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就是一門獨立的藝術" 專訪美術指導李淼
你眼中的電影美術指導會是怎么樣的人呢?相信很多人和小編一樣,除了很會畫畫,還是很會畫畫!但是《我不是藥神》的美術/造型指導李淼,顛覆了小編的想法。
究竟具體的電影美術指導需要具備什么樣專業(yè)的素養(yǎng)?和應有的知識技能?以及《我不是藥神》的幕后制作過程如何?有請李淼替我們揭開這層神秘面紗。

美術 / 造型指導 李淼
作品:《左耳》、《唐人街探案》、《嫌疑人X的獻身》憑《唐人街探案》獲第53屆金馬獎最佳美術指導提名
作為一個美術,你甚至可以不會畫畫,但是你必須要有電影素養(yǎng)。
電影不是音樂、美術、文學的集成,不是一門綜合藝術,電影就是一門獨立的藝術,所有的環(huán)節(jié)都是為了電影這個本體服務,彼此環(huán)環(huán)相扣著。


一般人眼中的美術,可能是畫畫特別好、把場景陳列地非常好看,但對電影來說并不是這樣!
有時候你必須把場景弄得特別邋遢,根據(jù)劇本氣氛的需要去創(chuàng)造、發(fā)揮。像《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它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它不希望攝影跳出來,美術跳出來,所有的創(chuàng)作必須隱身到后面,必須保持電影的真實性,還原社會的原貌,
作為一個美術,你甚至可以不會畫畫,但是你必須要有電影素養(yǎng)。
這部片子不是低成本的文藝片,它是一個商業(yè)片!
導演文牧野很清楚地知道,這部片子不是低成本的文藝片,它是一個商業(yè)片!
雖然這部片子是現(xiàn)實主義,取材于社會,但不管是劇本結(jié)構還是表現(xiàn)形式,都不文藝,所以,我們的表現(xiàn)形式應該是大眾能夠接受的,通俗易懂的。

我認為《我不是藥神》成功的關鍵有兩個原因:第一個目前現(xiàn)實主義的題材比較少;另一方面我們的影片質(zhì)量沒有這么水。我們在拍攝的時候,有一種重回大學作作業(yè)的感覺,大家年齡特別相仿、底氣也特別足,特別想拿出一個不要這么低的分數(shù)的電影,所以無論是在聲音、美術、攝影等各種方面,團隊都仔細把關,不敢說是特別好,但每個部分肯定都在及格分數(shù)以上,最重要的是不能讓投資商虧本。
電影開拍之前是一張白紙 我們有各式各樣的選擇
當我讀完劇本之后,我會根據(jù)這些情節(jié)內(nèi)容,搜尋包括大師的畫作、或攝影作品等可用的素材,像這次我就參考了一些佛洛依德的畫作,先抓出這部電影的氣質(zhì),之后才和文牧野導演討論、交換我們彼此之間的想法。
這其中,替電影定下基調(diào)是最難的部分!電影開拍之前其實是一張白紙,我們有各式各樣的選擇,你也可以畫紅色也可以選擇畫綠色,選擇太多了!但當電影定下基調(diào)之后,你就有美術創(chuàng)作的行為準則,那些是對的,那些是錯的,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根據(jù)這些行為準則前進就對了。

《我不是藥神》在最初時,除了徐崢老師是確定的主演,其他角色都是未知數(shù),我不知道他的長相、也不清楚他的高矮胖瘦,只能掌握角色的性格和背景;另外,在這部影片中,因為每個人物的個性都相當鮮明,這對美術而言也相當有幫助。
我會把人物歸納成動物,我們做了各式各樣的嘗試,慢慢地將他們具體化、形象化,這是最有意思的部份。

后來定了演員之后,他們也給我很多的驚喜。像是王傳君老師,他對角色的把握非常準確、可塑性也非常強。

打造年代感 沒有固定的方法和套路
最重要是掌握當年社會標志性、代表性的物品。比如說鈔票,2000年時,人民幣正在進行第4代和第5代更迭,但在2002年時,也許舊鈔并沒有完全回收完畢,所以在數(shù)錢時,你可以看到藍色的鈔票。

至于演員的衣服來源大部分都在商場購買的,價格都要上千以上!為什么我們要用大牌子的衣服?因為它們的版型特別好,演員穿上之后,就能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氣質(zhì),而且這些衣服顏色也特別正,灰色特別高級,橘色也不是很鮮艷低俗的橘。購買了衣服之后再替衣服做舊,這些都由專業(yè)的服裝組來負責。

提到負責,我們請了一位老師,由他專門照顧徐崢老師一個人的假發(fā),因為這頂假發(fā)做工相當精細,如果被坐到,或是不小心被擠壓,可能會無法再恢復。
至于要打造年代感?其實并沒有固定的方法和套路能套用到全部電影上,畢竟每部片呈現(xiàn)的氛圍并不相同。如果這部片子的氣質(zhì)特別暴戾,特別粗獷,我可能就會下手狠一點;如果這部片子很清淡,我也不會往很邋遢的方向前進。


真心喜愛它,不賺錢的事情也能找到樂趣
作為一個美術指導,我認為需要具備電影的意識,包括讀劇本的能力,美術其實是把文字變成形象的轉(zhuǎn)化,做視覺規(guī)劃。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興趣,你有了興趣,才會繼續(xù)探索的可能性。像我上大學的時候,有一門課是看完電影后,畫出所有的鏡頭,其實你在畫分鏡的時候,就掌握了這部電影,包括劇本怎么處理?攝影是怎么銜接鏡頭?一個學期能做這樣的練習2~3次,就已經(jīng)相當厲害了。

聽說如果在國外的電影學院學習,它不會將美術和攝影導演這些專業(yè)切割開來,其實是在學生求學的過程中,依照個人的喜好,逐步去探索自己的科目,這種教育體系,我覺得特別好,完全不同于國內(nèi)的體制。
我覺得美術指導、執(zhí)行美術、助理,其實他們是完全不同工作的,這個是我在美國拍攝《唐人街探案2》感受到的東西。
在國內(nèi),我是從美術助理升到副美術,副美術升職到執(zhí)行美術,執(zhí)行美術升到美術指導。執(zhí)行美術更多關注具體實施的復雜問題,而美術指導做的是一件很宏觀的事情,可能在建構這部電影的世界觀、或者是畫面的把控。在中國美術指導宏觀微觀都要負責,在好萊塢則分成了production designer(制作設計)和 Art director兩個職位,其中production designer的職責更宏觀,Art director相對具體。(具體名稱小編非常難翻譯,畢竟連百度都將這兩個職務混為一談。)
最后,不要認為這是個掙錢多和容易的地方,才進來電影業(yè),而是要真心喜愛它,不賺錢的事情也能找到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