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淡濱尼(Tampines)
【新加坡】淡濱尼(Tampines)
最早出現在1828年印制的富蘭克林(Franklin)和菲利浦杰克森(Philip Jackson)的地圖上,當時指的是一條名為“Tampenus”的河流。
無論河流的名字或是現在的路名,都是早期生長在這個地區(qū)的樹——淡濱尼樹(Tempinis,植物名稱Strebulus elongata ) 。它的植物科名字是Strebulus elongata,即希伯來文中的伸長的??浦参?。
什么是淡濱尼樹?據說,淡濱尼的早期華族居民,把淡濱尼叫著“Teng Puay Ni ”,即福建話“硬皮”的意思,這是因為淡濱尼樹的樹皮很粗糙,樹身也很堅硬。
這種高大的樹因其硬度和耐用性被馬來人視為有價值的東西,并且稱之為“鐵樹”。昔日淡濱尼,長了許多淡濱尼樹,可惜在上個世紀60年代,便已被砍伐一光。
最早淡濱尼路是一條不能通車的馬徑,于實龍崗路七英里,1864年改成一條馬車路,當時福建人稱它為“甘榜西貢溪邊”。
1892年,克琳(C.E. Crane)曾在這里開辟牛奶農場,后來還發(fā)展成一家公司。到了20世紀初,淡濱尼曾是個膠園區(qū),也曾是開采沙場的地區(qū)。一直到70年代末,這個郊外地區(qū)才開始逐步發(fā)展,如今已是新加坡人口最稠密的區(qū)域中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