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炸彈配肉湯,“小麥第一大省”的早餐究竟有多能喝?


河南早餐,
湯水開路,碳水收尾。
人間的煙火氣若是落在河南早餐上,就是八個字:熱湯配餅,干濕混吃。

攝影/王一棋,圖/圖蟲·創(chuàng)意
在這片厚重的土地上,太行巍峨、黃河奔流、平原廣袤。河南作為中國小麥第一產(chǎn)區(qū),實(shí)現(xiàn)了早餐碳水自由。胡辣湯和燴面根本不足以概括河南美食的廣闊,更多餅餅饃饃和湯湯水水組成了不同城市的美食CP,在早餐桌上大放異彩。干濕結(jié)合、肉菜兼?zhèn)?/strong>,指數(shù)級能量的早餐有著充電、療愈的效果。

圖/視覺中國
“懟”一口,拿拿味兒。河南人的早餐,真中!
- 01 -
河南人一大早就很能喝!
北方人不怎么喝湯?河南人不答應(yīng)。河南人的清晨,可以用100種湯水開啟充滿活力的一天。

攝影/光影謙謙
洛陽與開封,
兩座古都,也是兩座“湯城”。
河南早餐只有胡辣湯?大錯特錯!尤其是在洛陽和開封,有數(shù)不清的美味湯水等你起床。
“晨間水席”是洛陽生活的必選項(xiàng)。洛陽人喜歡用“喝湯喵”來表達(dá)晨間問候,還會熱情地提醒你,“七點(diǎn)喝湯(原汁原味),八點(diǎn)喝油(靠油出味),九點(diǎn)喝水(清湯寡水)”,這就是洛陽親友般的真摯關(guān)懷——叫你快點(diǎn)喝湯去!

攝影/砍柴書生
在洛陽,肉湯的選擇多到驚人。
“一碗牛肉湯,給個神仙都不當(dāng)”,用黃牛腿骨大火熬煮,漂在湯面上的牛油顯示著湯的鮮美,將人們泡在湯氣之中;羊骨髓和膠原體燉出來的羊肉湯,到了早晨一掀鍋,就能收獲最本真的濃郁,乳白色是肥美羊肉燉出的極致結(jié)果。

攝影/nele,圖/圖蟲·創(chuàng)意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在洛陽好的喝湯店里,日賣驢肉湯千碗絕不是傳奇。新鮮的驢骨燉出的清湯,隨著季節(jié)變化調(diào)整下料,冬天暖身、夏天去熱,還有獨(dú)有的驢白血。要是趕上洛陽大雪,定要早早起床喝一大碗驢肉湯,太安逸!

攝影/砍柴書生
素湯看似樸實(shí),也絲毫不影響在洛陽早餐中的地位。
一碗豆腐湯,沸煮過的嫩豆腐,黃金炸豆腐,或者是有炒豆腐、水豆腐參與,用姜末提味,讓人難以抵抗。

攝影/雪太白,圖/圖蟲·創(chuàng)意
不翻湯不僅好喝,還很有趣味。綠豆糊倒在鏊(ào)子上,像攤煎餅一樣搟平,變成酥脆的綠豆薄餅,因?yàn)椴挥梅婢湍苁?,就成了“不翻”。薄餅再與蝦皮、豆腐皮被滾燙的土雞高湯一沖,湯酸辣爽口,還有餅的豆香。

攝影/云海路漫漫,圖/圖蟲·創(chuàng)意
洛陽人把“淡”叫做“甜”,“甜”湯指不放鹽、不放蔥的原味。喝過牛肉甜湯,才經(jīng)過了第一關(guān);進(jìn)入咸湯環(huán)節(jié),加鹽、香菜、蔥、辣子,湯隨之變得濃墨重彩。食客不停地喝,碗中留了點(diǎn)湯頭時,店家看了心領(lǐng)神會地過來添,老人們最懂喝湯規(guī)則,“一碗甜,兩碗咸,三碗多放辣椒鹽”。

攝影/云海路漫漫,圖/圖蟲·創(chuàng)意
湯都洛陽還研究出了一套熱湯+餅的黃金早餐組合套裝。洛陽人秉持著“瘦肉、薄餅、原湯”的原則,將焦黃柔韌的薄烙饃泡進(jìn)不翻湯,炸好的丸子泡進(jìn)驢肉湯,大餅和鍋盔泡入羊湯……最經(jīng)典的莫過于餅絲泡牛肉湯。餅烙得極薄,切成一條條的餅絲,堆在小碟上,將餅絲泡入噴香的牛肉湯中,餅絲吸飽了湯氣。

攝影/nele,圖/圖蟲·創(chuàng)意
開封人的季節(jié)感隨著每天晨間的一碗湯開始。天蒙蒙亮,湯館子里霧氣與湯的熱氣齊飛,像一個神仙洞府,湯客等待著湯來驅(qū)散朦朧的睡意。
初秋清晨,先干一碗雞血湯。雞血軟而韌,雞肝香糯,再加上雞腎、雞腸、雞肚等配件,倒入熬煮十小時以上的雞湯,宛如將一整只雞的能量吸入口中。

攝影/砍柴書生
開封四味燴菜在深秋吃,絕對通體舒坦。炸過的牛酥肉、牛肉丸子、煨面筋、黃花菜,放入濃湯一起煨,被分裝到四個鍋中,很好的保持了食材原來的風(fēng)味,吃的時候可以任選搭配組合,再澆上湯。

攝影/砍柴書生
等到天寒地凍時,街頭冒出濃濃蒸汽,那是開封重口味早餐“羊雙腸”的召喚。
灌過羊血的羊腸煮熟切片,碼在碗底澆上滾燙羊湯,可以不加什么調(diào)味直接喝。湯中加入的食物不可名狀,不要問它們?yōu)楹稳霚?,只要大膽嘗試才是品“羊雙腸”的態(tài)度。

攝影/砍柴書生
開封人的驢肉湯與洛陽不同,做湯師傅忠實(shí)地守著直徑兩米的大鍋,濃郁的底湯加上厚實(shí)的驢肉,添上辣椒油,配寬寬的餅,不論是肉、湯還是餅,都要比別處更扎實(shí)幾分。

攝影/砍柴書生
河南有多少種胡辣湯?
晨光微露,中原大地逐漸被朝陽點(diǎn)亮,空中飄揚(yáng)著胡椒與肉的芬芳。
老祖宗的手藝流傳,濃湯飄香過一個個早餐,喂養(yǎng)著一代代河南孩子。胡辣湯其貌不揚(yáng)、悶聲不響,各路配菜浸潤在濃湯中,胡椒熱辣狂放與肉交織,帶來咸香厚重的味道,熱得人干勁十足!

淮河的支流沙河因古代航運(yùn)發(fā)達(dá),繁榮了兩個小鎮(zhèn):北舞渡鎮(zhèn)在明清兩代成為中州巨鎮(zhèn);連接沙河上下游的逍遙鎮(zhèn),成為四大碼頭之一。

攝影/砍柴書生
兩座小鎮(zhèn)現(xiàn)在都以胡辣湯名揚(yáng)天下。逍遙鎮(zhèn)胡辣湯以胡味重、辣味輕聞名,胡椒的芬芳與本土辣椒、各路香料的融合,印證了胡辣湯產(chǎn)生于“碰撞”的大國底色;而北舞渡胡辣湯的燉湯路數(shù)更注重湯味與藥香,口感也更綿潤。

攝影/砍柴書生
地處豫南的信陽,因“北國江南”的地理屬性,胡辣湯也有了南北交織的風(fēng)格。
汆過的滑肉與豫南綠豆做成的粉條齊齊入湯,滑肉的工藝仿佛與巴蜀之地的“水滑肉”有所相似,胡椒還是絕對的主角。這是亦南亦北信陽胡辣湯的雙重誘惑,信陽人還會放入酥肉丸子,配著油條吃,或者來一碗信陽熱干面。

攝影/砍柴書生
在濮陽,白胡辣湯用了白胡椒,加上面筋、海帶后略勾芡,宛如一碗溫和的“白粥”;開封的素胡辣湯一改高脂高碳的路線,選取木耳、花生、面筋等素菜,給人鮮美之感;作為方便面大省,河南新鄉(xiāng)人甚至豪氣地搞起方便面,再泡進(jìn)了胡辣湯中;駐馬店人有雞肉胡辣湯,胡辣湯里融入雞湯,有高湯的鮮甜,甚至有雞爪、雞翅的參與。

攝影/砍柴書生
傳聞任何早點(diǎn)只能活在胡辣湯的陰影之下,但豆腐腦說:“打不過,我就加入?!?/strong>鄭州賣胡辣湯的店,喊一句:“老師兒,來碗兩摻兒!”長柄木勺舀出胡辣湯,小鐵鏟鏟出一團(tuán)豆腐腦,一半是渾厚辛辣,一半是豆香柔和。

攝影/砍柴書生
有老河南人感嘆,如果一頓早餐能集齊“包子、油饃、胡辣湯”,那可太“得勁”了。沒錯,胡辣湯很適配油餅與水煎包。
剛出鍋的油餅,一刀下去時發(fā)出咔擦咔擦的聲響,加上鹵蛋、咸菜,與胡辣湯組成幸福的清晨。濃稠的湯汁裹著豆皮、花生與肉,帶來了十足的辛辣,再吃上牛肉粉絲水煎包,或者來一口塞得滿滿的肉盒子,擊退清晨的困意。


圖/視覺中國
樸素的糊糊粥粥,也很美!
在河南人家里,清晨的粥香就是催起床的鬧鐘,常見的小米粥、八寶粥,還有豆粥、武陟油茶。豆粥是商丘永城人的早餐首選,黃豆與小米從漿再熬成粥,有恰到好處的豆米香。
新秋的玉米落到鍋里煮成玉米糝,再加上黃豆粉條、豆干等配料,就成了有點(diǎn)咸口的濮陽咸糊涂。細(xì)細(xì)一想,質(zhì)地奇妙的“糊涂”介于稀湯和稠湯之間,給人糊里糊涂的感覺,外地人看不懂,本地人卻吃不膩。

圖/匯圖網(wǎng)
豆沫也有類似的質(zhì)地,是濮陽早餐三寶之一(和白胡辣湯、老鴰頭并列)。在濮陽話中,馇(cha)是煮稠湯的意思,“馇豆沫”很需要耐著性子做。小米面拌上黃豆瓣、粉條等配菜熬成糊糊,粘稠的豆沫散發(fā)著小米的清香。

攝影/砍柴書生
到了安陽,豆沫、粉漿飯和扁粉菜都受人們喜愛。安陽粉漿飯雖是小米和菜熬出的來的“飯”,但從形態(tài)上更接近粥,和糊糊算是一系列,因?yàn)樗岫節(jié){參與,比傳統(tǒng)小米粥多了一絲酸。這種酸味等放到第二天早上會變得更濃郁,外地人望而卻步,安陽人愛得深切。

攝影/潮流vision,圖/圖蟲·創(chuàng)意
以粉條為主的扁粉菜,是安陽人從“海燴菜”、“上燴菜”和“行燴菜”等傳統(tǒng)燴菜基礎(chǔ)上,調(diào)出來的簡單“燴菜”,更平價、更市井,吃起來油滾滾、香噴噴、辣呼呼,和安陽的清晨很搭。

攝影/砍柴書生
- 02 -
中國小麥第一大省,
早餐有多少碳水炸彈?
油條是早餐屆的“百搭單品”,在河南還演化成杠子油條和油饃頭。它倆是胡辣湯伴侶,還能搭豆沫兒、豆腐腦(大概就沒有什么不能搭的)。杠子油條是開封老式油條,像一根粗胖的“杠子”,一旦灌入蛋液復(fù)炸,就會變身黃金炸彈。油饃頭在濮陽還叫“老鴰(gua)頭”,人們用它來配白胡辣湯。

圖/視覺中國
雞蛋布袋的名字就形象多了。原理類似雞蛋灌油條,只不過更強(qiáng)調(diào)寬版油條方方的“布袋”形狀。最絕妙的是灌入雞蛋之后經(jīng)過火候的處理形成的半熟狀態(tài),流動的雞蛋在油條中等待一口咬開,襲來蛋香與油香。

攝影/砍柴書生
經(jīng)過不斷進(jìn)化,開封的“燒檜”正式成為“開封燒餅”。一面朝火烘烤,一面貼在壁爐上,出爐時鼓鼓囊囊,中間空心可以夾萬物:撒子、牛羊肉、茶葉蛋、豆芽、海帶甚至炒涼粉……開封人拿夾萬物的燒餅就著羊湯喝,別提多“得勁”了!商丘的燒餅和垛子羊肉更搭,羊肉能把燒餅塞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吃得每一口都十分滿足。

攝影/砍柴書生
河南多地都能見到正宗的雞蛋灌餅早點(diǎn)攤子。常見的面團(tuán),在河南人手中脫胎換骨,跳脫了“一蛋灌一餅”的手法,還能做到一餅灌四個甚至更多。
至于那些夾了生菜、放火腿腸的“灌餅”,被有些人視作異端,只有把內(nèi)容填入餅中,保持著質(zhì)樸的外形,才是“灌”的精神。

圖/視覺中國
信陽為河南的早餐界還帶來了一個龐大的分支——饃饃派。雪白的、甜甜的焦殼饃;裹著蔥花、散發(fā)著咸香氣的勺子饃;被視作雞蛋灌餅原型的油酥饃;在地鍋里“炕”出來的地鍋饃;潢川縣的高樁饃,又高又耐嚼,宛如一個栓馬樁。

攝影/明天會更好,圖/圖蟲·創(chuàng)意
河南的饃也很能卷,洛饃卷菜將小菜卷地氣吞山河,卷地名揚(yáng)天下。
最夸張的應(yīng)該算是“饃王”——濮陽壯饃。河南名饃的姿態(tài)就是:管飽!管夠!大漢的無情鐵手做出了巨大肉餅,像一輪金燦燦的滿月。饃皮緊緊抱著沉甸甸的肉餡,一刀切下去堪稱“爆肉”,實(shí)屬是“王炸”級早餐。

攝影/砍柴書生
河南人的鍋不僅做得出壯饃,也做得出小個頭的點(diǎn)心。燙面包上紅糖或白糖下油鍋,炸出圓鼓鼓的糖糕;金黃油亮的大營麻花,流行于三門峽峽州區(qū),既是喝湯伴侶也是干糧主食;反復(fù)捶打的信陽糍粑,油炸之后散發(fā)著焦香,吃起來綿綿糯糯的還拉絲,一大早就幸福感爆棚!

圖/視覺中國
- 03 -
早上“懟”一碗面,“得勁”!
作為河南美食招牌之一的燴面,依然穩(wěn)定發(fā)揮了兼容并包的精神,繪出了四方相逢的豪情。方城的燴面師傅做出了以羊湯為特色的方城燴面,滴入羊油辣椒,一滴入魂。一大早吃燴面實(shí)在太頂,“懟”一碗鹵面、燜面或者孟州炒面也是相當(dāng)?shù)墓茱枴?/p>

攝影/砍柴書生
而像飯又像菜的漿面條,一碗囊括了十多種小菜配料,獨(dú)特的酸味一下子更能喚醒清晨的神經(jīng)。而糊涂面條的組成原料也像漿面條般豐富,手邊有啥就做啥。羊肉湯糊涂面條算是糊涂面的升級版,面條先炒出焦黃油香氣,拌過蔥油,再用羊湯煮出進(jìn)一步的鮮香,早上吃一碗非?!暗脛拧?/strong>。

攝影/云海路漫漫,圖/圖蟲·創(chuàng)意
從武漢一路香到河南的熱干面,找到了第二故鄉(xiāng)。河南共有一萬五千多家熱干面店,熱情絲毫不比湖北低。
信陽熱干面演變出了河南特色,以各種配料增加豐富性,信陽特色的醬料調(diào)出了更順滑的口感,還有雞湯汁、紅油與無湯版任選。與湖北接壤的鄧州以最熱切的態(tài)度擁抱了熱干面,并且在熱干面中加牛肉丁,潑牛油辣椒,逐漸成為鄧州當(dāng)?shù)卦绮椭x——鄧州窩子面。

攝影/砍柴書生
河南人對面條的珍視,已不僅停留于對面條的創(chuàng)造,頭天晚上的面條第二天起來熱熱再吃,這種家常的早餐被親切地稱為“金不換”,飽含了對糧食的濃濃愛意。
河南人的早餐大鍋里永遠(yuǎn)翻滾著湯水,牛羊豬肉、青菜豆腐,萬象調(diào)和成了一碗碗鮮湯。湯湯相映、湯餅相生,從不打架也絕不爭出個上下高低,就連那些粥粥糊糊,也彼此借鑒,但保持自身特色。開封人還把湯水包進(jìn)了開封灌湯包中,“先開窗,后喝湯,再滿口香",每一口都滿足。

攝影/文扉,圖/圖蟲·創(chuàng)意
這大概也是河南早餐的哲學(xué)所在,要不怎么會出現(xiàn)兩摻呢?不是二者選一,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萬物交感、相互映照、彼此成就,達(dá)成和諧平衡的河南味道。

圖/視覺中國
文?| 詹憶夢、ZXZ
文字編輯 | ZXZ
圖片編輯 |?ZXZ
文章首圖 |?砍柴書生
封圖?|?圖蟲·創(chuàng)意
本文系【地道風(fēng)物】原創(chuàng)內(nèi)容
未經(jīng)賬號授權(quán),禁止隨意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