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陽‘后遺癥’總是氣短乏力還心慌?老中醫(yī)教你這樣調
大家好,我是張醫(yī)生。最近中招二陽的朋友又多了起來,雖然這次陽的癥狀沒有第一次那么嚴重,發(fā)燒和嗓子痛的時間明顯沒有那么長了,但是有些二陽過后的朋友來調理,都覺得自己變虛了,陽過之后,總是心慌氣短乏力,出虛汗,上兩步樓梯就感覺出不過來氣,身上軟綿綿的沒力氣,總感覺身體狀態(tài)大不如前。甚至有些朋友講生這一場病瘦了好幾斤。

中醫(yī)上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是指我們沒有生病身體的理想狀態(tài),像新冠,不管是首陽還是二陽,它都屬于外來邪氣入侵我們的身體了,我們體內的正氣就會和邪氣相爭,把它趕走,所以我們陽的時候就會惡寒發(fā)熱,有時一陣冷一陣熱的,肌肉酸痛,這都是正邪相爭,驅邪外出的表現。

如果因為邪氣太盛,正氣耗傷較重;或者我們本身身體正氣就比較虛,感邪后正氣大傷,這種情況下雖然我們把邪氣趕跑了,但是正氣大傷,這在中醫(yī)上屬于邪去正虛的狀態(tài),雖然邪氣已退,對機體的損害作用也已消失,但正氣被消耗的狀況尚有待恢復。

像新冠,損傷的大多就是肺氣和脾氣,肺脾氣虛了,就會氣短乏力,走兩步就喘,脾主四肢肌肉,所以身上總是軟綿綿的沒力氣,肺氣虛衛(wèi)表不固,就會出現氣虛汗多等情況。并且啊,有些朋友陽康后還會咳嗽,久咳、汗多都會導致體內氣陰的耗傷,所以時間長了不調理,甚至會出現心煩,口干,夜里盜汗等陰虛癥狀。

我們該怎么調理呢,主要就是補脾肺氣陰,可以 用黃芪搭配麥冬泡水代茶飲,黃芪補脾肺腎之氣,麥冬養(yǎng)陰生津;如果感覺癥狀比較明顯,可以喝點生脈飲來調理,它是專補氣陰的。平時還可以多按揉按揉組足三里、三陰交、血海等穴位來搭配健脾胃、養(yǎng)氣血。

好了,那這次的分享就到這里了,我是張醫(yī)生,我們下期再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