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高僧,被稱“黑衣宰相”,一生輔佐朱棣成就霸業(yè)!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姚廣孝是為了造反而造反,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驗證自己的能力,查看自己智謀的水平。說白了,就是以造反行為來讓別人知道他的水平。結(jié)果他成功了,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得不償失。晚年的姚廣孝對此也許有些迷茫。

編輯
姚廣孝(1335年-1418年),法名道衍,字斯道,政治家,陰謀家,靖難之役的策劃師。導(dǎo)演素有黑衣宰相之說。 (用現(xiàn)在的話說,也可以叫灰衣主教)姚廣孝在妙智庵出家為僧,洪武15年,被明太祖挑選,以“臣奉白帽著王”結(jié)識燕王朱棣,主持慶壽寺,就此成為朱棣的主要謀士。謀劃靖難之役成功。朱棣登基后,姚廣孝為太子少師,設(shè)計北京城布局。公元1418年,姚廣孝病逝慶壽寺,追贈榮國公,謚號恭靖。朱棣親寫神道碑銘,入明祖廟,是有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編輯
在《明史·姚廣孝傳》記載:”嘗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見之曰:“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也?!笨梢哉f,姚廣孝是以陰謀家的的身份入明史的,也是后世對姚廣孝的一致評價。但顧炎武對他評價頗高。靖難之役的成功首先是建文帝君臣無能,再是朱棣的運(yùn)氣,第三才是姚廣孝的謀劃??瘫〉闹扉s認(rèn)為自己得天下的第一功臣就是姚廣孝,所以對姚廣孝甚厚,把最器重的嫡長孫、也就是后來的明宣宗朱瞻基交給他來培養(yǎng)。但姚廣孝拒絕了一切的待遇,統(tǒng)統(tǒng)不要。顯然,姚廣孝不認(rèn)為朱棣會對他“卸磨殺驢”。公然造反“滿手鮮血的”的一個和尚居然要成佛了,實在是莫大的譏諷?為什么?這一切做何解釋?不僅僅是一個為了造反而造反就可以說明的。
編輯
實際上,姚廣孝要造反的目的就是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我覺得他和三國的賈詡很像。看透了一切。姚廣孝知道一旦造反,無論成敗都是千載罵名。他不在乎。在他這樣的人看來,名聲不過是身外之物。他要的是過程。失敗他也接受。成功了也就說明他的能力,至于成果不是他需要的,姚廣孝一生未婚,他用計太毒,太絕。應(yīng)該是怕殃及子孫不敢。姚廣孝無疑是鬼陰謀家。但這個陰謀家精通佛,道,儒三家。超然于物外。他的行為就說明了一件事,他不想辜負(fù)一生所學(xué),就是要驗證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