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之樞紐:《原道》、《征圣》、《宗經》學習筆記
中國大學MOOC《文心雕龍》免費課程:https://www.icourse163.org/learn/SDU-1002224002?tid=1002340005#/learn/content?type=detail&id=1003185914&cid=1003815648&replay=true
《文心雕龍譯注》陸侃如、牟世金著http://guoxue.httpcn.com/html/book/PWMEMEKO/CQAZCQKOPWKO.shtml
一、《原道》:如何用心呢?(文心者,為文之用心也)用心的原則是什么?→本乎道→遵循道的原則、遵循道的精神。原道篇開始論道之文,由道之文推導出一個文之道,用于指導文章寫作。
1、原道→本乎道→《文心雕龍》的寫作以道為根本、以道為指導→文章寫作也是以道為根本、以道為指導
2、道→是規(guī)律,是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來源于→遠古先人的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遠古時期,先人們對自然萬物不夠了解,他們感受到自然的神奇與威力,從而對自然產生崇拜之情(儒家、道家的道都源于自然)
3、文之道
(1)文是美的:
①夫玄黃色雜,方圓體分,日月迭璧,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綺,以鋪理地之形:此蓋道之文也。
②傍及萬品,動植皆文: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
文→事物錯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文是美的
(2)文要用心:呼應“文心者,為文之用心也”
①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②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
(3)文的美是自然的:
①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阋窦毧?,但是要自然
(4)文的美要情采兼?zhèn)洌?/p>
逮及商周,文勝其質。
(5)文要有教化的功用:文不只是美的、自然的、情采兼?zhèn)涞?,還要有教化作用
①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
②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
(6)文的教化要自然:教化不能是外設的、不能是強加的,要遵從自然的法則,遵從自然之道
①道心惟微,神理設教。光采玄圣,炳耀仁孝。龍圖獻體,龜書呈貌。天文斯觀,民胥以效。
?
二、《征圣》
征圣→征是驗證,通過圣人對文章的觀點來證實(比師乎圣更具體)自己的觀點、主張
《征圣》:先王聲教,布在方冊(木板、竹冊);夫子風采,溢于格言
→聲教:聲威、教化;布:流傳、散播;方冊:木板、竹冊,指典籍;夫子:孔夫子
?
第一段:指出孔夫子在政治教化、事跡功業(yè)、修身養(yǎng)性等方面對文的重視;通過孔夫子的觀點,概括出文章寫作的法則:志足以言文,情信而辭巧→文質彬彬。
第二段:指出圣人具有榜樣的力量,這種力量從他們所寫的文章中體現(xiàn)出來;指出圣人的文章有簡略、詳細、明確、含蓄這四種風格(或簡言以達旨,或博文以該情;或明理以立體,或隱義以藏用)并用五經作為例子進行說明。最后進行總結,怎么寫文章,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來確定,要以周公、孔子的文章作為寫作的標準。
?
第三段:預告宗經篇;概括圣人文章的至高境界:既能抓住要點辭句又寫得很微妙,恰當?shù)貙κ挛镞M行說明同時內容又很精深;顏闔認為孔子的文章只有華麗的辭藻,劉勰反駁說,孔子的文章不僅華麗,而且雅正,不僅有動人的文采,也有充實的內容(銜華佩實);向圣人學習怎么寫文章,寫出來的文章就差不多成功了。
?
贊曰:圣人觀察事物極為透徹,他們的辭藻像高山大海一樣豐富。他們人雖然不在了,但是他們的心(文章)還在。
?
三、《宗經》:要論文的話,必須樹立起儒家經典做規(guī)范
?
第一段:概括介紹什么是經以及經巨大的教育作用。經就是永恒的道理和不可改易的偉大教訓,它涵蓋了方方面面的內容,掌握了文章最根本的東西;經書能夠陶冶性情,是寫作的典范,經書能夠啟發(fā)學習、培養(yǎng)正道,關于人生、自然、社會的種種道理,經書都講得很清楚透徹;圣人道德高尚、學識淵博、見解深刻,他們的作品深刻地體現(xiàn)了自然之道。
?
第二段:介紹五經的主要寫作特點及其成就。(《易經》的意旨深遠,辭句有文采,說的話符合實際,講的事理卻比較難懂?!渡袝分饕怯浹缘?,只是文字不易理解;但如果你掌握了訓詁的書,讀一讀《爾雅》,它的文意就很明確了。《詩經》主要是抒發(fā)作者思想情感的,它的語言文字也像《尚書》一樣,有一些不好理解的地方;里邊有《風》、《雅》等不同類型的詩篇,又有“比”、“興”等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文辭華美,比喻曲折;你要是經常朗誦,就會感到詩人之志和你的志完全一致?!抖Y》用于建立一個準則,它根據(jù)各種事務來制訂法度,其中的條款非常詳細周密;禮光說很難說的清,但是你一做就明白了。《春秋》通過一個字來表現(xiàn)作者的一些重大思想,以文字的詳略來顯示寫作的技巧,以排列先后來表示誰更重要。這里面婉轉曲折、含蓄隱蔽,需要你用心體會。)最后進行總結,《尚書》的文字古奧但道理好懂,《春秋》的文字易懂但含義深奧,圣人的文章豐富多采,文辭和內容各有特色。正是有了儒家經典這一深厚的根,后來的文章才能枝繁葉茂,文辭簡練而意義豐富,說身邊的事物寄托的意義卻很深遠。儒家經典固然是過往的,是舊的,但它們遺留下來的意義卻永遠新穎。后世的人追求探取,一點不嫌太晚;前代學者都用過了,那也不先,我們仍然可以研究。儒家經典可以說是有沾溉千秋萬代的作用。(至于根柢槃固,枝葉峻茂,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是以往者雖舊,余味日新;后進追取而非晚,前修久用而未先??芍^太山遍雨,河潤千里者也。)
?
第三段:說明必須向經典學習的原因:從經書和后代作品的關系來看,各種文體都從經書開始;寫文章能向經典學習,寫出來的作品就會有感情深摯而不欺詐、教訓純正而不雜亂、用典真實而不虛妄,意義正確而不歪曲、風格簡約而不繁雜、文辭華麗而不過分這六種特點,否則就會出現(xiàn)追求艷麗、過分鋪排等弊病。
?
贊曰:經書闡述了天地人最經常的道理,我們要深入學習。經書寫作的目的是為了對人進行教育。精深美好經書既能培養(yǎng)人的精神,也是文章的巨大寶庫(一切文章的祖宗)。
PS:原本打算整理個背誦筆記的,整完有種整了個寂寞的感覺,希望能對大家學習《文心雕龍》起到一點小小的幫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