)知道的信息,甚至還能回答人類仍未知的呢?通過將一個問題邏輯拆分為好多個可以用是或者否解答的問題,你怎么看?”
“機器……”本杰明聽著對方關(guān)于他想象中的機器的暢想,不禁陷入了某個未知迷宮,“包含人類還未知的信息?”
直到手中的咖啡冷掉,他都未能完全消化剛剛了解到的“假設(shè)”。本杰明小心翼翼地問,“可是按理說,人類只能把自己已知的知識設(shè)定在程序里面吧?”
“這事關(guān)我的專利的奧妙,”工程師伸手指做了個噓聲的動作,“你不需要知道?!?/p>
“好吧,”見對方神秘兮兮的樣子,本杰明又換了種說法,“或者換句話說,它就像是一個人類的大腦一樣會思考的東西,你是這個意思嗎?你居然能讓一個機器像人一樣思考?你是打算造個《大都會》嗎?”
“‘腦和手的調(diào)節(jié)者一定是心’,這有什么奇怪的么?”工程師聳聳肩,“人類的最聰慧之處不就在于他們不僅會使用工具而且還能創(chuàng)造出超出自己某些特長的工具嗎?就像你跑得再快也跑不過汽車,就像人類雖然沒進化出翅膀卻能讓飛艇高升……它們都是如此自然地來到我們的世界,不是嗎?”
“但這種機器真的存在嗎?”
“這種機器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工程師說著去看流水線,“你看叫格歐費茵怎么樣?”
本杰明看著運轉(zhuǎn)中的全新流水線和正在誕生的全知女神,茫然若失。
三、投射測驗
人人都知道IBM在現(xiàn)代計算機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許多年前,人們想和計算機交流,必須通過一種能夠打孔的紙帶或者卡片,而那時IBM的卡片統(tǒng)計機產(chǎn)品曾占美國市場85%以上份額。
發(fā)問與答案,同樣以打孔的形式呈現(xiàn)。多么奇怪的世界。
我讀中學(xué)的時候,打孔紙帶這種存儲媒介已經(jīng)被徹底淘汰——或許去一些工廠車間,還能在一些老機器上看到這種操作方式,至于三十年后,大概就只能在游戲廳中還能找到類似東西了吧。
說來神奇的是,我讀初中的時候老師還教過我們打孔卡片上每個孔的意義,我記得當時費了很大精力去記住那些規(guī)律——但沒過兩年,IBM居然停產(chǎn)了打孔卡片,而我對那些規(guī)律的記憶也跟著灰飛煙滅。
所以,問題是,IBM曾壟斷了制造打孔卡片和打孔制表機的市場,這也意味著,一個時代跟著被抹去。
顯然,保守和刻板曾是這個公司最大的缺點,那時候它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大的規(guī)模,沒有那么多部門,那時候它保守得只生產(chǎn)少數(shù)幾種產(chǎn)品——穿孔制表機、打孔卡片及紙帶、會計機,以及諸如此類的衍生產(chǎn)品,而因為經(jīng)濟蕭條,無法給公司帶來利益的生產(chǎn)線最終都被砍去——那便是我爺爺?shù)脑庥觥?/p>
在地下室了解到那段歷史后,我不安地對安東說,“原來真的存在那樣的機器!”
不過,安東有理由感到絕望,“但是那樣的機器,還有制造那樣的機器的生產(chǎn)線都被銷毀了?!?/p>
“哦,說到這個,”我告訴了他關(guān)于地下室檔案管理員告知我的傳聞,“據(jù)說,其實還有一臺最初的樣機沒被銷毀,被工程師和我爺爺帶走了?!?/p>
“真的?”安東仿佛比我都要喜出望外。
“所以,”我說,“看來我們還得繼續(xù)追尋我爺爺?shù)淖阚E?!?/p>
然后安東突然想到既然我爺爺曾經(jīng)在這里生活過,那可以試試去找當時的政府救濟名單……于是我們分頭去尋找紐約當時的政府救濟人員名單資料的可能性所在。
在大蕭條時期,很多地方都為破產(chǎn)者和流浪漢建立了詳盡名單。幸運的是,當時的檔案大多都沒丟。這次,我備好口罩,在另一個落滿灰塵的檔案館地下室找到了一絲線索。
在幾萬個名字里排除掉一些明顯不可能的同名同姓者,我找到了爺爺?shù)男畔ⅰT谶@上面不僅記載了他在哪一天里領(lǐng)了救濟糧,還記載了他參加工作的時段,又或者在幾月幾日不幸被辭退又過上了領(lǐng)救濟的人生。
“他大概是1930年來到紐約的,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現(xiàn)在政府救濟名單上大概是這一年的九月,大概四個月之后,那份檔案上注明他就業(yè)了——被IBM招聘。然而幾個月之后他就被解雇了,又過了幾個月他進入了一家面包店工作。來年春季,他進入了一所私立高中。”
所以,學(xué)歷可能真是造假的。線索似乎就此斷了。正當我一籌莫展的時候,回來跟我在一家咖啡館匯合的安東對我說:“我們可以去普林斯頓看看。”
我手中的卡布奇諾因為加了太多的牛奶而沖淡了很多苦味,聽到消息,我盯著牛奶在咖啡上拉花拉出的漂亮形狀出神,看著,看著,它就像——就像是……
就像什么來著?
我想起那天的羅夏墨跡測試。
那天,安東說我的想法與眾不同,比如說,一副灰黑色的墨跡圖,別人想到的要么是人體內(nèi)臟,要么是某種動物,而我想的卻是……星云。
“但是,”他又說,“目前人類可沒發(fā)現(xiàn)過這樣形狀的星云。”
現(xiàn)在,我看著卡布奇諾上乳白色的拉花,又陷入了沉思——它看上去像是銀河系的旋臂,又像是病毒的蛋白質(zhì)結(jié)構(gòu)……又或者像是我小時候做噩夢時夢到的異形。
“你知道么?我在翻閱檔案的時候,發(fā)現(xiàn)我爺爺給那臺機器起了個名字,叫格歐費茵?!蔽覍に贾?,“……就像很多小孩子給玩具起名字一樣——小孩只會給自己最愛的玩具起名,這就像……就像是賦予了它們?nèi)烁瘛!?/p>
“人格?”安東挑了挑眉毛,盯著我若有所思。
“你有沒有聽說過中文屋理論?”他當然知道,我心想,“這個理論認為,機器只是機器,它們只會呆板地用加法器之類的東西實現(xiàn)算法,但它們事實上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工作……而我們?nèi)祟?,又是以怎樣的模式存在的呢??/p>
安東撇了撇嘴,“那你的看法是?”
“書上說,生命的各種性狀的表現(xiàn)都來源于蛋白質(zhì)的表達,而蛋白質(zhì)的形成又來源于對DNA的轉(zhuǎn)錄和翻譯,所以,我們的DNA——或者說我們的基因自始至終只是一直呆板地完成這種工作而已,它從未在意過自己的表達?我們的基因只知道生成蛋白質(zhì),但對蛋白質(zhì)而言,是生成一頭大象還是一只螞蟻,它卻一無所知?!?/p>
安東點了點頭,“你為什會想到這些?”
“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曾生過一場大病,爺爺說,我身上有很多器官都被替代了。有時候我想,假如我整個人的器官被替代了,那那個人還是我么?”
“可以理解,”安東努了努下巴,“忒修斯之船嘛?!?/p>
“我常常想,”我尋思,“是不是我的思想和人格也有被替代的可能性?所以,你猜那個人讓我們尋找的究竟是什么?”
“你有結(jié)論了?”安東問。
“如果他找的是老舊的機器,現(xiàn)在它的本體大概已經(jīng)銹到無法使用了,所以,他所尋找的應(yīng)該是容器內(nèi)的某種東西,”我說出我的結(jié)論,“機器的意識,一段代碼,或類似那樣的東西?我覺得它在機身銹蝕的情況下,也許已經(jīng)轉(zhuǎn)移到某張5.25英寸軟盤中去了……”
“嗯,”安東陷入了沉思,“很有道理……”
“可,”但我使勁搖起頭來,“那個時候有代碼這種東西么?”
咖啡館里人煙稀少,一個服務(wù)員正在黑板上寫著新菜單。除了我和安東,只有零星的幾位客人,但有一瞬間,我突然感覺如芒刺背。
什么人在我看不到的角落,正盯著我,如同獵人打量獵物。
是誰在盯著我?是“那個人”么?從路易斯安,他一直跟著我,追到了紐約?他現(xiàn)在就在我身后嗎?
我生硬地回過頭去,但身后的位置空空如也。
本杰明拖著巨大笨重的行李走進安頓他的房間。
三個月前,流水線剛啟動時,他還在和那個工程師展望著未來,現(xiàn)在卻再次偏離了人生軌跡。
那樣的機器與其說是機器,倒不如說更像玩具。但在這個時代,只有不斷上揚的股票才是真正的成人玩具。一個半月前,因無人發(fā)來訂單,最終導(dǎo)致那條生產(chǎn)線被砍。
所有的一切,來得如此密集,如此之快。一個月前,本杰明的茫然若失被驗證了——裁員名單下來后,他連人帶鋪蓋被扔到街上。那場面,看上去確實是挺好笑的,但也只有工程師在一旁忍俊不禁。
他和他,他們兩人負責同一條產(chǎn)品線,唇亡齒寒。盡管得到了一臺機器,工程師甚至都沒有得到當月薪水。那條生產(chǎn)線只生產(chǎn)了二十臺機器,而工程師身旁的那臺便是最初的樣機——在他們喝咖啡的間隙,被組裝起來的格歐費茵。
“現(xiàn)在找工作可不容易,”本杰明有些沮喪。在這個時代,活著本身就不容易。
“工程師理應(yīng)在哪都當被奉為上賓,”工程師像是在安慰他,“這理應(yīng)是一個以技術(shù)為主導(dǎo)的時代,而不是一個金錢至上的時代。1929年之前,所有人一拿到錢就往股交所跑,單是想想那場面都覺得瘋狂。”
“那我還真想不到還有什么更瘋狂的事要登場呢?!北窘苊鲗こ處熥匀皇怯性寡缘模皇沁x擇不說出來。畢竟,這可能是他們兩人能夠在一起喝的最后一杯咖啡了。
他們本該在咖啡時間中漫談,以此獲得這世上隱藏的真知。然而他們只是沉默著。然后,他們將出門去往不同的方向。
咖啡館外的離別,工程師對本杰明說,說他相信終究會有一天會迎來他被尊重的時代。本杰明微微一笑,“起碼你要保證你不會在那個時代到來之前就餓死,對吧?”
他們本該就此告別,而本杰明,他尋思自己會先去找一家可以讓自己做點會計的活以換取食物的餐館以免餓死,但就在兩人要分開之際,工程師叫住他:“等一下,我要把它送給你?!?/p>
它,當然是那臺機器。別人眼中的廢鐵,他們眼中的珍寶。
“我要把它留給會尊重它的人,”工程師摸著那臺機器,“或者說,在這個時代依然對數(shù)學(xué)和理想保持熱忱的人……我記得你曾經(jīng)說過,你小時候的夢想是長大后當個數(shù)學(xué)家,你特別熱愛數(shù)學(xué),對吧?”
“可是……”
“沒什么好可是的,”他說,“有一次午休,我看到你在看一本厚厚的《函數(shù)解析》,太好笑了,與周圍那些紙醉金迷和談情說愛的人格格不入……相信我,你會需要它的?!?/p>
他覺得這是個嘲諷,但沒有證據(jù)。所以他還是收下了。他們道別,前往不同的火車站。本杰明帶上那件笨重的物什,東奔西走,再次經(jīng)歷了人生中司空見慣的流浪,最后,他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家面包店。他再次卑微地和店長說他不需要太多工資,只求有個吃住的地方就行。
用來挖苦他人的話可以先套用在自己身上了——但愿你不會在那個時代到來之前就餓死,他對自己說。
(未完待續(xù))
上海果閱文化創(chuàng)意有限公司已獲得本篇權(quán)利人的授權(quán)(獨家授權(quán)/一般授權(quán)),可通過旗下媒體發(fā)表本作,包括但不限于“不存在科幻”微信公眾號、“不存在新聞”微博賬號,以及“未來局科幻辦”微博賬號等
責編 | 郭亮
題圖 | 電影《模仿游戲》截圖
添加接待員微信(FAA-110),暗號“不存在科幻”,進入小說討論群~歡迎和我們一起聊科幻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