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美再現(xiàn)殺人蜂!亞洲大黃蜂為何人見人怕,蜂見蜂躲?
前幾天,亞洲大黃蜂又一次在美國被發(fā)現(xiàn),當?shù)氐木用袢缑⒋瘫常A盛頓州的農業(yè)及環(huán)境保護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立刻趕往現(xiàn)場進行圍剿。工作人員穿上了防護服,連夜趕往發(fā)現(xiàn)亞洲大黃蜂的地點,并最終確認了在一棵樹上找到了一個龐大的亞洲大黃蜂窩。

工作人員有條不紊的工作著,他們封鎖了現(xiàn)場,并且使用了真空吸塵設備進行清剿亞洲大黃蜂,最后把這一窩亞洲大黃蜂投入了一個圓柱形的玻璃器皿中,此次清剿亞洲大黃蜂行動非常成功。
為什么一窩亞洲大黃蜂會令美國煞有介事地出動農業(yè)部門和環(huán)境保護相關部門呢?



要知道這個答案,就得從亞洲大黃蜂的名稱談起了,亞洲大黃蜂又叫做日本大黃蜂,屬于胡蜂科,主要分布于亞洲地區(qū),尤其在日本數(shù)量尤為多。亞洲大黃蜂為人所知的主要是因為它的另一個名稱:殺人蜂。
胡蜂分為大胡蜂和小胡蜂,而亞洲大黃蜂就屬于大黃蜂,它們的體長較大的可以超過5CM,并且它們和蜜蜂最大的區(qū)別就是蜜蜂的針只能用一次,而大黃蜂的毒針可以反復刺扎,它們的毒性非常之強,如果反復刺扎多次是可以危及人的生命的。
在亞洲等地,每年都有關于大黃蜂致人死亡或者致人受傷的事件發(fā)生,殺人蜂的名稱由此而來。


亞洲大黃蜂嗜肉如命,性情暴虐,是胡蜂家族中的超級獵食者,尾部的毒針長達7mm,一般的衣物根本阻止不了亞洲大黃蜂的進攻,多次刺扎后可以導致受傷者心跳停止、呼吸衰竭和昏迷。日本每年有幾十人因為亞洲大黃蜂而喪命。沒有穿防護服的人,在它們面前毫無勝算可言。
在去年的12月份,美國首次發(fā)現(xiàn)了亞洲大黃蜂的蹤影,美國的生物學家早就對其做過研究,立刻將其定性為非常危險的入侵物種,并分析亞洲大黃蜂可能是隨著人類的進口貿易由別的國家進入美國。


亞洲大黃蜂的可怕之處是它們不單單是對于人類相當有危險,最主要的是嚴重地破壞了當?shù)氐纳鷳B(tài)平衡,它們最喜歡吃的食物就是蜜蜂,超過三只以上的亞洲大黃蜂小組就可以獵殺整窩蜜蜂,這對當?shù)氐姆滢r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亞洲蜜蜂和亞洲大黃蜂已經斗爭了一代又一代。
亞洲大黃蜂在獵殺蜜蜂的前都要派遣一名大黃蜂偵查員前去探尋蜜蜂窩,并且在蜜蜂窩進行標記,如果放這只大黃蜂回去帶領大隊人馬趕到,那么這窩蜜蜂勢必要團滅。所以亞洲蜜蜂已經研究出了對抗大黃蜂的絕招,那就是殺死大黃蜂的偵察蜂。

蜜蜂會成立沖鋒小隊,把偵查蜂團團圍住,然后互相舞動翅膀,升高周圍的溫度,大黃蜂單虎遇群狼,雙拳難敵四手,最后會被蜜蜂團活活熱死,而蜜蜂能承受的溫度要比大黃蜂高,所以往往是幾百上千只蜜蜂用自己的生命殺死一只大黃蜂,從而保護了蜂巢。
但是這種技能是千百年來,亞洲蜜蜂和亞洲大黃蜂經過無數(shù)次的戰(zhàn)斗下自己研究出來的,歐洲蜜蜂以前根本沒見過亞洲大黃蜂,根本沒有蜜蜂會單殺大黃蜂,所以大黃蜂侵入美國境內,方圓百里的蜜蜂都有可能被獵殺,這對當?shù)氐酿B(yǎng)蜂業(yè)是致命的,歐洲蜜蜂沒辦法對付亞洲大黃蜂。
看來入侵物種在哪里都不受人歡迎,特別是像亞洲大黃蜂這種危險的物種。此次清剿亞洲大黃蜂雖然順利,但是前景不容樂觀,因為胡蜂科都是自然分蜂后才會出現(xiàn)蜂巢,這代表著美國的其他地區(qū)肯定還有沒被發(fā)現(xiàn)的亞洲大黃蜂,如果清理不及時,可能會后患無窮。
對于亞洲大黃蜂,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