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為袁記云餃打call
上個月陪小比去游泳的時候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家裝修看起來很順眼的一家餃子店,它就是袁記云餃。我順手買了韭菜餃和韭黃云吞,吃完覺得它家的韭菜餃是近些年我吃過的最好吃的餃子,韭黃云吞也不賴,就是平時更容易吃到類似的。
19.8元一斤的價格,總是需要排隊,經常賣斷貨。哪怕我專門騎車過來買,也還是會買不到。然后我又想看看我家附近的餃子店賣的餃子味道如何,要是味道好的話,就不用專門買袁記云餃了。
多年以前我就在市場買過幾次,感覺味道不行,寧愿吃速凍餃子。反正都是難吃,速凍的好歹容易存放。時間長了,我以為市場的餃子不好吃只是我的錯覺。
昨天傍晚我在市場經過以前買過的那家水餃店,18元一斤比以前貴了好幾塊。我本來想買一斤,但是看到他們還沒包的餃子餡,感覺是很碎的凍肉,韭菜也是碎的,瞬間改口只要半斤,說完又改口要10塊錢(湊個整數(shù)吧)。
晚上煮水餃的時候,14個袁記云餃摻了4個市場的韭菜餃。由于外形就能看出區(qū)別,我拿了3個,分了1個給小比。我先吃的水餃,吃到市場韭菜餃的第一口我就后悔了。小比也只是輕輕咬了一口就嫌棄得不得了。最終這幾個東西都下了我的肚子,也堅定了我再也不會去市場買水餃的決心。
經過對比,我發(fā)現(xiàn)袁記云餃的肉沒有那么碎,韭菜也是一片片切碎的。市場的水餃無論是肉還是韭菜都是特別碎,應該是肉和韭菜混在一起攪碎過,還有一種奇怪的調味料(也許是多種),大概是為了掩蓋不新鮮的肉味,甚至可能不是什么好肉,攪碎了讓買家不能輕易發(fā)現(xiàn)。
19.8元和18元差不了多少,味道卻是天淵之別。我寧愿每次騎車去買兩斤袁記云餃,也不愿在市場的水餃店買。
我從小就特別喜歡韭菜餃,但是生活中很難吃到我認可的。偶然買到的袁記云餃給我一種很驚喜的感覺,我的每一個味覺細胞都在對我說:就是這個味道,我喜歡的味道。
此文是我吃水餃的真實感想,非廣告。關鍵這個事兒我也不想在朋友圈說,B站這里沒有好友,也就隨便說兩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