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陽執(zhí)政的帝王唐睿宗李旦
洛陽,一座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締造了無數(shù)中華文明的傳奇。“山南水北為陽”,洛陽因地處洛水之陽而得名,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qū)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fā)祥地。夏都斟鄩、商都西亳、東周王城、漢魏洛陽城、隋唐洛陽城五大都城遺址沿著洛河一字排開,舉世罕見。百余位帝王在此執(zhí)政。今天就說說唐睿宗李旦
唐睿宗(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本名李旦,初名李旭輪、李輪,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第五位皇帝(不算唐少帝和武則天),唐高宗李治第八子。他登基后,武則天垂簾聽政,武周建立后,降為皇嗣,參與神龍政變,再次成為皇帝,在洛陽禪位于李隆基。于716年7月13日病逝,謚號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廟號睿宗
嗣圣元年(684年),武則天廢皇帝李顯為廬陵王,改立李旦為皇帝,并臨朝稱制,裁決一切政事。她以李旦的名義改年號為文明,冊封正妃劉氏為皇后、長子李成器為皇太子。而后,李旦被軟禁在皇宮中,不得預(yù)聞?wù)?,開始了傀儡皇帝的生活,不能隨意出入宮廷,在皇宮中也不能自由行動。
天授元年(690年)關(guān)中百姓九百人上表朝廷,請武則天稱帝。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長,乃至僧尼、道士,紛紛勸進(jìn)。李旦也上表請母后稱帝。九月,武則天正式稱帝,尊號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李旦被降為皇嗣,賜姓武氏,一切禮儀皆比照皇太子規(guī)格。太子李成器則降稱皇孫。
神龍?jiān)辏?05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人發(fā)動神龍政變,誅殺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逼迫武則天禪位于李顯,是為唐中宗。李旦被拜為太尉、同鳳閣鸞臺三品,以宰相身份參預(yù)國政,并加號安國相王。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駕崩(傳說是被韋皇后毒殺)。韋皇后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帝,改元唐隆,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攝政。準(zhǔn)備效法武則天,篡奪唐室江山。李旦作為皇帝與太平公主是韋后奪位的主要障礙。韋黨決意將二人置于死地。六月二十日,李隆基搶先發(fā)動兵變,殺死韋皇后、安樂公主及其黨羽,而后迎李旦入宮輔佐少帝。李旦攜李重茂登上安福門,安撫百姓。李隆基被拜統(tǒng)率萬騎禁軍,控制了皇城內(nèi)外。李重茂請求讓位于叔父李旦。李旦接受了李重茂的讓位。六月二十四日,李旦在太極殿登基,第二次即位為帝。他登上承天門,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景云,復(fù)封李重茂為溫王。李旦遂立李隆基為皇太子。
李隆基被立為太子后,成為太平公主干預(yù)朝政的主要障礙。當(dāng)時,太平公主在朝中仍擁有強(qiáng)大的勢力,七位宰相有五人出自她的門下,文武百官大都依附于她。太平公主公然提出要廢掉皇太子。太平公主與皇太子之間的矛盾與斗爭,愈演愈烈,睿宗李旦感到不安。景云三年(712年),睿宗李旦怕在這樣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亂,不顧太平公主的反對,毅然把帝位禪讓給了李隆基,改元先天,退為太上皇。太平公主對此事非常不滿,決定起兵奪權(quán)。計(jì)劃在李隆基飲食下毒,魏知古將之報(bào)告李隆基。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帶兵三百余人,誅殺了太平公主全部黨羽,太平公主被賜死家中,史稱“先天政變”。李旦初聞變亂,與宰相郭元振登承天門避亂。正式歸政于皇帝,退居百福殿,頤養(yǎng)天年。至此,李隆基終于掌握了全部朝政。開元四年(716年)六月,李旦在百福殿病逝,享年五十五歲。是年十月,李旦被葬于橋陵(在今渭南豐山),廟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