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應對抑郁和沮喪?
前文說到了咨詢中的阻抗,本文繼續(xù)這部分內容。分別是人格阻抗,失誤阻抗,關系阻抗,結束阻抗。本文來聊聊,剩余兩種阻抗。
突變阻抗
因傷害來訪者自尊自信,自我生存狀態(tài)而產生的阻抗。其實我感覺,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直接沖突的表達。

會直接說:你怎么這么過分;會有多次直接的命令。從心理學來說,這是一種暴力的溝通方式。
可能會傷害到另一個人的自尊自信和自我生存狀態(tài)。面對這種情況,我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我感覺到了壓抑,覺得還是一個人待著比較爽。
當從外界感到不適和拒絕,傾向于回避,躲在一個人的世界??赡芪椰F在也意識到了,外部世界很強大。
我不能改變世界,有時改變自己都是痛苦的。那種痛苦是我不想付出的,身邊發(fā)生了這一切,讓我感覺好累。
覺得日子過得空虛無聊,沒有什么希望,也沒有什么焦慮。我在想別人是不是跟我一樣?也是一段時間,感覺情緒高漲,想做很多事,一段時間覺得很累,什么都不想干。
好像現實發(fā)生了很多事,這些事讓我感覺沒有力氣去做事。希望什么的都成了空,整個人都很消沉,抑郁。
之前時,我還每天給自己打氣。讓自己保持良好穩(wěn)定的狀態(tài),去工作生活。這段時間氣都打不起來,想頹廢,想躺著。

感覺躺著是很舒服的,有很多情緒、不適,需要自己接納和消化。我感覺自己好像來到了低谷期,喪的階段。
這個階段有什么特征呢?莫名的不開心,原本能讓我開心的綜藝娛樂不想看。只想看小說,沉浸在幻想的世界里,不去面對現實。
感覺心里一直在下雨。每天提不起勁,感覺上班,工作,生活,活著就是一件壓力很大的事,哪怕什么事情都不干。
對原本喜歡的,好吃的,美麗的景物,沒興趣,沒心情,沒欲望,沒力氣,沒性欲。那心理學認為,這是抑郁的表現。
我該怎么應對自己的狀態(tài)?接納。我需要允許自己有一段時間是抑郁的,是喪的,是沒力氣的。這是一段低谷,在積蓄力量,在做準備。
身邊很多人,可感覺沒有人走進了我的心里。有可能我的心是關閉著的,我需要打開自己的心,需要張開雙臂。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擁抱。
當然,封閉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感覺到了敵意,感覺到不舒服,出于本能的自我保護需要,想把自己關在自己的世界里,這樣安全,有掌控感,不會出現傷害我的東西。

一個人沉寂一段時間,等下一段的爆發(fā)。等下一段的積極向上,也許工作,娛樂,會有幫助,可能要盡快找到自己的節(jié)奏,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轉變阻抗
因放棄過去已經適應的防御機制而產生的阻抗。最近的一位來訪者,就出現了這種情況。他意識到自身的痛苦,源于某種狀態(tài),于是決定改變這種狀態(tài)。
改變需要先放棄,放棄過去熟悉的應對方式,換一種新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什么都沒有的情況下,需要放棄舒適區(qū),換個新地方。
這會帶來迷茫痛苦,想到前兩天的咨詢,可能他和現在的我處于同一種心境,沮喪無力,不想做任何事情。
他在面對著他的困境,我在面對著我的困境,都很不容易,都在努力生活。當我寫到這里,我發(fā)現自己好一些了,比剛才有力氣了。
看來傾訴確實是有好處的,當我能把我的現狀困境清晰地表達出來。好像失去的力量,就恢復了一些。
我本來有一種自己適應的生活和狀態(tài),現在需要突然放棄那狀態(tài),到另一個地方,換種方式生活,這種轉變和移動對我來說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我要放棄自己原有的、適應好的生活和狀態(tài)。到一個新地方,重新適應接觸新的人事物。
好像我和來訪者都處于,這關鍵的轉折點。陳海賢老師,把轉折比作死亡和新生。
在轉變這個點,過去的跟隨的,在那里的身份,工作狀態(tài)要死亡了,我要換個地方以一種新的身份和狀態(tài)活著。
就像一個成年的孩子,要去大城市,要去荒野,重新找到一種自己的身份再歸來。在這個過程中,那些老朽的部分會死去,新的自我會生長出來。
總之,咨詢師要根據來訪者的不同情況,對阻抗的出現做出有效的識別和處理。
今天我發(fā)現,好像不太擅長識別和處理,起碼在自己的事情上,做得不夠好。但是這也沒什么。我本來就第一次做人,做的不好也是情理之中的。
我要做的是接納自己的現狀,迅速調整狀態(tài),避免下次更糟。
部分觀點來自《心理咨詢基本功技術》岳曉東,謝謝你的欣賞,歡迎留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