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褻瀆》:痛苦而愚昧的懺悔中,能否迎來救贖?
?本文作者:Faraam_Knight
黎明之刻,升起的不是太陽,而是我們的罪。
——《神之褻瀆》無名氏
在基督教經(jīng)典《圣經(jīng)》中,上帝創(chuàng)造了世間萬物和人類的先祖“亞當(dāng)和夏娃”,并讓他們居住在人間的樂園——伊甸園中。然而,亞當(dāng)和夏娃受到毒蛇的誘惑,偷吃了伊甸園里的禁果而受到上帝的懲罰,他們被逐出伊甸園,作為人類的祖先被冠以永世的罪孽。

于是后世的人類自出生起就是有罪的,他們需要用一輩子的過程來“贖罪”。然而,人們僅憑自己無謂的懺悔和善行,遠不足以贖清這份罪孽。于是上帝就派其子耶穌,為人類流血犧牲“唯有信仰耶穌,才能洗清罪孽”。
?一、取材現(xiàn)實的警世箴言:
而《圣經(jīng)》故事中這一個設(shè)定,正是《神之褻瀆》這款類銀河惡魔城游戲的靈感來源:在《瀆神》的世界觀里,每個人出生都帶著罪孽和“痛苦奇跡”。這些奇跡雖然有些是特殊的祝福,有些是會將人體扭曲異變的詛咒;但它們都是殘忍而詭異的。 ?
游戲中虛構(gòu)的“古斯托迪亞”,是一片充滿宗教迷信和超自然力量的地區(qū)。這個地方原本充滿了各種各樣不同的信仰,直至“扭曲圣父”和“萬母之母”這兩位因為偶然出現(xiàn)的奇跡而被奉為神明的人物出現(xiàn),其余的宗教信仰就因為遭到打壓而逐漸絕跡。古斯托迪亞從此落入了教會的黑暗統(tǒng)治之中。

之后因為席卷整個大陸的瘟疫的緣故,民眾的生活更加苦不堪言,教皇卻只是對此視而不見……于是,玩家在游戲中將扮演“默哀同道會”的最后一位“懺悔者”,打破教皇的黑暗統(tǒng)治,并尋找將這個世界從“痛苦奇跡”的永罰中解脫出來的方法。而如果玩家解鎖了游戲的“真結(jié)局”的話,主角就會犧牲自己,為這個世界帶來救贖——就像基督教里,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一樣。 ?
而當(dāng)我們再來細細斟酌這個故事,你會發(fā)現(xiàn),它里面的每一個主要情節(jié),幾乎都是歷史上真實發(fā)生的事件:迫害異教徒、宗教掌權(quán)、黑死病的傳播,無知的民眾靠自虐來祈求神明的寬恕……

在這篇文章里,就讓筆者來為大家揭露一下《瀆神》這篇黑暗的警世句里,所涵蓋的種種罪狀。
二、利欲熏心的教會,肅穆無言的神明 ?
宗教神話體系最初的誕生,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早期人們對于自身由來和身邊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的一種奇思妙想的解釋。不過,隨著后來宗教體系的擴大,信教人數(shù)的激增;這種體系就變成了烏合之眾們黨同伐異的借口。 ?
在《瀆神》里,教會借著偶然出現(xiàn)的圣父、圣母兩個奇跡而大肆宣揚自己的教義,確立了自己覆蓋整個大陸的絕對權(quán)威。而在真實的歷史上,教皇的權(quán)威也曾是那么高高在上、不可一世:1077年,德國國王亨利四世就因為得罪了教皇,被開除了教籍。于是貴為國王的他,也不得不在雪地里赤腳跪了三天三夜,才得到教皇的寬恕。

教皇們自認為是基督12使徒之一彼得的繼承者,是基督教世界的最高領(lǐng)袖,于是從五六世紀起,教皇和教會的權(quán)力極速膨脹,凌駕于世俗權(quán)利之上;打著上帝的旗號,卻過著奢靡無度的生活。教會曾以出賣“贖罪券”的方式搜刮民財,宣稱這可以使民眾得到救贖。


每天把“救贖”、“神的旨意”之類的詞掛在嘴邊,自己卻絲毫不會因為違背道德而感到羞愧。宗教統(tǒng)治體系的存在,在神的面前顯得格外諷刺;而神明從不言語,只是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切。
三、黨同伐異,眾人之惡 ?
前文提到,《瀆神》里的古斯托迪亞原本是一個多信仰的大陸,但隨著“神母教”的發(fā)展壯大,其余的宗教都被視為“異端”,信奉者遭到了打壓和屠宰。而玩家扮演的“懺悔者”,就是信仰“默哀奇跡”的最后一名成員。

? 游戲中異教徒的悲慘遭遇,靈感來自于歷史上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對異教徒的無端迫害。其殘酷程度從游戲中第一個場景“默哀同道會”中可見一斑。而歷史上,更是有不計其數(shù)的異教徒遭遇了“火刑”、“截肢”、“絞腸”等等慘無人道的極端刑法。??
原本教導(dǎo)人向善的宗教,怎么會演變成屠戮他人的“恐怖組織”?這還得從心理學(xué)上一個著名的概念“黨同伐異”講起。

人在日常生活中,會本能地追求“安定”這一個基本要素。于是當(dāng)一個人遇到有悖于自己的理念時,他要么選擇性地吸收它,要么曲解它,因為固守己見會帶給我們安全感。而一個人什么時候安全感最為強烈?當(dāng)然是他居身于群體之中時。

于是,當(dāng)某一個群體興起之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得選擇加入這個群體,以獲得“安全感”,而當(dāng)這個群體的膨脹愈演愈烈,他們就會趨向于同化,形成“多數(shù)人的暴政”。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某些“極端主義”、“飯圈文化”的形成,也是“黨同伐異”的一種表現(xiàn)。
當(dāng)信仰演變成盲從,善意也會演變成對“少數(shù)群體”的惡意。 ?
四、體膚之痛,救贖何在? ?
要說《瀆神》之中最鮮明的特點,那就是“痛苦”二字。痛苦從何而來?游戲中的民眾們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遭受著教會和瘟疫的雙重折磨,這是第一種痛苦。游戲中許許多多的NPC,諸如“苦行僧”、“七劍圣女”,為了贖清自身的罪孽,甘愿讓自己的肉體承受疲倦、流血和被刀劍刺穿的痛苦,這是第二種痛苦。

玩家在這個游戲里體驗到其超高難度帶來的的折磨,則將這些痛苦切實地傳達給我們。而玩家們扮演的“懺悔者”,則是整個劇情中痛苦永罰的最大受害者。 ?
游戲開始,當(dāng)主角擊殺“默哀同道會”的第一個BOSS后,會出現(xiàn)一段讓人匪夷所思的動畫:主角摘下他那古怪的尖頂頭盔,放在BOSS身上流出鮮血的地方,然后將裝滿鮮血的頭盔戴到了自己的頭上……

這段動畫有著十足的視覺沖擊力,也是展示主角“懺悔”過程的第一個鏡頭:這是在展示天主教文化“贖罪”的一個過程,它吸取了教徒接受洗禮、吸血鬼傳說、基督受難經(jīng)歷所流的血和喝圣酒的靈感,暗示主角將要背負無窮的罪孽和痛苦。 ?
主角的劍名為“Mea Culpa”(我有罪)。上面布滿了尖刺,要揮舞它的人勢必會被尖刺重傷,這也是主角受苦懺悔的一種方式。主角所戴的古怪頭盔,靈感來自于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Francisco Goya等西班牙畫家的作品,特別是《鞭笞者游行》這幅畫中懺悔者的尖頭“sanbenito”帽子,和主角的頭盔如出一轍。

作為懺悔的一部分,異教徒和褻瀆者必須穿著這些衣服參加游行,脖子上掛著繩子,手里拿著念珠。而《瀆神》里,主角恰恰需要這些道具來達成結(jié)局。也就是說,游戲的過程就是一場贖罪之旅,不過所有人的罪孽最后都由主角一個人承擔(dān)了。

1348-1349年,歐洲的黑死病正肆虐蔓延,無數(shù)的人被奪去了生命。當(dāng)時的醫(yī)療條件尚無法治愈這種可怕的傳染病,于是人們向神明苦苦祈禱、哀求,但是神沒有給出任何應(yīng)答。當(dāng)人處于絕望和死亡的邊緣,卻遲遲等不到神的拯救之時,他們就將這種無法治愈的瘟疫當(dāng)做是神的懲罰。
于是,為了祈求神的憐憫和寬恕,浩浩蕩蕩的“鞭笞者”從意大利半島出發(fā)了。這些“鞭笞者”赤足而行,裸露上身,任由帶鐵刺的鞭子抽打自己。他們痛哭流涕,懺悔著自己的罪孽,祈求神明寬恕自己。所到之處都是血肉橫飛、血跡斑斑,足跡遍布西歐各地。

而要說這些人受苦的真正原因,其實還是宗教的黑暗面。當(dāng)年爆發(fā)的黑死病,殺死了歐洲將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但以教會醫(yī)療為主的醫(yī)療體系,卻認為一切疾病都源自于人類的罪惡,而治愈的唯一途徑,只有懺悔。而就像《瀆神》里對民眾置之不顧的教會一樣,歐洲歷史上的教皇為了躲避瘟疫逃離了教廷,教會也甚至不愿意為死者禱告…… ?
在對教會感到失望和懷疑后,絕望之中的民眾為了自救,就開始用自殘的極端方式以求獲得救贖。現(xiàn)在來回顧那段歷史,我們都會認為鞭笞者們是如此的愚昧和無知,才會用如此血腥而泯滅人性的方法以求自救。

然而,在教會黑暗統(tǒng)治下的中世紀,鞭笞者卻是無助的民眾們唯一的希望。雖然他們并不能真的驅(qū)趕瘟疫,但是他們勇于反抗教會神權(quán)、以及自我拯救意識的覺醒,已經(jīng)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可圈可點的寶貴精神財富。 ?
五、崩塌的信仰,愚昧的信徒 ?
講了那么多《神之褻瀆》背后的歷史事件,那么這款游戲中“褻瀆”的成分又何以見得?筆者個人認為,這款游戲的確在映射宗教背后的黑暗與虛偽;但是它對于“褻瀆”的告解,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抨擊現(xiàn)實生活中宗教的陰暗面,而是諷刺人們對于自身信仰的態(tài)度:信仰輕易動搖,就是對于神明最大的褻瀆。 ?

我們每個人都有信仰,或許是信奉宗教神明,又或許是信仰某一種思想、某一種主義。而當(dāng)一個人的信仰崩塌了,這個人也就接近了崩壞、毀滅的邊緣。瑞典著名導(dǎo)演英格瑪?伯格曼的經(jīng)典電影《第七封印》,講述的就是騎士布洛克尋找著自己篤信的上帝,并與死神周旋,但是卻因為遲遲見不到上帝的蹤跡,而對自己的信仰產(chǎn)生了懷疑,最后走向死亡的故事。 ?
而《瀆神》中最為諷刺的一幕,恰恰是愚昧無知的民眾們“信仰不堅定”、“盲目信仰”的舉動。當(dāng)玩家扮演的“懺悔者”獨自承受著這片大陸上所有的痛苦和罪孽,像耶穌一樣犧牲自己,將劍刺入自己的身體,用自己的肉身封印王座,用自己的靈魂封印奇跡……化為藤蔓,永世不得超生后;看到這一幕的民眾卻將這一切當(dāng)作一個新的奇跡,將最不希望看到偽神的主角當(dāng)成新的神明頂禮膜拜,抬著他四處游行,供奉起來。

而后痛恨主角的克萊莎拔出了封印痛苦和罪孽的劍,這意味著一切悲劇又將再度上演,痛苦的輪回永遠不會結(jié)束…… ?
所以歸根結(jié)底,《瀆神》中人們得不到救贖的原因,是他們自身信仰的不堅定,宗教的長期統(tǒng)治已經(jīng)固化了他們的思維:他們先是信奉帶來黑暗統(tǒng)治的偽神,結(jié)果過上了苦不堪言的生活;而當(dāng)偽神終于被打敗,痛苦和罪孽也被消滅后,他們卻又將救世者當(dāng)成了新神。這是多么諷刺的一件事,就好像是“屠龍者終成惡龍”一樣。

失去了虔誠,盲目地崇拜著奇跡和神明,自然沒有救贖可言。好在,現(xiàn)代科學(xué)和人文主義的發(fā)展,使得我們不再需要以蒙昧無知的狀態(tài),生活在宗教的黑暗統(tǒng)治之下。??

西方有一句諺語,叫: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就像前文提及的電影《第七封印》所揭示的那樣:“上帝”一直都在那,只是你選擇視而不見。
——“救贖之道就在其中?!?/p>
額外內(nèi)容:游戲設(shè)計原型探究













(最后部分翻譯、摘編自西班牙語雜志。原文鏈接:http://www.presura.es/blog/2019/09/23/la-memoria-estetica-de-blasphem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