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眼看手稿」Nike Hyperdunk 2013

“換湯不換藥”可能說的就是它了。

今天是星期四,「銘眼看手稿」來咯!
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大放異彩的團隊鞋款Hyperdunk+ 2012在次年擁有了新一任的繼承者:Hyperdunk 2013,雖然名字里少了一個“+”,但Hyperdunk 2013上搭載的的配置可一點也不少。

過去的幾年間里,每年都會有兩雙鞋讓我最為期待,一雙是Air Jordan的最新正代鞋款,另一雙則是Nike團隊頂級精英鞋款的Hyperdunk(不過系列已于2018年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抓地被人詬病的AlphaDunk)。今天「銘眼看手稿」的主角就是我的昔日最愛:Hyperdunk 2013,但它在我眼中是一雙“換湯不換藥”的籃球鞋,至于原因嘛,就在它的手稿里。在看這雙球鞋的手稿之前,我們一起了解幾個關于Hyperdunk 2013的小知識吧~

01
Hyperdunk 2013的配置:①Lunarlon中底緩震科技。②鞋面Flywrire科技。③Hyperfuse鞋面。其中前兩點都與上一代Hyperdunk采用的科技如出一轍,Hyperfuse鞋面倒是一個新的“賣點”。Hyperfuse鞋面由三層材料組成,分別有穩(wěn)定、透氣、耐用三種功能。我認為Hyperfuse鞋面與Flywire科技的組合拳是Hyperdunk 2013上最大的亮點(雖然我的穿著感覺一般)。


02
Hyperdunk系列是Nike的頂級團隊籃球鞋,自然在選擇代言人時大有講究,Hyperdunk 2008由Kobe Byrant代言,Hyperdunk+ 2012由LeBron James代言,他們兩人在當時都是已經擁有簽名鞋且大火的球星,而Hyperdunk 2013的代言人卻是當時剛進入聯(lián)盟不久的狀元后衛(wèi)Kyrie Irving,Nike為什么會選擇一位資歷較為淺薄的“新人”呢?答案就是Nike已經發(fā)現了Kyrie Irving 有可能是KD之后下一位擁有簽名鞋的球員(他代言了HD13和之后的HyperRev)。在官方Hyperdunk 2013文章中明確提到了代言Hyperdunk就是為球星簽名鞋做準備,包括之后Paul George代言Hyperdunk 14和15也是為其簽名鞋預熱。(不過去年Zoom Freak 1發(fā)布之前,字母哥可沒怎么穿Hyperdunk系列,反而一直在穿Kobe鞋)


03
不同于Hyperdunk+ 2012上團隊鞋由團隊設計的口號,Hyperdunk 2013主要設計由Peter Fogg(真老OG)一人承擔,他的主要設計作品有ACG系列與Nike Air Terra Humara、Nike Air Zoom Tallac等。



了解這些知識的目的在于更深入地了解一雙籃球鞋,「銘眼看手稿」真的不只是有手稿嗷,看過的都說好!
01
與上一代如出一轍的外形

手稿中的Hyperdunk 2013外觀與前作很相似,不管是后跟標志性的Lunarlon中底紋路,還是前掌處的小三角防側翻設計,都能在Hyperdunk+ 2012上找到類似的設計。但不同的是,Hyperdunk 2013上Peter Fogg大量運用了“三角形”元素:腳踝位置的△鏤空、△鞋帶孔、三條Flywrie科技構成的△,甚至是中底的中部都像△。三角形元素的運用讓整雙鞋外觀看起來流線感十足,鞋面Swoosh位置從鞋頭變到了鞋面中部,讓整雙鞋多了一分“沉穩(wěn)”,少了一絲驚艷。


02
手稿中線條的美感

這張手稿中能夠看到更多“三角形”元素的運用,左上角的兩副粗稿中是Hyperdunk 2013的兩種形式,左下角后跟的“大屁股”后跟設計在當時還被不少人詬病,同時Peter Fogg在手稿右上角對鞋面的設計思路作出了解釋,下面我們把上面的手稿Zoom(縮放)一下。

兩種Hyperdunk 2013的形式其實只在鞋幫高度與中底形狀上有區(qū)別。左邊的Hyperdunk 2013鞋幫高度明顯低于右邊,左邊就像一雙低幫的Hyperdunk 2013,但Hyperdunk 2013并沒有低幫版本。兩種形式的Hyperdunk 2013后跟都是同樣的設計,高聳且有辨識力的后跟不僅能體現鞋款采用了Lunarlon緩震科技,還能為后跟提供穩(wěn)定性,充當后跟穩(wěn)定模塊。


手稿中“Flex”靈活性出現了兩次,指向的卻是同一個地方:鞋舌,下面的手稿中有專門關于鞋舌的部分。后跟處的“Lunar”與標志性的紋路讓人一眼便知道Hyperdunk 2013的緩震配置就是Lunarlon,在這里我不得不感嘆Nike的“聰明”,將標志性的紋路與緩震材料直接掛鉤,視覺上看卻充滿了沖擊力,但其實用到的緩震材料可能只有一小塊。
手稿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鞋面的“Flywire Lock Down”,前面說到Hyperdunk 2013上最大的亮點是Hyperfuse鞋面與Flywire科技的配合,手稿中能夠看到鞋面Flywire科技的末端是一個圓圈,這個圓圈與鞋帶孔重合,當鞋帶穿進鞋帶孔的時候也會穿過Flywire科技的末端,于是當你拉緊鞋帶時,Hyperfuse鞋面與Flywire科技會同時收緊,提供雙重收緊效果。這個設計達到的效果就是手稿中的“Moves With The Foot”鞋隨腳動,之后的Hyperdunk系列中也有類似的設計。



03
升級的鞋舌與變化不大的鞋底

手稿中的鞋底與Hyperdunk+ 2012鞋底相似之處在于鞋底保留了四個圓圈的設計,總體紋路變?yōu)榱税l(fā)散的人字紋,前掌處加入了六條人字紋構成的凹槽設計(前掌六條線段),前后掌由中足處的抗扭片連接,從Swoosh兩側的花紋來看似乎是碳板。但實物Hyperdunk 2013中不管是抗扭片還是紋路都與手稿與區(qū)別,抗扭片不是碳板,鞋底的前掌紋路保留了手稿中的設計,但前掌的同心圓紋路被加粗了,后掌則由人字紋組成,中足位置沒有采用前后分離的設計,TPU抗扭片位于足弓內側。


手稿中單獨出現鞋舌并不多見,Peter Fogg對鞋舌設計的評價用了兩個“Flex”靈活性來形容。手稿中鞋舌最特別的地方就在于鞋舌表面像盔甲似的凸起,五道凸起中也有“三角形”元素,我認為Peter Fogg想通過這種凸起的設計讓鞋舌的彎折更靈活,與鞋底紋路中的凹槽設計理念類似,同時呼應后跟的Lunarlon紋路。實物Hyperdunk 2013的鞋舌上采用的正是這個設計,但凸起的數量增加到了六條。
這個設計“看起來”很不錯,但是根據我實際的穿著感受來說并沒有什么作用,只能說鞋舌上軟綿綿的凸起設計裝飾作用大過了設計構想作用。



中性詞:“換湯不換藥”

Hyperdunk 2013是一雙“換湯不換藥”的球鞋。從手稿與實物上看,Flywire科技外的露形式、前掌三角形防側翻設計、后跟標志性的Lunarlon中底紋路都與Hyperdunk+ 2012如出一轍,但這些相似之處并未被人詬病,也不妨礙它成為一雙不錯的實戰(zhàn)籃球鞋。在Hyperdunk+ 2012與Hyperdunk 2013上我看到了作為行業(yè)巨頭Nike旗下設計師的多樣化,雖然Hyperdunk 2013更換了設計師,但Peter Fogg依然用相同的材料做出了同樣香的菜,“換湯不換藥”在這時候不再是說Hyperdunk 2013沒有改變毫無新意,而是它依然保持了作為Nike頂尖團隊鞋的水平。

在看了Hyperdunk?2013手稿之后的你,有什么和我不一樣的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qū)留下你的看法與思考。
這是第十一期「銘眼看手稿」,五四青年節(jié)剛過,不管是不是青年(后浪)咱都得繼續(xù)加油!這里是KICKSVISION,這里是我看手稿的視角。
?? //Nike&Peter Fogg&Getty image
&@lwss525&thebasketballdiary
你們的投幣和點贊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