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辭典·外國哲學史部分》3.24 思維經(jīng)濟原則
【本文轉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僅供學習參考】
24、思維經(jīng)濟原則
? 馬赫主義哲學的一種謬論?!八季S經(jīng)濟”意思是怎樣思維才能“費力最小”、“最省力氣”而獲得最大的效果。馬赫主義者把“思維經(jīng)濟”說成是思維的原則。在這個“原則”的幌子下,他們宣稱:設想世界上只有我和我的感覺存在,其他的一切都是“感覺的復合”,這樣的思維是最省力氣、最“經(jīng)濟”的,并把它看作是認識論的基礎。
思維經(jīng)濟原則是馬赫和阿芬那留斯在早期哲學著作中提出的。一八七二年馬赫在《功的守恒定律的歷史和根源》一書中提出這個“原則”。一八七六年阿芬那留斯在《哲學? ? ? ??按照費力最小的原則對世界的思維》一書中又作了詳細論述。俄國馬赫主義者巴札羅夫為了篡改和攻擊馬克思主義哲學,竟然把這一荒謬的“原則”同馬克思主義混淆起來,胡說這個“原則”“無疑是認識論中的‘馬克思主義’傾向”[1]。
?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思維[2]只有如實反映客觀實在才是正確的。正確的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實踐是檢驗認識的標準。思維“經(jīng)濟”原則,否認客觀世界和實踐,是十足的主觀唯心主義。列寧指出:“只有在否認客觀實在,即否認馬克思主義基礎的情況下,才會一本正經(jīng)地談論認識論中的思維經(jīng)濟”[3],這樣做,無非是“企圖在新的偽裝下偷運主觀唯心主義”。[4]列寧還進一步指出,當這一“原則”的唯心主義性質早已被“公認”,連馬赫本人在晚期著作中也企圖修改和掩飾它時,俄國馬赫主義者還要模仿和推崇它,并想把它同馬克思主義相混淆,實在是滑稽的怪事。教員說:“世界上只有唯心論和形而上學最省力,因為它可以由人們瞎說一氣,不要根據(jù)客觀實際,也不受客觀實際檢查的。”這段話擊中了包括所謂“思維經(jīng)濟”原則在內(nèi)的一切唯心論和形而上學的要害。
注:
[1] 轉引自《列寧選集》第二卷170頁。
[2] 即理性認識。
[3] 《列寧選集》第二卷171頁。
[4] 《列寧選集》第二卷1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