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忱;如果你是冒牌者癥候群
什么是“冒牌者癥候群”?
“冒牌者癥候群(以下簡稱冒牌者)是 1978 年由臨床心理學家 Pauline R. Clance 和 Suzanne A. Imes 提出的一種現(xiàn)象,指一些成就高的人害怕被人認為是冒牌者。
事實上,我覺得除了上面這些“顯性”的冒牌者之外,還有一群“隱性”的冒牌者:
生活總是被工作填滿,但并不享受工作。只要停下來,就會覺得擔心自己會被別人追過去。
當別人稱贊自己的時候,會有一種“無地自容”的感覺,轉移話題。
工作或學業(yè)上都拿到了不錯的成就,但從來不覺得這個有什么。每天都活在那種“不夠”的陰影下。
冒牌者最常對自己說的話是“我不配”、“我只是運氣好”。
問題是,他們常常明明已經(jīng)有很高的成就,為什么還會覺得“自己是假的”?
有冒牌者癥候群的人常常都會有自我貶抑的想法,例如“我只是靠僥幸得到這份工作,有一天別人可能會發(fā)現(xiàn)我其實沒有能力”,并無時無刻的擔心被他人揭穿。有少數(shù)的人甚至在被稱贊時會感到不自在,想要轉移話題。
冒牌者癥候群的表現(xiàn)形式:
a) 格外努力
他們?yōu)榱吮苊獗唤掖瑫貏e的努力學習和工作,希望能掩蓋自己能力不足的事實。
b) 隱藏意見
他們比較少表達自己的看法,大部分的時候都會附和他人的意見,因為覺得自己的想法很可能是錯的、不值得被參考。
c) 極度渴望獲得認可
冒牌者癥候群的人常常很努力的想獲得他人的認可,因為這能暫時緩解他們被揭穿的焦慮,也能確認別人是認同自己的。
d) 無法坦率擁抱成功
他們即使有所成就,或是獲得工作、贊美,也沒辦法坦率的接受,他們常常會歸因于運氣和。
解決方案
我自己,每當陷入這種覺得自己是“靠運氣而不是靠實力”的想法里,通常這種時候,我就會開始做“實際認證”。
我知道我有種“我是廢物”的感覺,但感覺和事實并不一定相同。
我得先冷靜下來,用一個個的事實,來消退這種:“我只是運氣好而已”的想法。
放下你的完美主義
你的核心信念是什么?你小時候,爸媽是怎么要求你的?一定要做到完美嗎?
沒關系,你長大了。做不好不會再有人去怪你,只要你放過自己。
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像我自己,我自己覺得文筆不像以前那么好,但我的想法很單純,我想更多人、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知道這些照顧自己的資訊。
我當然也會怕人家笑我、批評我、攻擊我。超怕……。但是,我用客觀中立、用論文來保護我自己,有時候和大家討論也可以增進我的知識。
若是個人觀點的部分,我也會說明,這是我自己覺得的,和大家分享。
觀點沒有正確或不正確,只有別人同意和不同意而已。
你想要做這件事,為什么?千萬不要因為害怕失敗或嘲笑而放棄。去想想,被笑會怎么樣?為什么自己這么在乎?
謙虛并真心接受贊美
當人家贊美你的時候,其實說聲“謝謝”就很好
臺灣有個文化不太好,被贊美的人常會說“沒有啦、運氣好”。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當事者是“真的”覺得自己“沒有夠格”,或是文化的要求下,“要求自己”不能夠格。
都太害怕被說“你是在驕傲什么”、太害怕自己是僥幸的。
說聲謝謝就好。你已經(jīng)很努力了,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