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rola edge s pro :由內而外 更進一步
很少有人注意到,摩托羅拉換了一個新的口號:“POWER TO EMPOWER”。這個口號,像極了多年前摩托羅拉全盛時期的口號:“LIFE M POWERED”。

盡管在手機市場里可以算得上是最有資歷的老大哥,但在手機誕生的這38年里,摩托羅拉幾經沉浮、身世跌宕。但總歸它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歷史的:它不僅是手機的發(fā)明者,還是我們熟知的“上一代”老牌手機廠商里可能唯一沒有“斷檔”過、唯一還排在全球前十名的廠商——摩托羅拉曾有一段收縮產品和運營戰(zhàn)線,高端產品“不見蹤影”的日子。靠著在美洲市場平價機型的風靡,摩托羅拉不僅穩(wěn)住了銷售業(yè)績(穩(wěn)坐北美前五和拉丁美洲第二),而且還讓整個手機業(yè)務盈利了。這家“老而彌堅”的手機品牌,今年竟然熬到了一直在全球手機排行榜上一直膠著不清、排名前后反復的 LG 退出手機市場的“好日子”,不可不謂是“堅持的勝利”。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去年摩托羅拉重啟了高端旗艦產品線,定名為 “edge” 系列:受限于產品定義和價位區(qū)間,去年發(fā)售的兩款 edge 產品并沒有在中國市場發(fā)售。不過暌違高端市場一段時間的摩托羅拉重回旗艦機之后依舊保留應有的實力:一回來 edge+ 就用上了最新的驍龍8系處理器(edge+ 搭載驍龍865),去年風靡的瀑布屏、一億像素拍照、5G甚至是毫米波,一個都沒少。在摩托羅拉心里,它一直有一個用最新技術 EMPOWER 全世界的夢。

今年二月在中國市場從小米手中搶下驍龍870全球首發(fā)、并以超出預期的市場表現(xiàn)一再加單、銷售創(chuàng)摩托羅拉產品國內銷售歷史新高的摩托羅拉edge s,其實是“海外爆款” motorola g 系列的頂端型號 g100 的國內版本——嚴格意義上,它還不是一款最正宗的“edge”。但這款依舊充滿著海外市場定義風格的產品,在本地化團隊軟件優(yōu)化適配和極具性價比的價格定檔下,為摩托羅拉的中國市場復蘇立下了汗馬功勞:根據(jù) Strategy Analytics 上半年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增速的排行報告,聯(lián)想/摩托羅拉以71%的高速增長排名第三,遠超市面主流品牌的 20% 增長率——這還只是一部海外市場定義風格+本地化適配的產品。但或多或少,這為摩托羅拉指明了一條路:本地化產品+性價比定位+獨特的產品風格,這三條路線的組合,是成功的、有效的。

我在摩托羅拉edge s 的文章里用了《新生·亦傳承》的標題,在那部機器里的確有著摩托羅拉這家老而彌堅的經典品牌的一些堅持(例如通信網絡部分的“全能”和外圍附加值的豐富多樣,中國市場的同價位產品幾乎是沒有能和其相提并論的產品)。而時隔半年,在已經完全火熱化的中國市場,摩托羅拉終于要讓自己正統(tǒng)的 edge 系列登錄中國市場——這一次,它不僅有了從內而外更進一步的規(guī)格和延展,更重要的是,它有了更徹底的本地化定義和產品細節(jié)。
“做中國用戶喜愛的摩托羅拉”,這是這次摩托羅拉在發(fā)布會上提出的新口號。

這部“血統(tǒng)純正”的 摩托羅拉edge 系列新機(海外型號名為 motorola edge 20 pro),和前代的 edge 在產品風格上有著相當大的“轉變”,而這也是銷售表現(xiàn)提升、市場話語權進一步提升的中國區(qū)參與了更多產品定義的結果。中國消費者“熟悉”的風格從外觀設計的轉變開始:更具東方式“平和中正”的外觀設計,包括攝像頭的多層云階設計和正面幾乎是上下、左右寬度都一直的中國傳統(tǒng)式對稱美學,在一向有著粗獷型“美式設計”的摩托羅拉機身上出現(xiàn),讓一些摩托羅拉的老用戶或多或少有一些“不適應”——但這,可能是讓中國消費者快速接受這個已經讓他們有一點陌生的老品牌的最快方式。配色部分,摩托羅拉edge s 有著中國市場最流行的多種元素:炫彩、流光、AG磨砂玻璃,這次甚至還有了素皮的版本,從材質和設計,比起早前的 edge s更具“主流審美”。最大的提升體現(xiàn)在整機的厚度和重量方面,僅有7.99mm 的厚度和 189g 的重量令其整個市面上的驍龍8系產品里都算得上是“輕量級選手”——而這,和早前 edge s 的粗獷風格形成了鮮明對比。


驍龍870依舊是驅動 摩托羅拉edge s pro 的核心——嘗到了驍龍870甜頭的摩托羅拉,自然不會放棄在這顆雖然規(guī)格略顯陳舊但依舊有著極好的用戶口碑和實際用戶體驗的處理器上的“持續(xù)打磨”,除了 LPDDR5+UFS 3.1+WiFi6 的經典組合之外,誰也沒想到的是摩托羅拉竟然將這個“新瓶裝老酒”的平臺打磨出來新花樣:當我把兩張 SIM 卡放到手機里,摩托羅拉edge s pro網標出現(xiàn)雙卡都是 5G 的時候,我一度以為這是產品的顯示 BUG——基于目前市面上此前所有已經上市的驍龍870產品的通用特性,沒有一部驍龍870平臺的產品支持雙卡雙5G的功能。在經過了一晚上和摩托羅拉產品經理的反復確認之后,終于確認了一個令人驚喜的事實:這部應用了驍龍870新基線的手機,是市面上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部支持雙卡雙5G的驍龍870平臺產品。摩托羅拉,對,就是那個手機發(fā)明者的摩托羅拉,把驍龍870這款堪稱年度神U的移動平臺,又玩出了新花樣。
服氣,太服氣了。

另一個在這個價位段頗有“開創(chuàng)性”的部分,是影像。如果說去年市面上還有一些2000檔產品有著超出市面其它同檔產品的影像配置,有著無湊數(shù)鏡頭和包含高倍率長焦鏡頭規(guī)格的話,今年的 2000 當市場可以說是“全面淪落”的一年:在今年旗艦產品都開始去掉所謂“用戶使用率不高”的 5X 潛望式鏡頭的同時,摩托羅拉edge s pro “反趨勢”的在這款2000檔的產品上加入了 5X 潛望式鏡頭,加上來自于三星 ISOCELL 的一億像素、1/1.52英寸的 HM2 主攝和 1600 萬像素的超廣角,構成了這個價位上焦段最全面的智能手機產品,而且在今年發(fā)布的新機里獨樹一幟,沒有“之一”。雖然在影像算法和優(yōu)化上,摩托羅拉和在手機影像領域頂尖的廠商們還有距離,但憑借著在這個價位上獨一無二的硬件規(guī)格,摩托羅拉edge s pro不僅成功的補齊了此前 edge s 和同價位其它產品相比略顯遜色的影像規(guī)格,還進一步的拓展了它在手機影像賽道上的“可能性”——這一代的產品,在拍照的軟件上已經有非常大的進步了,甚至同價位很多產品不具備的可硬件切換攝像頭的全手機專業(yè)模式,它也具備了。而流行的雙景模式、人像模式、文檔和幻燈片模式的拍攝一應俱全,從影像軟件的豐富性上亦能看出本地化產品思路和團隊深度介入的結果。摩托羅拉已經將影像團隊的主導權正式地調整到中國團隊手里,在這個手機影像競爭更激烈的市場的刺激下,可以期待一下未來摩托羅拉手機影像能力的快速提升:這一步,是在焦段、傳感器等規(guī)格上先人一步,而未來則是透過算法和優(yōu)化的進步,進一步提升摩托羅拉手機的拍照體驗——其實目前能在手機影像領域做到頂尖的廠商,都是這么一步步走過來的,而 摩托羅拉edge s pro,很可喜地邁出了第一步。





本地化,是摩托羅拉手機回歸中國之后一直的核心話題。如果你對谷歌收購之前的摩托羅拉手機還有印象的話,其實那套 MotoBlur 界面的本地化是做得很好的,包括大量的本地化服務也都接入其中。在經歷了 VIBEUI 改款 OneUI 和相對不太被摩托羅拉老用戶接受的 ZUI 階段后,razr和edge s 的偏原生風格+本地服務的 MyUI 在努力的尋找 Moto 風格和本地適用性的平衡。這套已經在 edge s 上使用過的系統(tǒng)在 edge s pro 有了更多本地化服務的加入:負一屏上新增了智能快遞、智能出行的內容,而此前在海外產品里沒有出現(xiàn)的應用多開特性,這次一下子加到了“應用六開”,非常本土。而我們曾經以為會在疫情平緩后快速消失的健康碼,隨著最近的疫情重現(xiàn)而又成為了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必備品——摩托羅拉edge s pro 依舊保留了左側的實體一鍵健康碼功能,省略了反復進入支付寶調取健康碼的繁瑣流程,也能讓你在進出公共場所和樓宇、需要查驗健康碼時候。比別人少一些等待的時間,


相對輕快的原生體驗在摩托羅拉edge s pro 上得到了保留:例如很多第三方定制 UI 會出現(xiàn)的高刷界面日常使用掉幀的情況,在這部機器上就較少遇見,這也充分地發(fā)揮了這塊 144Hz 柔性 OLED 屏幕在日常操作中的流暢度優(yōu)勢。熟悉的 moto 操作依舊保有,原生的抽屜式桌面依舊保留——不過這次桌面也加入了圖標全部外部平鋪的選項。MyUI 還在進一步尋找本地功能和原生風格平衡的過程中,我唯一希望的就是它在后續(xù)豐滿自己功能的同時還能保有現(xiàn)在的這份輕快流暢。畢竟,功能豐富了之后變得臃腫甚至卡頓的第三方定制UI的前例,實在是太多了。

其它品牌這個價位的手機,大抵做到這個份兒上,即是達成了它產品定義的全部。但摩托羅拉不甘心,它還依舊有著過去沿襲而來的一些堅持,這點在 edge s 上就已經體現(xiàn)出來了:一部不到 2000 元的手機,居然配備了 USB 3.1/DP 輸出加持下的桌面模式和多屏協(xié)同,摩托羅拉稱其為 “Ready For”。在 摩托羅拉edge s pro 身上,Ready For 再度升級,除了支持可以通過 USB-C 接口連接電視/顯示器的有線模式,還支持了 Miracast 連接的無線模式,讓電視輕松成為電腦的大屏顯示終端。而在和PC 連接的方式,這次的 摩托羅拉edge s pro 通過下載安裝“Ready For 助理”即可實現(xiàn)電腦和手機合二為一的跨屏互通特性。而在摩托羅拉的傳統(tǒng)強項語音通話方面,除了依舊保有“motoAI麗音”這項經典特性之外,這次還將麗音應用的范圍擴展到了微信語音信息之上——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對于對方發(fā)來的含混不清的微信語音信息弄得煩躁不已,然后不得不讓對方再說一次。這個經常碰到的場景卻很少有手機品牌花心思做了改善——我知道很多朋友對微信語音信息深惡痛絕,但當你沒法改變對方使用習慣的時候,你卻只能接受它。而這個針對微信語音信息也做了降噪處理的moto AI 麗音,至少可以大幅降低“再說一遍”的頻次,讓你不再在這么件繁瑣的細碎事務上浪費時間。
細節(jié),都是細節(jié)。



盡管這款產品已經沒有了早年摩托羅拉產品濃烈的商務風格,你把它當成一部相對時尚的產品亦可,但摩托羅拉還是很強調這里面的一些商務特性:除了前面提到的這個價位產品中絕無僅有的三種設備均可適配的 Ready For 多屏協(xié)同能力和高規(guī)格的 motoAI 麗音降噪技術,來自于聯(lián)想旗下另一經典家族 Think 的 ThinkShield 安全保護方案也被囊括其中?;谶@項安全方案,可實現(xiàn)文檔的端到端加密,而且無需網絡,提升手機中私人文檔的安全等級。至于一些商務場景常用的細節(jié)功能,例如文檔拍攝、幻燈片拍攝也在摩托羅拉edge s 中得以搭載。摩托羅拉還特地為這款產品做了一個叫 “moto便利貼”的應用,可實現(xiàn)快速會議記錄的功能:一邊打開錄音,一邊寫寫畫畫標記,甚至還能將錄音以實時字幕的形式呈現(xiàn)在會議記錄當中。這些功能的設置,顯然是針對商務場景的有的放矢。

作為國內團隊掌握了更多產品定義話語權的產品,摩托羅拉edge s pro 在一些細節(jié)特性方面已經開始體現(xiàn)出和之前 edge s 明顯的不同之處:外觀如是,UI 和本地化軟件功能如是,一些外圍周邊特性也是,例如配上了線上用戶喜愛的 Z 軸線性馬達。不過立體聲雙揚聲器外放的缺失和只有 33W 的快速充電讓這款產品在這兩個細節(jié)方面遜色于同價位的其它線上產品(好在摩托羅拉的快充一直奉行通用的快充協(xié)議,使用 QC / PD 標準充電頭即可),但前面網絡功能、影像和多屏協(xié)同能力的大幅度超越,在綜合產品力上很好的彌補了這些細節(jié)的缺失。其實最大的一個本地化功能的不足是 NFC 支付體系的缺失,只有 NFC 硬件特性,而支付則需要借由 NFC-SIM、京東金融、云閃付等第三方軟件的配合——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也是中國市場 NFC 支付環(huán)境的特殊性導致的。不過目前摩托羅拉已經開始啟動支付體系的構建,預估年底就會具備公交卡和門禁卡的功能。想想在 NFC 領域起步稍晚的 OPPO、vivo 等品牌同樣經歷了這個尷尬的從無到有的過程,不過想要真正地做到發(fā)布中提及的“做中國用戶喜歡的摩托羅拉”,這關鍵的功能補齊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
2399起,這部看起來功能、配置、細節(jié)足夠豐富、足夠“全能”的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定價繼承了 edge s 的性價比風格,也為它在發(fā)布后爭取了不少正面的輿論聲音——要知道,這款產品的海外版本 motorola edge 20 pro 定價可是高達 699 歐元起(折合人民幣5300多元人民幣)。在做了一些細節(jié)規(guī)格的本地化取舍后(例如5G頻段從 World Mode 變?yōu)橹С种袊镜剡\營商已經鋪設和正在建設的4頻5G,以及前置攝像頭從3200萬降為1600萬),產品的定價大幅降低至只有一半的海外價格,這明明白白的展現(xiàn)了摩托羅拉在這款產品上的誠意。

就在這篇文章即將收尾之際,Strategy Analytics 公布了一份全球5G安卓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報道:摩托羅拉以高達 3480% 的出貨量提升位列前10名安卓手機品牌的增速榜首。不管是國內市場還是全球市場,隨著摩托羅拉產品線的完善、產品力的提升,它正在一點點重拾往日的市場地位。它現(xiàn)在也敢再次喊出 “POWER TO EMPOWER” 的口號,說自己的這款產品是“六邊形戰(zhàn)士”——就這個價位看,它的確算是做到了。想要在中國市場持續(xù)拿下更好的市場表現(xiàn),回復往日榮光,全面進化的摩托羅拉edge s pro 是前行道路上的重要一役。當然,前路漫漫,道阻且長,還有很多工作等待摩托羅拉去解決,例如更好的影像優(yōu)化、完善的NFC支付服務。所有曾經用過摩托羅拉的用戶們,都期待著能做出更讓用戶滿意和市場接受的產品。
畢竟只留下回憶的廠商已經夠多了,而從未在手機之路上停下來的摩托羅拉,不應該活在回憶里,更應該活在當下,活在消費者用鈔票愿意交換的選項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