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長河:參觀國家動物博物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標本展館)
2009年5月17日,在北京市朝陽區(qū)北辰西路上,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標本展示館以“國家動物博物館”的名稱對外開放。這里的建筑格局模仿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集中展示各種動物標本,大到藍鯨大象,小到昆蟲小鳥——
2023年4月18日上午,參觀完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館,我乘坐公交車前往西側不遠處的國家動物博物館。這里位于中國科學院奧運村科技園內(nèi)西南角,外觀呈長方形,整體坐西朝東。
走進展廳,順著樓梯,到地下一層。在中間的臺階上,分布著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化石雕塑,遠古人類扛著獵物走來,反映了生命進化的過程,被稱為“生命長河”。
在中央大廳內(nèi),展出約50件標本,中間最顯眼的地方擺放著一組海洋動物標本,包括長達12米的布氏鯨、瘤齒喙鯨、鯨鯊、寬吻海豚等。其中,鯨屬于哺乳動物,吃的食物不同,牙齒生長不同,分為齒鯨和須鯨。
這座中央大廳貫穿三層樓,成為連接不同展廳的紐帶,包括瀕危動物展廳、鳥類展廳、昆蟲展廳、蝴蝶展廳、人與動物展廳、動物多樣性展廳、無脊椎動物廳、國門生物安全廳等。
1.瀕危動物展廳
這里位于一層北側,總共展出約130件標本,以中國瀕危獸類動物為主,另有部分魚類、鳥類、兩棲爬行動物等,目前,展有大熊貓、華南虎、白鰭豚、江豚、穿山甲、白頭葉猴、長臂猿等珍稀動物標本,被譽為“鎮(zhèn)館之寶”。
2.鳥類展廳
這里位于一層南側,總共展出約550件標本。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近1500種鳥類,展出數(shù)量達到三分之一,包括丹頂鶴、白鶴、黑頸鶴、大鴇、犀鳥、角雉、鵜鶘、遺鷗、鰹鳥等,以及各類猛禽和多種鳴禽。
3.昆蟲展廳
這里位于二層西北側,總共展出約3000件標本。在動物界之中,昆蟲是最大的一個類群,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和命名的種類超過150萬種。這里集中展示甲蟲和蛾類標本,介紹昆蟲的分類、習性、生態(tài)等知識。
4.蝴蝶展廳
這里位于二層西南側,總共展出約1400件標本,包括中國和其他國家最具代表性的蝴蝶品種。其中,既有中華虎鳳蝶、裳鳳蝶、阿波羅絹蝶等國家重點保護蝴蝶,也有蛺蝶、鳳蝶、閃蝶等絢麗多彩的蝴蝶。
5.無脊椎動物展廳
這里位于地下一層東北側,總共展出約1000件標本,包括珊瑚、貝類、甲殼蟲、蜘蛛等。同時,通過文字和圖片,介紹軟體動物的貝殼和珍珠的形成過程,以及觀賞性較強的鳳尾螺、冠螺、萬寶螺、鸚鵡螺等。
6.人與動物展廳
這里位于二層東北側,總共展出約100件標本,介紹人類與動物之間密切的關系,包括野生動物保護、城市動物、伴侶動物、役用動物、實驗動物、資源昆蟲、外來入侵動物、動物與醫(yī)藥、動物與健康等。同時,這里也是中科院動物所農(nóng)業(yè)蟲害鼠害綜合治理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普基地。
新石器時代,人類過上定居生活,隨著飼養(yǎng)能力提高,開始馴養(yǎng)一些性情溫順的動物。不僅滿足人們對食物、織物、藥物等需求,還培訓出生產(chǎn)工具,大大提高了生產(chǎn)力。
進入文明社會,動物成為藝術題材,出現(xiàn)于器物、繪畫、故事、信仰、舞蹈、戲劇等創(chuàng)作和裝飾之上。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以“花鳥畫”為代表,主要描繪植物和動物。
民國十七年(1928),北平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成立。1957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標本展示館成立。經(jīng)過幾代科學家的不懈努力,館藏標本超過895萬號(件),國家動物博物館成為亞洲最大的動物學專業(yè)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