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中子星現(xiàn)身,直徑不到30公里,卻比兩個太陽還重,還有個小弟
中子星是一種體積很小的天體,一般認為其直徑在8~30公里之間,但是其質量卻很龐大,基本上都在太陽的1.44~3.2倍之間。

想一想,我們的地球直徑12756公里,其質量高達60萬億億噸,而太陽的直徑為149萬公里,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然而這種直徑只有30公里以下的星球,質量竟然是太陽的1.44~3.2倍,可見它是一種物質非常致密的天體,每立方厘米中子星物質的質量高達8000萬到20億噸,是我們常見的水的密度的100萬億倍。

中子星是大質量恒星發(fā)生超新星爆發(fā)后的產物,也可以說它是大質量恒星死亡后的殘骸,是恒星最后剩下的核心部分。

在超新星爆發(fā)的一刻,恒星核心受到的擠壓力特別巨大,將大量物質的電子也擠到了質子里面形成了中子,無數(shù)中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中子星這種天體,本質上它就像一個巨型原子核。

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們一共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千顆中子星,近日媒體報道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的天文學研究人員利用綠岸射電望遠鏡發(fā)現(xiàn)了已知質量最重的中子星,相關研究報告刊已發(fā)表于16日出版的英國《自然·天文學》雜志,這顆中子星編號J0740+6620,質量是太陽的2.17倍,直徑在20公里到30公里之間,就是說這個中子星的直徑雖然只有20多公里,但是它的質量卻超過了兩個太陽,大約相當于72萬個地球的質量。

該中子星距離我們太陽系大約4600光年,科學家們還發(fā)現(xiàn)了它有一個“小弟”——一顆白矮星伴星,這個小弟的個頭要比它這個“大哥”大得多,其體積和我們的地球差不多,直徑在1萬公里以上(中子星直徑不超30公里),但其質量或和太陽相似。

兩者的引力場相互作用導致了周圍空間扭曲,使得中子星所發(fā)射的電磁脈沖穿過扭曲空間時速度更快。依據(jù)引力時間延遲效應,天文學家們推算出了中子星和其伴星白矮星的大致質量。如下圖,中間個頭較小的是中子星,而外圍個頭較大的是白矮星,大個子在圍繞小個子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