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 如何真正「輕松高效」地管理個人閱讀?

我們未來將持續(xù)以 #Q&A 的形式,在任何您關心的問題上給出我們的回答,僅供參考。
作為一個服務于信息管理多流程的工具,Cubox 可以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訴求:閱讀中樞、片段剪藏、書簽導航… 這些不同使用方式,也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目標:讓個人更好地利用網(wǎng)絡碎片。
但也因為不同用戶所處視角的不同,會產(chǎn)生各種對于產(chǎn)品的疑問。我在這些具體的疑問之上提煉出了一些更核心的問題,并嘗試提供一些我們的看法。有些老生常談,但它們能更好地解釋「Cubox 是什么」,以及「Cubox 為什么這樣設計」。
我們未來將持續(xù)以 #Q&A 的形式,在任何您關心的問題上給出我們的回答,僅供參考。

為什么閱讀需要管理?
個人在任何領域的進階,大到學習和事業(yè),小到興趣愛好,都離不開外部信息的輸入。這些輸入來源可以分為這兩類:
系統(tǒng)化信息:書籍、在線課程、文庫…?
碎片化信息:社交分享、文章、片段…
隨著從校園到社會的場景轉變,工作中大部分內(nèi)容需要更高的時效性,并服務更明確的臨時目標,我們不可避免地越來越依賴「碎片信息」來尋求提升。
系統(tǒng)化的信息,比如書籍,通常是精心策劃過的,某一個主題信息的集合。它們可以理解為已經(jīng)被管理過,擁有成熟的框架和清晰的路書。碎片化信息則不同,無論是文章還是片段,如果它們不集中到一處,就意味著閱讀、整理、回顧都只能依賴一個混沌的隨機系統(tǒng),每一個流程都要使用不同媒介所提供的不同工具,效率注定更低。
管理的意義在于,讓分散的內(nèi)容重新集中,之后得以用同樣的方式閱讀、加工和整理,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內(nèi)容形式和媒介分散所導致的低效率,并逐步基于自己最關心的領域主題,一步步搭建起一套像教材一樣的系統(tǒng),這正是所謂的「個人知識庫」。
管理碎片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為自己出版一本書,或策劃一個展覽。資料雖大多不是自己原創(chuàng),但最終,這本或展覽作為信息的集合,有著非常高的原創(chuàng)價值,能帶來長期收益。

高效管理閱讀的關鍵是什么?
我們都會遇到一些很常見的問題:各個 App 收藏夾內(nèi)容越來越多,下載很多資料,但大多不記得去看;即使看了很多內(nèi)容,但自己的理解提升很慢,大量碎片信息輸入大腦后,留下的仍然是碎片…
相比于工具或方法的問題,我們面對的其實是一個更普遍、更本質(zhì)的人性特點:懶惰。而在承認懶惰是人之本性的前提下,我們有另一個有效的系統(tǒng)可以去信賴 —— 習慣。
在自己能承受的意志力挑戰(zhàn)程度內(nèi),重復相同的模式以培養(yǎng)成習慣后,可以避免對自己自制力的過度使用。
碎片化信息集中管理后,可以在很多方面建立重復模式:在固定時間通過相同的動作開始閱讀,在閱讀過程獲得相同的視覺呈現(xiàn),在閱讀過程用相同的方式開始加工,統(tǒng)一回顧… 這正是 Cubox 作為中心化工具的意義。

每個人的精力、意志力、認知帶寬都是有極限的,自制力再強的人,也需要良好的習慣來抵抗這樣的消耗。
專注于構建整個閱讀系統(tǒng),就是在培養(yǎng)可能受益終身的閱讀習慣,一旦習慣養(yǎng)成,每天都能更輕松地進步一點。